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

李振亚love


投降有择木而栖,有弃暗投明,有卖主求荣,有苟且偷生。你看看于禁属于哪一类?于禁的投降显然是属于苟且偷生。

于禁原来在鲍信当手下的时候,就与曹操相识,219年于禁战败,曹操感叹道我与于禁相识三十年,说明什么?说明曹操和于禁在30岁英年之时,就认识了,曹操重用于禁30年,官至左将军假节钺,人臣位极,于禁没有任何理由选择投降。元朝史学家郝经评价于禁是“不义”,评价的非常准确,古人认为“不忠为耻”,曹操当时为汉朝魏王,于禁的投降就是不忠,与汉末三国其他人投降性质完全不同。

另外曹丕的性格确实是有点小心眼的,加上于禁为官一生,以严毅著称,恐怕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太好,曹丕最后羞辱于禁是必然。


曹老师xixi


在那個時候,投降不是恥辱,但問題是于禁投降叩頭乞饒,這才是他遭到侮辱的根本原因。曹丕在曹操陵墓中刻上于禁叩頭這個畫像,叫他進去反思,就是針對這一點。其實不要說三國時代對投降的事沒那麼在乎,在宋朝前期,都沒有後來理學那樣關注投降氣節的,那是宋明以來漢人屢受外族欺壓之後產生的意識形態,用於培養民族主義精神,有得有失,漢人之所以得以保全並最終恢復,得益於此,然而過分糾纏氣節以至不知進退沒有靈活態度,亦因此。實際上,還是老祖宗的話,中庸為佳,勿走極端。


TonyDeng


我觉得于禁是个特例、主要是于禁在曹魏中的地位,外姓武将第一梯队,左将军,假节钺——说他是五子良将之首都不为过!

于禁从209年起已经是被放在后方当成精神领袖一样的存在了。前期战功多的说都说不完,而且此人在军中威望极高,只带贴身十几骑就能平定叛乱,无人不服。他是曹操亲自从士兵中一手提拔起来的,30多年深得曹操信任,在樊城之前可以说曹魏几乎难找出一位比他水平、功劳都高的将领。

根据东汉到曹魏期间,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位次演变的粗略考察,可得在魏王公时期,四方将军和四征将军是同一级别;襄樊战役,左将军于禁和征西将军曹仁在将军号上等量齐观。曹仁的才能以及战功当然我也肯定,但是毕竟曹家自己的班底,擢升有天然优势。而于禁凭一个外姓武将的身份,能获得这样的地位,第一、也说明了其个人能力之强、第二,也说明了曹操对于他的恩情之深!

就这么一位将领,投降关羽,其分量可知! 你可以想象,如果关羽荆州之败后,没有败走麦城,而是直接在荆州率部投降了……你认为对蜀汉是什么打击?!这远远不是失去一个战略要地,损失兵员的问题,而是可以代表三国一方势力的精神象征,投降对方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的精神,尊严受到严重打击的问题!

如果要说到,投降时代差别,我觉得也是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初期,不论是曹操“付之一炬”的故事,还是关羽投过曹,大家都OK的,相当能包容。

首先,因为当时大家处于事业草创期,不论对于动摇的员工,还是竞争对手。大家都相当包容。因为那种时候,如曹操所说,他自己也不知道最后能够成功!大家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干,也不知道你公司最后能不能上市,最后能不能得到分红。作为员工,看着你这老板好像不行啊,动摇一下,可以理解,曹深谙此道。而作为竞争对手更不用说了,早知道最后是你来垄断市场,我当初就不跟你竞争了嘛,我就跟你合作了嘛……

其二,而那个时候,曹,刘直接领导全局,为战局负主要责任。所以处于劣势的时候,曹的部下动摇了,跟对面通了信,或者刘备给打散了不知道逃到那里,那么关羽投曹,你能怪谁呢?

