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在江西省參與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科技工作者大軍中,有一支納入江西優秀中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的特殊人才隊伍——“遠航工程”入選人才默默地奮戰在戰役一線。他們挺身而出,主動請纓,16人赴湖北第一線,2人奮戰在江西省定點醫院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發揮自身醫學專業專長優勢,克服困難、不畏艱險、執意“逆行”。他們積極參與疾病救治,奔跑在治病救人的最前沿,用專業和才華築起了一道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用仁心和大愛譜寫著一曲曲動人的生命讚歌。他們是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華福洲(2016年入選遠航工程,2017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交流):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援武漢國家醫療隊隊員、麻醉科副主任華福洲帶著他十年研究發明出來的"神器"奔赴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武漢。小器械發揮大作用,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立下汗馬功勞,這款專利產品已應用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Z15病區17例需要氧療的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經臨床實踐顯示,已經有2名危重患者轉為普通型,15名重症患者中8人轉為普通型,7名患者呼吸症狀改善。應用效果受到“新聞聯播”、“央視新聞連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江西日報”、“新華網”等10多家媒體報道。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楊文龍(2016年入選遠航工程,2018年赴美國巴魯克.布倫伯格研究所交流):疫情發生後,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楊文龍主動請纓。作為武漢市第五醫院發熱病房十一病區主任,楊文龍細化工作流程,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病區組建,帶領隊員採取中西結合的方法,不斷更新診治和護理方案。截至目前,該病區共收治患者108人,搶救成功重症、危重51人,出院96人,成效顯著。他每天到隔離病房向患者介紹病情, 多次赴方倉醫院、隔離點、小區隔離點會診,篩選病患近500多人。他成立院內黨員專家會診小組,有效解決五院部分科室技術難題。為方便醫護溝通他自費購買手機,他關心同事凌晨給患病隊員送藥,一系列舉動贏得病區同事的信任,增強了所帶團隊的戰鬥力。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曾振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2016年入選遠航工程,2017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交流):3月4日清晨5點,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隊員、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曾振國拖著疲憊的身子從隔離病房走出。此刻雖然疲憊,但他的內心卻充實滿滿。經過一夜麾戰,曾振國和其他醫療隊員們一起成功為一例重症患者完成ECMO(體外膜肺氧合系統)治療,這也是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整建制接管以來首次完成ECMO治療。作為2016年“遠航工程”高層次人才、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曾振國在ECMO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在他的帶領下,重症醫學科、胸外科、骨科、護理部組成的醫療隊員們迅速集結,打響了一場凌晨的救治戰!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曹春水(2012年入選遠航工程,2013年赴丹麥南丹麥大學進行交流):2月20日,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門口,江西醫療國家隊治癒的第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復出院,這位出院患者的主治醫師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曹春水。他是江西援助湖北第六批國家醫療隊隊員、2012年“遠航工程”高層次人才,也是南昌大學一附院急診科副主任、急診科黨支部紀檢委員。“重症患者的治療,要講究時效性,如果醫療的措施沒有做到位,這個病人可能就在你手上溜走了,一條生命就沒了。作為一個醫者,承擔了這份職業,就必須有這個擔當。”曹春水說到。病區收治了一例危重症患者合併慢性腎衰、急性心衰需要緊急透析,因派駐醫院不具備透析條件,曹春水發揮專業特長,親自到病床邊守護血濾運行6小時,直到血濾安全順利運行、患者心衰改善才出艙。不負眾望,患者最終轉危為安。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淦鑫(2015年入選遠航工程,同年赴美國得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聖安東尼奧分校交流):江西剛出現新冠肺炎疫情時,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淦鑫便奔赴前線參與救治。加入援助武漢醫療隊後,每次交接班時,他都要向接班醫生仔仔細細地交代每位危重病人的病情、本班變化、醫療處理及處理效果,逐一叮囑接下來的注意事項。原定凌晨兩點的下班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已走向三點,接班醫生體恤的說“淦主任您辛苦了。早點回去休息。”淦鑫卻回答“這些病人,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急需得到我們的科學醫療,只有他們快速康復,我的覺才能睡得踏實。”淦鑫在武漢還參與了與一附院本部的遠程會診,為在武漢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制定更好的治療方案,確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效果。