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中,「身份認同」一直是當代藝術家討論的熱門話題。似乎從出生開始,人人都被拋入了特定的身份中:男人或女人,老師或學生諸如此類。某些「身份」會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在我們的人生中不斷更替,但另一些卻如記憶般,成為了追隨我們一生的烙印。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黎安美(An-My Lê)就是這麼一位搖擺在全然對立的兩種身份之間的攝影藝術家,她的經歷或許能開啟一道嶄新的視角 ,讓我們思考各種身份之間的關係。


越南裔美國攝影師黎安美出生於1960年的西貢。1975年,即越南戰爭的最後一年,15歲的她和家人一起逃離了祖國,並以難民身份定居美國,但直到她取得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的藝術碩士學位後,才再次回到越南,那時已經33歲了。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故地重遊的經歷,讓往昔戰爭的痛苦回憶在她心裡翻湧不停。於是,她開啟了自己的第一個攝影項目《越南(Viêtnam)。在這組作品中,黎安美用相機直接記錄的景觀本就是一幅幅疊印著過去的戰爭殘酷記憶與當下的鄉村日常生活的畫面,這是因為那場戰爭的物理創傷至今仍未痊癒,同時也和流行於美國的戰爭敘事和紀念手法格格不入。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這種「疊印」的創作手法逐漸成為了黎安美獨特的藝術語言,比如她在1999-2002年間完成的代表作《小戰爭(Small Wars)。這套作品拍攝於弗吉尼亞州的森林,是對一場重演越南戰爭的「旅遊體驗活動」的直接記錄。儘管這場戲劇化的「戰爭行為」只是一種

重演(reenactment)和排演(rehearsal),但她卻從中捕捉到了一種獨特的戰爭模式,一種驚心動魄的、可撤銷的,同時極具啟發性的戰爭模式。


《小戰爭(Small Wars)》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救援,1999-2002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伏擊一,1999-2002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星條旗,1999-2002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狙擊手一,1999-2002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伏擊二,1999-2002年


2003-2004年的作品《二十九棕櫚(29 palm)》則記錄了一場士兵們在同名軍事基地中的操練生活。這個軍事基地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沙漠地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派往伊拉克或阿富汗前進行訓練的地方。


《二十九棕櫚(29 palm)》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夜間行動三,2003-04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機械化突擊,2003-04年


在這裡,士兵要模擬他們在中東作戰時的生活和行動。但顯然,這是一片「戰爭的樂土」。不流血、無傷亡、不殘忍、無打擊,這些由媒體粉飾塑造的清潔戰爭的特質正是這片樂土的主旋律。在操練活動中,每一個海軍陸戰隊隊員不僅要演練自己的角色,有時還要扮演對手的角色。他們偶爾還被要求打扮成伊拉克警察和平民的樣子。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格林伍德上校,2003-04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步兵排,阿爾法公司,2003-04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作戰行動中心警衛,2003-04年


換句話說,二十九棕櫚基地和弗吉尼亞州的森林以及好萊塢電影片場毫無區別,因為它們都是排演虛構劇本的地方。基地宿舍上塗著反美塗鴉,農舍是用刨花板造的,正面看起來就像西部電影裡的佈景。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安全和穩定行動,伊拉克警察,2003-04年


正如美國著名藝術批評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2002年在《紐約客》上發表的文章《看戰爭》中所寫的:如果戰爭照片看上去太像電影靜幀,就會顯得不真實。在後現代的轉折中,黎安美通過紀錄片的方式來記錄戰爭操練,讓我們開始質疑“真實”攝影的前提條件。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登陸行動》


2014年11月,她的第二本書《登陸行動(Events Ashore)由光圈出版社出版。該藝術項目始於一份拍攝邀請,當時美國海軍艦艇準備前往伊拉克部署,於是邀請黎安美來為他們記錄出發前的場景。書中收錄的影像記錄描述了她同美國海軍在世界各地工作的9年時光。這其中包括參觀戰艦,美軍在非洲和亞洲的行動任務,日常的訓練演習以及在北極和南極的科考任務。


《登陸行動(Events Ashore)》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巴拿馬,蓬塔羅巴拉,2010年


在該系列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黎安美擱置了偏見,並以一種中立純粹的方式記錄了美軍的種種活動。這種不帶立場的創作態度,讓她在這組作品中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更為「純粹的」攝影畫面。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站坡,托爾圖加號(USS Tortuga),爪哇海,2010年


在這次邀約中,她被允許近距離地觀察軍方的非戰鬥行動。這使她開始重新審視美國軍隊,以及其在全球範圍內製造的矛盾形象:與其無可撼動的形象相反,美軍艦隊似乎只是大航海時代的回魂魅影,以及美國在當今環境危機下的最後一次窮兵黷武。越南難民的身份以及她的個人經歷或許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的觀察視角,但在這些獨特視角下記錄的巨型景觀仍然有其啟發性。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小型武器射擊練習,佩萊琉斯號,太平洋,2006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印度尼西亞海軍和美國陸軍翻譯,波哈庫洛亞訓練區,夏威夷,2012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卸載,LCACs和坦克,加利福尼亞,2006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淡水沖刷上層結構,美國海軍羅納德·里根號,北阿拉伯灣,2009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海軍醫療船,美國海軍憐憫號,越南歸仁,2009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LC-130大力神和“大紅”,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南極洲,2008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瑞典破冰船奧登,麥克默多灣,南極洲,2008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潛水員,新罕布什爾號攻擊核潛艇,北冰洋,2011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納什維爾號航空母艦,塞內加爾,達喀爾,2009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清除絆網,美國海軍陸戰隊爆炸物處理技術人員和印度尼西亞戰場工程師,卡朗·科托克營地,印度尼西亞,2010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美國海軍衛戍部隊指揮官和越南軍官,越南峴港,2011年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船舶安全,地震救援,海軍醫院,安慰號醫療船,海地,2010年


黎安美的攝影作品和紀錄片從環境和文化角度探討了戰爭的影響、後果和表現。在她的攝影作品中,無論彩色還是黑白,都向我們展現了自然景觀和戰場景觀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時她的作品還探討了各種戰爭記錄對人類記憶的影響過程,包括個人和集體的記憶,並最終質疑我們該如何記憶、美化、暢想戰爭發生後的情景。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你對這位攝影師的作品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告訴大家~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幾冊

帶你/看見藝術的真相

請詢[email protected]


排練一場戰爭:黎安美和她的「紀實攝影」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