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视剧《安家》有感--再谈“能力大于学历吗”


观电视剧《安家》有感--再谈“能力大于学历吗”

观电视剧《安家》有感

--再谈“能力大于学历吗”

看到副标题有些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叫“再谈”“能力大于学历”吗?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力大于学历吗?”已经不是第一次谈起,这个问题伴随我了多年,也让我疑惑了多年,也是让我决定离开家乡的一个诱因。

最近正在观看电视剧《安家》,也正值头条组织征文比赛,电视剧勾起我的一些回忆,头条的比赛也勾起我写作的热情,故有此文,不求此文多么深刻,只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几段故事,引起你们的思考“能力大于学历”应该如何解读?

故事一 没学历--还没资源

我1986年生人,出生在一个沿海城市,父母就是普通的建筑企业工人,赶上1993年下岗潮,母亲打工卖过菜、做过保姆、保洁;父亲做出租车司机、搬家公司司机、长途货车司机等,在当年来说这些工作收入都不高,而且我父母都曾经应为身体疾病等问题需要在家长期养病的情况,可想而知我们当时的家庭收入是多么的少和不稳定。怎么叫收入少,我是个80后的城市孩子,和其它孩子比,我的鞋只有过年时能买一双,新鞋与前年的“新鞋”倒着穿,无论夏冬;我初高中期间,没上过补习班,尤其初中三年,可能处于叛逆期的原因,我像傻子一样自我感觉良好雄心勃勃,就像电视里翟云霄说徐姑姑的话,“你哪来的那么多优越感!”。说句不夸张的话,我们班级只有我一人没有去过老师家补课。就连我的死党兄弟强子都说我,你应该找老师补补课吧,“数学大题”在补课时老师才会讲。今天还在吐槽老师上课不讲题的朋友们,你们知道了吧,从我们那个时候就有这种现象了!就这样“几何”还是我引以为傲的,所有几何练习册所有题我都解开过,没有空题,只有这一科我还能考全班第一,总分我只能勉强进入班级20内。后来我埋怨自己脑子笨,但凡有一个人来指点我一句,也许我就通了。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考入了家乡的一所专科学校。这一点我不如“房四井”,人家条件比我还苦,却考入老牌985学校“江海大学”。插一句,2000年起,我国实行了本科第三批招生,俗称“三本”,我的高考分数是够三本的,但学费太高。对我这么有优越感的人,我是不屑曲三本的,因为在我印象中三本那是为有钱家庭准备的,为考不上本科的学生准备的,做法就是扩大招生、增收学费。

2008年拿着大专毕业证后,我要面临的问题来了,找工作,我记得我那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可是民生关心问题,可想我那时的就业环境和压力。我第一年的工作,是在家乡本地做的,新浪网地方站网络编辑(三个月试用,无工资,补助交通费和餐费)、兼职台球厅服务员(月工资1000元、第二个月老板单独加了我200元,可能因为我兼职做夜班多些经常要赶末班车回家,整体表现也还不错吧)。就这样我坚持了约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我也投过很多简历,面试过很多企业,因为学历低,我只能表现我除了学历的所有能力,希望人家能看上我。当然我也曾设想过家里能给我找找关系,介绍个好单位给我,但真是太年轻人的想法,我这种家庭哪有那资源背景呀,就算有,不知拖了多少层的关系,还要花好处费居间费我们家哪出的起呀?!我还记得,据说办成市城建局下属单位合同工,要好处费10万;办成农业银行柜员要15万,还得先自学个本科学历和柜员入职拉200万存款;办成电业局抄表员要15万,2年后给转正。

至此,大家因该对我的情况应该有初步的了解了,没有家庭背景就是没有社会人脉资源支撑,家庭生活又很拮据就是没有经济能力支持,我还没考上一所好学校,拿一个好的学历!!!我拿什么竞争!拿什么谋生?