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黃江(2018年入選遠航工程):面對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省湧現了一批批主動請纓、逆流而上、甘做“最美逆行者”的科技工作者。2018年“遠航工程”入選人才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黃江就是這樣一位“逆行者”。他在“請戰書”中寫到:我於1月30日值班時為一位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急診手術,深刻體會到戴著N95口罩、身穿防護服及護目鏡工作的緊張與艱難,懇請組織立即調任我前往一線,我一定竭盡全力、不辱使命、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保證完成任務!黃江的承諾和誓言,鏗鏘有力。作為我省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的一員,黃江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裡堅守了近一個月,參與完成了醫療隊首例ECMO治療,成功救治一批患者,他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他的承諾。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陳志(2019年入選遠航工程):疫情爆發初期,江西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行政副主任、外科五支部書記陳志就工作在醫院疫情防控一線。作為單位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負責篩查和診斷疑似病例,親自轉運確診病人至定點醫院。多次請纓前往一線。2月9日陳志抵達武漢,積極參與方艙醫院一線輪值工作,率先進入方艙,進行查房篩查工作,帶領團隊做好方艙裡輕症患者的診治管理和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識別工作,快速準確識別出隱匿的重症患者,及時轉到定點醫院。目前,共篩查數十位重症患者送轉定點醫院,所在病區目前無一例死亡病例。作為方艙醫院專家組成員,還和其他專家一道負責評估審核所有擬出院病人,把好新冠肺炎病人住院治療的最後一道關,所在醫院目前取得了出院病人零回頭的佳績。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李樂(2016年入選遠航工程,同年赴意大利薩薩里大學醫院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開始,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李樂主動請戰,並作為撫州市第一批援鄂醫療組組長赴武漢一線工作。他進駐的武漢市第五人民醫院是武漢市最早一批治療“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專門接診疑似病人和確診病人,屬於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所在的危急重症科更是任務繁重,不僅工作強度大,還面臨極大的感染風險。但他不畏艱險,始終衝在一線,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新冠肺炎”病區一線的醫療救治工作,還主動擔當作為,利用休息時間為醫院搬運物資,全力以赴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蹟多次受到上級表揚,為身邊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湯佳珍(2015年入選遠航工程項目,2016年赴美國交流):3月9日下午16:00,一場別開生面的微信視頻隨訪會準時開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遠程連線出院患者,進行線上答疑解惑。屏幕一端是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曹英、凌華、湯佳珍,另外一端是從武漢協和腫瘤中心Z14重症病區治癒出院後的患友們。視頻隨訪中,內分泌科副主任湯佳珍詳細指導了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三餐搭配和規範使用降糖藥物。在南昌大學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Z14重症病區裡,高齡老年人佔了四成,大多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肺氣腫等病史,出院後康復難度較一般患者來說更大。院外隨訪不僅是對病人的訪視,更架起了一座醫患關係的“連心橋”。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高軍(2018年入選遠航工程):2月15日,接到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緊急號召令,南昌市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高軍毅然踏上援助武漢的逆行征途。作為婦產科醫生,他本可以不上前線,但他第一時間向醫院請戰。奔赴前線後,南昌市援鄂醫療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高軍博士被委任支部委員,迅速投入到攻堅戰中,在生命之舟方艙,除了日常值班、查房,他還負責全隊的醫療、防護制度落實、流程制定、人員培訓和排班,治療方案確定和更新,全隊醫療報表,積極發展黨員等醫療和黨務工作。關鍵時刻,他把醫者的大愛仁心和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體現得淋漓盡致。

戰疫“逆行”者中的最美“遠航”人

  周斌(2018年入選遠航工程項目):奮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偵察兵”,鷹潭市人民醫院(該市疫情定點防治醫院)檢驗科副主任周斌,自1月17日參加全省電視電話會議後,作為承擔疑似及確診新冠肺炎患者血液、咽拭子等檢測的檢驗科臨時負責人暨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開始參與抗疫。所有衣食住行都在醫院,為的就是能夠及時解決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參加疫情的40多天,為避免病毒交叉感染,從而不引起更大的傳播,他義無反顧的近距離接觸病毒,他不僅自費為科室人員購置防護裝備,還包攬了大部分的直面病毒的工作,長時間穿著緊閉悶熱的防護服,戴著時不時起霧的護目鏡,艱難的完成發熱門診化驗、標本轉運等,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與病毒戰鬥保護更多他能保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