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城投違約背後的故事

“最大”城投違約背後的故事


3月16日,金元百利—遵義建投基建4-6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被曝延期,規模為1.7億,融資方為遵義市新區建投集團有限公司,資金用主要於受讓遵義建投享有的對貴州新蒲經開區管委會形成的5.67億元應收債權收益權,遵義建投最終將資金用於自身補充流動資金。

該項目風控措施主要有兩個,一是遵義道橋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二是5.67億元應收賬款提供質押擔保,其中遵義建投是遵義道橋的子公司,而遵義道橋由遵義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全資控股,是遵義市最大的城投公司,總資產超過1600億,主體信用評級AA+。

有意思的是,遵義道橋在三個月前就發生過“技術性”違約,本應在1月10日兌付的一筆3950萬元應收賬款債權回購款,在延期至1月15日後終於完成兌付,該項目的管理人為東海瑞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根據遵義建投的投資人的反映,4號產品到期日為2020年1月3日,要早於東海瑞京資管項目,而最終東海瑞京全額兌付,購買了遵義建投項目的投資人卻反而遙遙無期。

小編覺得根本在於,當時所處的環境和應對措施並不一樣。

東海瑞京項目之所以能快速兌付,一方面是管理人沒有隱瞞,將延期公告立即發到官網上,引起媒體的重視,紛紛報道;另外一方面是當時遵義道橋正處在發債的關鍵時刻,遵義道橋2020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一期)於2020年1月1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募資規模10.58億,在這個時間點不能出現負面輿情;所以才能迅速解決,而金元百利當時選擇了簽署延期協議,一直拖到今天。

順便說一下,當時小編也曾發表過文章《一邊違約,一邊發債》報道了這件事情,第二天遵義道橋集團就主動聯繫小編說已經兌付了,後來在微信公眾號上就撤下了這篇文章。

作為遵義市最大的城投平臺,為什麼接連出現風險事件,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1、貴州整體信用的下降,自2018年以來,貴州頻頻出現城投平臺違約事件,金融市場環境急劇惡化,金融機構不願意再借錢,這個是最主要的原因;

2、2018年,遵義道橋進行的大範圍的重組,遵義市政府先後把遵義建投和湘江投資劃轉至遵義道橋,資產提升的同時也帶來的大量負債,同時還吸收了一些“有毒”資產,其中就包括被確認為行政違法的湘江投資15.46億的棚改項目,該項目到現在還陷入停滯階段,而且從財務報表來看,公司在建項目規模較大,還需要外部融資解決資金需求,而短期借款又佔比過重,近期償債壓力非常大。

進入2020年後,遵義已經發生多起政信產品延期事件,其中弘信6號的擔保方就是遵義市新區建投集團有限公司,也是這個項目的融資方。

經常有投資人來諮詢小編,到底是選擇差區域的好城投,還是選擇好區域的差城投?

這個案例可能會給我們有點啟發,這家城投總資產高達1600億,評級高達AA+,是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00%控股的子公司,絕對是個典型的好城投,然而現實是接二連三發生債務違約。

關於政信產品的選擇,小編始終認為首選經濟發達區域,其次才是城投的行政級別和發債評級,最後是城投的公司債務負擔情況。

政信產品屬於一個比較特殊的金融產品,在整個固定收益類市場中佔比較大,每一個違約的政信產品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希望這次也能妥善解決。

最後小編再提示下風險,該區域政信爆雷遠沒有結束,之前沒買的千萬不要去湊熱鬧,如果發現信託公司前幾年做了大量貴州政信的產品,現在也儘量遠離!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固收預警 ,作者萬國朝。感謝原作者和機構的辛苦付出與創作, 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轉載涉及版權、標註有錯漏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及時更改,並表示歉意。文章出於行業分享交流之需發佈,僅供參考,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不代表本機構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非常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