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凌國際依法應訴原控股股東賠償上市公司億元違約金案

2020年3月23日晚,廣州東凌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凌國際”、“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近日上市公司收到最高人民法院送達的《上訴案件應訴通知書》,上市公司訴訟原控股股東廣州東凌實業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東凌實業”)賠償違約金1.03億元一案在一審勝訴情況下,原被告東凌實業不服一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二審申請;上市公司按照應訴通知書的要求,積極進行應訴。

“訴”起重組各方違約,上市公司擴建項目擱淺

2015年,東凌國際進行重組,將中農集團等十家股東持有的老撾東泰鉀鹽礦資產置入上市公司,估值36.9億元。中農十家股東對置入資產中農國際做出利潤承諾:2015、2016、2017三年扣非後淨利潤分別為1,150萬元、1,900萬元、45,150萬元,2017年利潤45,150萬元則是得依靠100萬噸鉀鹽擴建項目完成;而擴建資金的自籌部分來源於上市公司增發,根據東凌國際與東凌實業、東凌實業實控人賴寧昌及李朝波簽訂了《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及《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補充協議二》(以下合稱“《股份認購協議》”),三方合計認購12.96億元,其中,東凌實業承諾認購10.3億元,如違約則須向上市公司支付10%的違約金。該認購交易方案經證監會批准後,東凌實業卻於2016年6月30日通知上市公司表示不再履行《股份認購協議》約定的認購義務,配套融資泡湯導致上市公司100萬噸項目擱淺。同時,中農國際2017年淨利潤完成值只有2,474.13萬元,相當於承諾利潤值的6%,中農十方也未按約定向上市公司進行業績補償,大、二股東雙雙處於違約狀態。

上市公司起訴重組各方,訴訟賠償額高達數億元

2017年3月29日,東凌國際以中農集團無法完成業績承諾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中農十方為被告提起訴訟並申請財產保全,要求中農十方向上市公司補償1.17億股及現金2.47億元;同年3月31日,東凌國際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州中院”)以東凌實業、賴寧昌及李朝波為被告提起訴訟,要求要求三家支付認購違約金合計1.23億元,其中,東凌實業違約金為1.03億元。

廣州中院受理後,東凌實業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請求廣州中院將本案移送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廣東高院”)審理。2017年5月,廣州中院對東凌實業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予以駁回。東凌實業不服廣州中院作出的裁定, 就管轄權異議提起上訴。經審理,廣東高院於2017年8月裁定本案由廣東高院管轄。

股東宮鬥訴訟難以審結,上市公司瀕臨退市

自2017年初,大、二股東間因各自違約,陷入了多起訴訟糾纏,至2018年宮斗升級,因一份資產減值報告直接將上市公司推到了退市邊緣。2018年初,當時由東凌實業控制下的上市公司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老撾鉀鹽礦進行減值測試,減值額高達25.9億元,從而將觸發中農十方高額資產減值賠償,並又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請訴訟,訴減值賠償一案。2019年10月,東凌國際收到廣東高院送達的一審《民事判決書》[(2017)粵民初81號],判決東凌國際與東凌實業簽訂的《股份認購協議》於2017年3月27日解除,並判決東凌實業向東凌國際支付違約金10,295.77萬元及承擔受理費5,704,476.50元,這是一審判決,不屬於終審,被告還可以上訴;上市公司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中農及十方訴訟的業績補償案和減值賠償案件還在一審過程中,尚未有判決結果。

二股東中農集團對評估報告減值額不予認可,隨之中勤萬信會計師事務所以無法判斷估值報告中資產估值假設條件及財務預測恰當性為由,對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18年4月,東凌國際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面臨股票可能被暫停上市風險。

白衣騎士關鍵時刻介入,上市公司摘星脫帽

關鍵時刻,東凌國際幸運地迎來了一位“白衣騎士”,使上市公司得以出現了“轉機”。2019年3月26日,東凌國際公告披露東凌實業擬轉讓11.05%的股份給中國國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年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計劃共同設立的合夥企業(後為牡丹江國富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國富投資”),2019年4月中旬,權威評估機構出具了針對中農國際100%權益的新評估報告,且該評估報告經董事會及股東會一致通過,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得以追溯調整出具了“標準”2017年審計報告,使東凌國際具備摘星脫帽的條件;2019年7月12日,上市公司披露東凌實業與國富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7月19日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公告聘請具有新股東方背景的三位高管任職;9月29日,東凌國際發佈了《關於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暨停牌的公告》,成功摘星脫帽。從上述張弛有度地種種安排來看,在這位“白衣騎士”的協調運作下,成功調解了原大、二股東之間的矛盾,得以推動上市公司摘星脫帽。

實控方變更董事會換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11月21日,國富投資股轉股份完成過戶,成為東凌國際的控股股東;2020年1月10日,東凌國際召開2020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順利完成董事會換屆,其中,有三位非獨董來自控股股東國富投資;新一屆董事會成立後,立即啟動了中農鉀肥100萬噸改擴建工作。2020年1月20日,東凌國際第七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上市公司擬追加2億元投資老撾鉀鹽項目,合計將以自有資金共計4億元人民幣增加全資子公司中農國際註冊資本,用於老撾鉀鹽百萬噸改擴建項目。在今年春節後的一篇訪談新聞中,也透露了東凌國際各項工作已在穩重有序的推進中:(1)公司調整核心業務為老撾的鉀肥礦生產和銷售,並關停了其它的虧損業務。(2)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公司仍有序組織全面復工生產,並積極生產備貨增加庫存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鉀肥供應短缺;(3)除已將4億元資本金劃撥到中農國際啟動項目百萬噸建設外,項目貸款工作也在有序推進;(3)已聘請具有國際先進鉀鹽建設與生產的技術團隊進入老撾現場開展工作,該團隊擁有目前全國唯一的地下開採光鹵石礦生產結晶狀KCL生產技術,在國際鹽化工領域也具有非常顯著的創新能力、合成技術和應用技術等競爭優勢;(4)預計2021年上半年可以完成100萬噸改擴建工程並開始投料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