可是后期就不一样了。曹、刘上市了,给你们也分红了,CTO、CIO、CFO、CMO给你当着。业内都知道你这个人就代表着这个公司的技术核心,结果关键时刻CTO跳槽了,我特么股价都跌了...🤣你说你对得起老板吗。于禁作为一个外姓派系的,假节钺,左将军,至高荣誉,这个时候你投降,可就太对不住曹操的恩情了





-洛林


公元219年7月,关羽命糜芳与傅士仁镇守后方后,他认定安排妥当,于是集齐荆州大军围攻襄阳与樊城。当时关羽意在樊城,于是大军不断对樊城进行施压。镇守樊城的将领曹仁抵挡不住,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得知情况后,当即命于禁率领七路大军赶来支援樊城。由于于禁将营地设在低洼处,当时荆襄地区又正直秋雨连绵时,关羽见此情形,当即引汉水淹七军,最终关羽于阵前斩杀庞德,逼降于禁,威震华夏。

于禁在投降蜀汉后不久,就因为关羽败走麦城而来到东吴,后来孙权又将于禁交还给了曹魏。此时曹操已经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曹丕见于禁归来后,先是以洪水暴发导致战争失利为由,赦免了于禁的罪名,更是为于禁恢复了官职。只不过在此之后,于禁的遭遇就急转直下,他被曹丕安排去高陵祭拜曹操,而曹丕在于禁到高平陵之前,就已经预先在陵中画有于禁战败投降,而庞德不屈被关羽斩杀的图画。于禁见到这幅画后,心中羞愧而死。

后世司马光评价曹丕的这个行为时,认为曹丕可以废于禁为庶民,将其诛杀,但将其侮辱致死不是帝王所为。当后世在读这段话时,或许认为曹丕心胸狭窄,但实际上,大家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于禁因为投降,要被废为庶民,或者被杀。那在当时,投降到底是多大的罪责呢?

汉武帝时期,李广的孙子李陵善于骑射而被汉武帝重用。后来李陵率领五千将士出征,却不幸遇上了匈奴单于的主力。李陵并没有惊慌,而是命令将士以大车为营,众人以持戟盾为阵,以弓弩还击匈奴。由于三军齐心协力,此战不仅将匈奴击退,李陵更是几乎射杀了单于。只可惜匈奴人多,李陵最终被打得仅剩下十几个人,无奈之下,李陵只能投降。后来李陵因此受到诬陷,他的全族被杀,下场惨淡。而在汉朝的律法中,确实有作战不力投降,全家诛族的规定。因此于禁投降敌国,曹操和曹丕按规定是可以诛杀于禁的。

笔者认为,于禁为了手下将士的性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节而委身投降敌国,本应得到赞扬,只可惜曹丕的心胸太过狭隘,再加上孙权的故意挑唆,造成一个忠臣名将就此陨落,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易述浮生


三囯前期,属于群雄混战。那时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就连曹操,在兖州被吕布所袭时,也生出了去投袁绍的心。

所以,良禽择木而栖。君择臣、臣择君的事,屡有发生。曹操麾下,史称五子良将的,除于禁、乐进之外,余者张辽、徐晃、张郃三人皆为降将。而在名臣择主而事的大争之世中,这也很正常。

但有一点,曹营中的降将,在降曹之前,要么是旧主败亡,如张辽。或者平庸不堪辅佐,如徐晃。要么是在叧一阵营不能施展才能,受歧视诋毁,如张郃。

况且,虽诸侯混战,但天下共主仍为汉室,而曹操身为汉相。故而,于价值观上看,降曹,不算降敌,反而是弃暗投明。

而于禁与张辽张郃等不同!于禁早年就追随曹操,从未受猜疑,亦未受冷遇,一直恩信有加,待遇极隆,且常受重任。这样的人物,在旧主没有败亡之下,是只能效死尽忠而不能降敌的!

三囯古人价值观,允许择主而事,但绝不是能容忍反复择主。恰恰,又极度鄙视背主之贼的。就像于禁这样受尽恩遇的重臣,只要曹操不败亡,那是只能效死而绝不能背叛的。

就如关羽之降曹操,乃因刘备已生死下落不明在先,直接言明己之志向,毫不掩饰,若得刘备音信,必去追随。而曹操所给予的恩宠待遇,则必立功而报效。这就是三囯时代价值观。

所以,于禁如果不降,让关羽收押着,或者杀了,那么名节不亏。幸而不死,仍是英雄。降了,那就必定要背上洗不掉之耻辱了。

图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