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突破困境的俄罗斯民航工业

上世纪60年代起,前苏联航空工业红极一时,最多时其民用及军用产品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近30%。除了军机,像图-154,伊尔-86,伊尔-96,图-20等等都是苏联民航响当当的明星产品。在这鼎盛的20年里,前苏联每年的各型军用和民用飞机产量都在1200架上下,是当时稳稳的航空强国。据统计截至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共向至少67个国家出口了6000余架飞机,是众多国家头号的武器及民航供应商。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伊尔-96)

随着苏联解体,其航空工业也是分崩离析,难以维系。尤其是大部分使用苏联飞机的都是独联体或第三世界国家,飞机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事故频发,使得苏联客机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安全。此外加上西方世界的打压,前苏联和俄罗斯的航空产品很难走向市场,甚至连美国和欧盟的适航证都拿不到。长此以往,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尤其是民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拿不出像样的设计和产品。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苏-27)

在那段窘迫的日子里,俄罗斯很多著名航企都面临破产危机,但苏霍伊却凭借着一款优秀的战机成功翻身。苏-27成功出口多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苏霍伊愣是在几乎没有俄罗斯订单的条件下,全靠出口订单,免于破产的风险。苏-27的成功,给俄罗斯航空工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依靠高性能产品获得大量出口订单,既能刺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发展,也能为脆弱的俄罗斯经济注入新的能量。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

2006年,为了改变俄罗斯萎靡的航空工业,普京决定将现有的航空企业进行大整合,飞机制造商整合为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直升机公司整合为俄罗斯直升机公司,甚至连几家航空发动机生产研发企业也都合并到了一起。改革后的俄罗斯航空工业为自己立下了宏伟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产客机300架!

焕发新生的第一步

2000年俄罗斯开始正式研发新一代双发支线客机,算是迈出了振兴民航工业的第一步,但这一步,俄罗斯却迈的十分谨慎。新一代支线客机由俄罗斯苏霍伊民用飞机公司(意大利利阿莱尼亚航宇公司和苏霍伊公司的合资企业)共同研发生产,后期还由波音公司为该型客机提供设计制造方面的咨询服务。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图-134)

作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第一款民用客机,俄方可以说是对这款飞机给予了厚望,除了替换国内航司老旧的图-134客机外,俄罗斯更希望这架新飞机能够打破人们对前苏联和俄罗斯客机的成见,让俄罗斯民航产品走向世界,甚至从波音空客嘴里分得一杯羹。而这一富有开创意义的飞机正是日后有着俄罗斯小墨镜之称的苏霍伊超级喷气100(以下简称SSJ-100)双发喷气式支线客机。

名副其实的万国造

与法国合作研制SAM-146发动机。SAM-146是一型双轴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推力可达7000公斤以上。由法国赛峰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和俄罗斯土星公司联合研制。其中土星公司主要负责风扇、低压涡轮和低压压气机的设计和制造,并负责SAM-146发动机的总装和测试,法国赛峰飞机发动机SAM-则负责高压压气机、高压涡轮、燃烧室、附件齿轮箱、控制系统和整个推进系统的集成。截至2018年SAM-146发动机的安全飞行时间达到了近83万小时。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采用泰雷兹综合航电系统2005年的巴黎航展上,泰雷兹与苏霍伊公司签署了1.2亿美元的合同,使得泰雷兹成为了该飞机航电设备系统和通信导航与监视系统供应商。该合同还包括采购首批50架飞机的系统组件。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SSJ-100)

除了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外,全球共有30余家系统及配件供应商受邀共同参与俄罗斯新支线客机的研发工作。可以说这次毛子为打入国际市场做了充足的准备,与以往前苏联客机高度国产化不同,俄罗斯此次客机的研制工作俄罗斯自主研发产品部件的占有率不足15%,是名副其实的“万国造”。虽然俄罗斯完全有能力依靠前苏联航空工业的底子打造出一款完全自主的支线客机,但俄罗斯不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SSJ-100)