故事二 拼能力--惟有坚持

2009年离开家乡去打拼时,我是带着情绪和怨恨远行的,怨恨自己不够努力,为什么没有好学历;对家庭也有一丝不满,为什么我出生在这样困苦的家庭。唯一令我欣慰的,我还没有放弃希望,还怀揣了想出人头地的目标,学历不行我就拼能力吧。

我来到了另一座滨海城市 ,找到了一家建筑施工劳务公司,可能还是受父母基因和经历影响吧,找了这样的工作。先坚持做到农历年底,和工人一起结工资,值多少钱看你表现,看你能不能坚持下来。为什么这个应聘成功,因为我是全公司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最高学历。第一次的上班地点就是在工地上,给施工队现场队长当助手,负责给他做一切文字性的工作,统计工分、写签证单,写入库单,签收甲方文件,核对单据等等你们能想到的需要写字、做电脑表格、有“文化”的工作。其中最喜欢的工作任务是,拿着粉笔在每层的施工部位写标注,我们做的工作俗称“二次结构”,技术人员放线后,为方便工人施工、记工、运材料,我需要在施工作业位置上写备注,如:放水泥几包、配砖几块、植筋几根...为什么我喜欢干这事,因为干这个事情的时候,一般楼层里就是我一个人,因为我是准备工作,下层工人还没做到我这层,我就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好好写字,我以前上学时粉笔字写的还算工整,可以带着耳机听着音乐。付出总有回报,农历年底工地结工资,知道我拿到多少钱工资么,65元一天,知道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不是因为收入比在家乡时高,而是因为d当时工地大工工资100元一天,小工工资60元一天,是因为老板征询了工地队长的意见,觉得我是大学生,还算干的可以吧,那就和小工工资比加一点吧。

至此看到了么,没学历没能力,你的即使大专毕业,能比农民工兄弟高5块钱,还是老板照顾你!

故事三 求转折--珍惜机会

时间很快农历年过完正月初七,接到老板了复工通知,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老板给我调整了工作,事业想做强做大就得按严格的公司标准规范管理,所以这一年老板请来了个经理人,负责总管公司运营,而我就是助手兼司机兼学徒兼等等。这样一个工作,为什么选我?对我这是机会,别人可能看不上的机会,对我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先说老板为什么选我吧,多年以后当我有资格和他坐在同一桌招待领导、来宾、客户时,我这些事成了他慧眼识人的谈资。那年夏天工地缺人手,队长是技工出身得当大工用,我是小白就当小工用,干什么呢?跳入3米多的承台基坑里,清理杂砖、挖粘土、清理桩头,把废砖头和粘土甩到基坑上面。越怕什么来什么!夏季是雨季,要抢时间,抽水泵排完水,就轮到我下坑了,一脚下去,看不到脚了,提起来再一脚,一脚又一脚,同时还得清理,哪有力气再清理啊!最失望最没成就感的是前一天清理好的基坑,一夜之间因为存水,粘土膨胀了起来把桩头又盖住了,同一个坑,再跳下去。

还有那年冬天你们知道我在工地上住的环境么,那时我住的是未建好的清水楼里,拿几块模板隔断的材料库房,没有保温,对拉螺杆孔还未封堵,那一年冬天滨海市是59年来的最低温,晚上我打一通水留着早晨洗脸,一夜之间水桶可以结5公分的冰,那年冬天我学会蒙头睡觉,穿衣服睡觉,学会接电线,晚上把所有能发热的设备都用上,以至电箱超负荷跳闸;那年我手背上还长了冻疮,长新肉的时候是又疼又痒!

这算是我的能力吧,用艰苦的坚持换来了些机会。从此我开始辅助总经理,也开始了各种学习和经验积累。工资从月1950元到2500用了一年,到3000又用了一年,到10000用了7年,直到19年月20000元,我总共度过了11年。真的应正了那个段子,我用10年时间,才有机会和人家坐到一个桌上,而你的痛苦经历却被当成人家餐桌上的谈资。

看完我的故事,你们觉得学历对我重要么?!有人会说不重要,也有人会说重要,我自认为学历对我还是重要的。有学历机会和平台可能都不一样了,高学历会给予我们的更早、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平台。看看《安家》中的“985“”,那是因为学历高、重点院校毕业,才有机会做储备干部的。

如果想象一切可以重来,如果我的大专学历能换成本科学历。我可能就有机会应聘更好的公司,可以做本科实习生吧,而不是没工资还得兼职的服务员;可能有机会应聘到建筑国企单位吧,而不是劳务施工队,就从工长做起吧,同样是施工现场环境,但会有不同的待遇不同的发展。

如果再如果...可惜没有如果了。

谨以此文,分享给与我有相同经历的朋友共勉;分享给还在学习的同学们,真的要再努力一些;分享给学历低初来闯到的朋友们,坚持再坚持!

后来工作中,我补修了成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下一步目标计划申请MBA 。

2020年3月20日于异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