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30:未來十年,中國民企十大關鍵詞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經濟高速發展,人均GDP過去40年增長了超150倍,2011年已經超越日本變成全球第二,有經濟學家預測到2025年左右中國的GDP將超越美國,變成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全球展現自己的領導地位和競爭力的時代已然來臨,當然,中國的民營企業也將在世界舞臺上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18年中國大陸入榜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一共有111家,中國大陸的民營企業已經佔到了28家。2018年榜單排名躍升最快的前10家公司中,有8家來自中國大陸,其中4家是民營企業:美的集團排名323位,較去年上升了127位,而阿里巴巴、騰訊、碧桂園則分別上升了162位、147位、114位。此外,民營企業京東、華為的排名躍升也表現亮眼。

這說明,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在全球商業“頂尖俱樂部”佔有一席之地。

朱小斌,領教工坊聯合創始人、CEO

截至2018年底,中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完成了50%的企業納稅,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了60%,技術創新70%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城鎮就業中民營企業佔比超過了80%,城鎮新增就業90%是由民營企業完成的。在所有A股3558家上市公司中(截止2018年底),民營企業佔了其中近三分之二。

從今往後,中國民營企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民營企業衝擊各個行業巔峰也將是大概率事件,不管是國內還是全球。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中國不僅會誕生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隱形冠軍”企業,也會誕生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領導品牌”企業。

全體社會,必須一起來助力中國民營企業衝擊行業之巔,共同推動中國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並引領整個社會商業文明的進步——實實在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所謂最好的時代,就是這種宏大的時代背景,是中國民營企業千載難逢的機遇。但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在時代的洪流中,企業經營的環境已然大變,包括市場成熟度、法制環境和政府規範性等,導致原來的資源依賴型、關係依賴型、政策依賴型企業會越來越喪失競爭力,包括那些依靠廉價勞動力和低環境成本的企業越來越困難。

這幾年,大量的行業在洗牌,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頭部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底部企業的生存狀況堪憂,要麼倒閉,要麼被兼併收購。未來10年,中國民營企業必須轉型向管理、戰略和創新驅動的新模式,才有可能在行業“集中整合”和“頭部效應”的過程中存活下來。

不努力攀登行業之巔,不潛心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必定會在殘酷的競爭中消亡,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領教工坊基於對中國民營企業長期近距離的觀察和研究,得出2020-2030,未來10年,中國民營企業如果要轉型升級成為“領導品牌”或“隱形冠軍”的十大關鍵詞。

想要在未來10年的競爭中不出局,中國民營企業家們必須要緊緊抓住這十個關鍵,一步一個腳印,才能“領先中國,走向世界”。

關鍵詞一:組織紅利

通過打造強大的組織能力來贏得競爭

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家意識到,“傳統紅利”已經越來越難抓住,機會紅利、資源紅利、人口紅利、政策紅利、人才紅利等等這些紅利正在慢慢消失,中國經濟增長告別了超速發展狀態,進入了所謂的“新常態”。隨著法律、政策環境的規範,要素成本不斷增長,市場競爭越來越充分,企業成功的驅動方式必然需要轉變。

未來10年,對中國民營企業而言,組織紅利是下一個最關鍵的紅利。所謂組織紅利,就是別人還普遍停留在“傳統紅利”階段,而你已經率先打造強有力的組織架構,展現出競爭對手難以匹敵的鋼鐵般凝聚力,靠這般強大的組織能力來贏得戰鬥。

關鍵詞二:數字化

智能商業時代,數字化是未來民企的必經之路

未來10年,大數據對企業而言,是“新能源”,以企業海量數據為基礎,實現智能管理,將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一項組織革命,企業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式,企業文化以及領導力都需要革命,才有可能實現數字化轉型。

先行一步的人已經意識到,數字化不僅僅是裝一套IT系統,而是一場戰略層面的變革。組織結構需要更扁平化,權力分配要更分權化,管理方式要更人性化,企業文化需要更透明化,領導力需要更教練化,才能適配數字化轉型。

因為數字化將帶來信息的即時性和透明性,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將重新定義工作和生活,也必將重新定義“管理”。

