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由秦汉文明向隋唐文明的过渡期,这一时期礼俗变化很大。其中家具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席地家具向垂足高坐家具的转变。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北周安伽墓屏风石棺床

汉代家具中,食案和庋物之几名目不同且形制区分明显,但后来几案常连称,概念互有交叉。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几案名称并不刻意区分,如梁简文帝有《书案铭》,按汉刘熙《释名》之规定,则该叫“书几”才是。因此进食庋物的家具,可概称为案。与床席组合使用,是日常不可缺少的家具。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曹植墓陶案 《魏晋南北朝文化》215页图七,学林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但目前的考古工作中,只发现过魏晋南北朝时期案的陶制模型和壁画图像,尚缺乏实物。有以下三例:

一是山东东阿曹魏曹植墓陶案。陶案的案面长方形,长50.4、宽22.5厘米。案高16厘米,两足为下施横柎的曲栅,与案面分制,插安于案面底面两端,因曲栅外侈,足距达52.8厘米。这种形制的曲栅状足的几案,见于汉画像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几案的主要形制。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南京郭家山东晋墓(M10)陶案 《六朝风采》图版251,文物出版社,2004年

二是江苏南京郭家山东晋墓(M10)陶案。南京地区东晋南朝墓中常随葬有陶案,郭家山东晋M10号墓出土的标本保存较完好。案灰陶质,通高29.5厘米,案面长124、宽35、厚3.5厘米。两足为下施横柎的曲栅,与案面分制,插装成整体。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丁家闸十六国墓壁画案  

三是甘肃丁家闸十六国墓壁画案。案绘于墓主人坐像面前室外处,案足为下施横柎的曲栅,曲栅足甚高。案上放有酒樽。

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层人士特别是文人,安坐于床、榻或席上,常在膝前绕隐几(亦称凭几),可将双臂凭于几上以解疲乏。

《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记曹操平柳城后,“班所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凭)几赐玠。”《语林》描述凭几特征为“孤鹄蟠膝,曲木抱腰。”说明这种家具的几面呈弧曲形状,下有三足,使用时弧曲的弧面向外,拥于人坐姿时腰部,三足中间一足在膝前居中处,供人向前凭依。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八角村魏晋墓石椁后壁墓主壁画隐几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村魏晋墓》,《文物》2001年第4期54~59页

魏晋时的隐几,不仅见于壁画图像及随葬模型明器,还有实物出土。现举三例:

一为北京石景山八角村魏晋墓石椁壁画隐几。石椁正壁墓主人正坐画像,绘出前拥的隐几,只露出腹前的部分几面,以及膝前居中的一足。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中绘出的墓主人正坐于床(榻)帐的画像中,也常绘出隐几。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朱然墓漆隐几 《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1~15页

二为安徽马鞍山孙吴朱然墓漆隐几。马鞍山东吴墓是一座具有前堂和后室的大型砖室墓,据出土木名刺和谒上的文字,知所葬死者为东吴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是目前发现的死者身份最高的东吴墓。墓中出土有1件漆木隐几,应为当时实用家具。隐几木胎,遍体髹漆,有黑红两色,表面为黑色。几面呈扁平圆弧形,弦长69.5、面宽12.9厘米。下设三足,均为外弧的兽足形状,几高26厘米。

在南昌火车站东晋墓(M5),也出土过一件漆木隐几,惜已残损,形制与朱然墓隐几相同,几面弦长66、宽11厘米,几足卯接于几面下,兽足形,居中一足已失,仅存两端二足,几通高30厘米。几上原髹漆均已脱落。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南京象山东晋墓(M7)陶隐几 《南京象山五号、六号、七号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11期23~41页

三为江苏南京象山东晋墓(M7)陶隐几。该墓的墓室中,迎门正面横置陶床模型,床上放置陶隐几,还有陶盘、陶耳杯、陶砚及瓷香薰、青瓷唾壶等物。隐几弧形几面长42厘米,下设三兽足,几高21.5厘米。此外,南京地区东晋南朝墓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有陶质隐几明器模型出土,前引出土陶床模型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中,也出土有陶隐几,其形制与象山东晋墓完全相同。

魏晋“茶几”居然只有三条腿!到底是靠背还是桌案

南京象山东晋墓(M7)陶车内放隐几

隐几不仅在室内使用,也可放在牛车中,供乘车时凭靠。象山东晋墓(M7)出土陶牛车模型上,就放有一件陶隐几。江宁丁甲山一号六朝墓中,在陶牛车模型上,也放有一件陶隐几。葬入时是把弧曲的一面向后,或许这类家具也可用于靠背亦未可知。

​内容整编自:杨泓《考古所见魏晋南北朝家具(中)》《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