为了打入国际客机市场,俄罗斯在意大利阿莱尼亚航宇公司的帮助下获得了欧洲航空安全局所颁发的适航证,并由意大利方面负责帮助客机进入欧洲市场。作为俄罗斯首款满足欧美适航标准的客机,虽然国产化程度较低,但却十分必要。正是依靠多国合作模式,SSJ-100顺利的获得了欧洲和美国的适航许可。

瞄准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SSJ-100于2008年在俄罗斯阿尔穆共青城完成首飞,计划同年交付客户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11年首架SSJ-100飞机才正式交付亚美尼亚航空使用。但事情进展的并不如俄方预想的那样顺利。首架客机交付后亚美尼亚航空发现,客机的实际重量比预期重了三吨,燃油量也多了近10%。这是客户所难以接受的,SSJ-100出师不利,惨遭退货。随后2012年在一次飞行演示中SSJ-100撞山坠毁,这对于SSJ-100项目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质量问题,零件供应不足等问题接踵而至...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虽然问题不断,但毕竟是第一次,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方面经过与客户的不断磨合,问题被逐一解决。

SSJ-100基本上可分为3种类型,95座基本款,75座缩短款以及110座的加长宽。95座基本款最大起飞重量约为42520千克,最大航程2950千米。而110座加长宽与基本款采用同型号发动机,机身增长三米,但航程有所缩短。既然是瞄准了国际市场,为了一改人们对前苏联客机内部空间狭小的刻板印象,SSJ-100用于同类型客机中最大的客舱面积和最舒适的座椅,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欧美人普遍宽厚体型。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气动布局方面,俄罗斯并没有采用国际支线客机主流的尾吊双发布局,究其原因尾吊双发布局对于全机配平是一件难事,且大仰角失速性能差。但我认为,俄罗斯这么做还是为了彻底与前苏联客机划清界限,毕竟一款俄罗斯生产的尾吊双发客机即便完全采用西方先进技术,从外观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经事故频发的前苏联客机。翼吊双发不仅结构简单,且便于维修保养,更符合现代审美,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国际市场上主流的支线客机主要有巴西的Embraer170/190,庞巴迪C系列,日本三菱的MRJ以及中国的ARJ-21等等。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巴西航空工业的E190-E2)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庞巴迪C系列)

面对这么多性能优异,且价格适中的支线客机,实际上SSJ-100的竞争力并没有那么大,目前也只有一小部分的国家和地区航司使用SSJ-100。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努力营造良好的俄罗斯客机品牌形象,俄罗斯人可以说是在售后服务上下足了功夫。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采用3+2客舱布局的SSJ-100)

与其他同类型客机相比,俄罗斯SSJ-100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通过外包与合作的模式,俄罗斯在飞机服役不久后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全球维修保养网络,并为客户提供按小时付费的综合维护服务。一改以往毛子粗犷的形象,可以说为俄罗斯客机走向世界下足了功夫。

国产化,道阻且长

对于俄罗斯来讲,这种低国产化的道路必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却是一条必经之路。未来逐步提高客机的国产化程度是俄罗斯民用客机发展的趋势,但仍需假以时日。2015年俄罗斯曾颁布一项计划,使用俄罗斯国产的SSJ-100,MS-21以及伊尔-96-300等客机逐步替代现有客机,从俄罗斯国内市场做起,将国产化提上日程。同时俄罗斯将采用国产设备替换SSJ-100上的一些进口设备,其中包括辅助动力装置在内的约22项产品将替换为俄罗斯的国产设备。

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毛式“小墨镜”苏霍伊超级喷气100

俄罗斯的发展道路是绝对值得中国航空工业借鉴的,想凭借一两个产品就打破民航市场长期以来波音和空客垄断局面是不现实的。即便产品优秀,在西方实力打压下,国产航空器甚至可能拿不到欧美适航许可,毕竟是从老虎嘴里抢食。只有长期布局,从国际合作中找寻出路,才能逐步为国产大飞机夺取相应的市场份额。

未来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在民用航空工业领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