關鍵詞三:品牌化

具備品牌能力,打造百年品牌

中國是製造大國,但還不是品牌大國,這是不爭的事實。過去三十年,中國企業大量為國外品牌做貼牌生產,積累了一定的製造經驗,但如何打造一個品牌,我們其實知之甚少。

中國民營企業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非常艱辛,大量曾經輝煌一時的“品牌”很快隕落,更不用說在全球範圍內的知名品牌。90%以上的中國民營企業家身邊,並無專業的品牌總監或品牌顧問。

未來10年,中國民營企業再出發,必然要打造品牌。品牌是領導人的遠見和夢想的承載,打開想象與視野,讓品牌看到未來的同時,也構建出讓客戶願意跟隨的願景。

品牌也是領導人意志力的傳遞,當品牌創立的初衷被清晰勾勒,就能傳遞給客戶,在客戶生命中有角色、有意義、有重量。打造品牌,就是要站在企業理念與願景上,就是要站在社會角度上去構築你的品牌,用品牌力去區隔市場,用品牌力去贏得客戶的心,這就是“以品牌力為武器”的魅力所在。

關鍵詞四:國際化

融入全球產業鏈,聚合全球優秀人才

普華永道發佈的《2018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19年展望》顯示,中國民營企業在出境投資方面更加活躍,海外併購的交易數量已連續三年超過國有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的海外併購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

同時,“一帶一路”帶動了新興國際市場,中國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將成為民企國際化的新戰場。

目前中國市場佔全球市場份額大約15%,但還有85%的全球市場呢!

誕生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隱形冠軍”企業,誕生一批國家級乃至世界級“領導品牌”企業,都離不開全球大市場。如何更好地參與國際化競爭,如何融入到全球的產業鏈,如何能聚合全球優秀的人才為我所用,如何走好“國際化”之路,已經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未來10年日日精進功課。

關鍵詞五:組織創新

創新組織方式,激發組織活力

在工業時代,標準化和效率至上是企業實現巨大市場規模和豐厚利潤的核心原則,企業的競爭優勢根植於高效的執行,管理層的主要作用就是監督和推動生產計劃的執行。

如今,高效執行不再是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巨大市場規模和豐厚利潤的核心原則了,客戶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多變化讓效率對於企業的重要性逐步讓渡於創新。

能夠讓企業長期活下去的是不斷創造新的產品、發掘新的市場、建立新的商業模式和與時俱進的組織創新。

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的組織創新,帶給企業的競爭優勢比前三者更加深遠。組織創新可謂是中國民營企業再次發展的原動力。在這個全行業向破壞成本、破壞價格邁進的時代,再高的執行效率也無法阻止被跨界顛覆。

唯有主動出擊,透過組織創新,讓全司上下保持緊張感、靈敏感、危機感,架設集成一體的“雷達系統”,讓組織既獲得市場信息,又掌握客戶需求,才是防止被顛覆的唯一方式。

再高的執行效率也無法阻止被跨界顛覆。唯有主動出擊,透過組織創新,讓全司上下保持緊張感、靈敏感、危機感

關鍵詞六:職業化管理

提升老闆和高管的職業化,塑造企業人

職業化有三個維度:能力的維度、道德的維度和驅動的維度。

第一個是能力的維度,就是這個人受過良好的系統訓練,可以用全面的視角,長遠的視角、高效的視角來幫企業,把事情做對做好。

第二個是道德的維度,指的是專業精神,所有的僱傭合同都是不完全合同,真正職業化的經理人就是在不管僱傭合同怎麼約定,心心念念要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第三個維度是驅動的維度,就是這個人對這個事業有沒有熱愛,就是所謂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經理人才是真正職業化的。

你必須發自內心的認同這個事業,認同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才是最高的職業化。

一家職業化管理的公司,不管是企業所有者還是職業經理人,在下達判斷並付諸行動時不應摻雜任何野心與私心,對公司而言什麼重要、什麼不能做,這是唯一的基準。

職業化管理,就是讓雜質逐漸被過濾,讓管理最終接近於純粹。

關鍵詞七:TMT高管團隊打造

TMT的搭建與培養是企業成敗的核心

俗話說: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還在主席臺。企業的問題,多數是坐在主席臺上的高層管理團隊(TMT)的問題。

中國民營企業高管團隊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不齊心,高管團隊成員對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共識不夠,而且互相之間有很多潛藏的衝突沒有解開;

二是不高效,沒有建立一套統一的從戰略規劃到落地執行的管理方法論,無法高效協同作戰;

三是不職業,多數高管沒有完成從專業高手向管理高手轉型,高管需要的職業化行為習慣沒有建立,特別是關鍵會議以及一對一溝通的職業習慣。

中國民營企業TMT打造需要借鑑全球成功的企業大學經驗,除了送高管們去讀MBA,企業家本人有必要親自帶著高管團隊一起接受TMT教練,並以堅韌的意志在企業內部推進企業戰略共識討論並達成戰略共識,提升高管團隊整體領導力和職業化管理能力,打造一支忠誠團結、管理專業的高管團隊。

關健詞八:技術追趕

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是技術追趕的前提

中國企業的開支從2000年的9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93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2019.07,麥肯錫,中國與世界:理解變化中的經濟聯繫)。

同時,國家不斷加強對科技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

據2019全國科技創新百強企業榜單統計,科技創新百強企業中70%以上是民營企業,華為成為領銜企業,報告揭示了中國民營企業是技術創新最活躍的市場主體。

然而,未來10年中國民營企業依然處於技術追趕時期,需要踏踏實實向世界先進企業學習,做好長期研發投入的準備,這樣才能逐步拉近與全球頂尖企業的技術差距。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被中國人視為國貨代表的華為手機,解剖後發現美國產的零部件佔0.9%,但卻是最硬核的芯片;日本產的零部件佔53.2%,中國產的零部件只佔到4.9%。中國民營企業需要擺正心態,投入研發,技術追趕,才能笑到最後。

關鍵詞九:共利社會

負責的商業必然推動社會更美好

未來的企業為什麼除了追求自身利益之外還必須共利社會?

一是新生代年輕人的崛起,他們的價值觀和思維範式的轉變,他們中的很多人骨子裡就有了商業必須無害世界,改善社會,保護地球的理念。

二是移動互聯網和數字化世界的興起,極大的放大了普通人的個體權力。原有的財富積累方式會遇到重大的挑戰。

這些變化都導致未來的企業要吸引新生代的員工以及要打動新生代的消費者,不僅要產品(服務)好,還要製造這個產品(服務)的過程是共利社會或共利所有利益相關者的,甚至為這個社會提供公共基礎設施,譬如便利店提供的複印、ATM取款機、交水電費等便民服務。

為了公共利益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話,中國民營企業家們需要在這個價值觀的層面與新一代員工和消費者產生共鳴,向共利社會出發,才具備真正感動世界的品牌力和競爭力。

關鍵詞十:企業傳承

如何順利做好傳承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必修課

如今,一大批40、50年代出生的企業家逐漸走向耳順、古稀之年,開始為傳承費盡思量。調查顯示,未來10年,中國有300萬商人步入花甲之年,中國企業將陸續進入新老接替和企業傳承的過程,能否順利交接班已然是中國民營企業的重要挑戰。

第一代企業家手握經營大權的時間越久,越是精通管理之道,其他人越逐漸習慣於惟命是從,包括他們自己的子女。在這種環境下,更加難以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世界商業史上,許多天才企業家因為後繼無人,致使企業分崩離析。

傳承不僅僅是財富的交接,權力的交接,更是價值觀的傳承。普華永道發佈的2018年全球家族企業調研中國報告顯示,在中國大陸,僅21%的家族企業制定了繼任計劃。中國家族企業的歷史比較短,傳承要考慮的因素比歐美家族企業更復雜。從思想層面來說,中國家族企業更沒有傳承經驗;從操作層面而言,也很少有合格的專業機構能夠輔助企業做好傳承工作。真是一個進退維谷的境地,中國民營企業家們還是越早抓接班安排越好。

未來10年,是中國崛起和偉大復興的關鍵10年,也是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突破和建立全球競爭力的關鍵10年。

提出未來十年民營企業十大關鍵詞,就是要讓這個大潮中的中國民營企業看到最應該關注的地方在哪裡。

緊緊盯住自己的關鍵領域,潛心且專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此,一定能湧現出一批中國的世界級企業,中國的百年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