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蘇軾被稱為“詩神”,源自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的說法:

蘇公詩高古不如老杜,而超脫變怪過之,有天地來,一人而已。僕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餘子碌碌,無足觀者。至李、杜而詩道始大。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蘇,詩之神也。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直真知詩何物哉。

我們仔細看他這段話,實際上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的詩人大致都做了個評判。首先承認蘇軾的詩高古之氣不如杜甫,但是靈動要更強,這實際上就是在格律詩領域認為蘇軾的神性強於杜甫,比詩聖更接地氣。

“僕嘗謂六朝無詩”,可能覺得這話說得有點滿,所以袁宏道用了個“僕”來謙稱。但是意思很明確,魏晉南北朝,除了陶淵明、謝靈運,沒有誰能入他的法眼。陶淵明只有詩趣、謝靈運只有詩胚,都上不了檯面。李白、杜甫那是千古公認,所以“至李、杜而詩道始大”,而袁宏道認為“韓、柳、元、白、歐,詩之聖也”,也就是說他其實更認同中唐復古運動的詩人作品。

我們看他舉的這些“詩之聖”,韓愈、柳宗元是復古運動旗手,元稹、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旗手,而且白居易還是通俗易懂的“香山體”創始人,歐陽修早期作品有些高知“西昆體”特色,後來也取法李白、杜甫、韓愈,實際上也是詩文淺白化的走向。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為什麼袁宏道會把這些詩人尊為“聖”,而對王昌齡、李賀、李端、李商隱、杜牧這些詩人視而不見?庾信、鮑照過於高古,初唐四傑、陳子昂、王昌齡等人是大李杜時期的人,無法遮掩詩仙、詩聖的光輝還說得過去。但是對小李杜隻字不提,很明顯袁宏道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

我們以前說詩歌史一般說到唐宋和清,就是眉飛色舞,而元明二朝,實在是詩歌創作的低谷(相對而言)。

元朝的蒙古人馬上治國,對詩歌不監管,但是也沒推動。終元一朝,詩的境地是自生自滅,無人理會。大批的漢人知識分子因為無法上升,轉向民間藝術,寫戲文、散曲去了。沒有了人才,沒有思想,詩歌是無法出現高成就的,而且元朝太短,無法做出文學方面的積累。

明朝則是因為朱元璋的強勢政治手段,文人們除了歌功頌德,沒有其他選擇。詩壇很快被面目醜陋的臺閣體佔領。而在整個明朝,詩風清明之路都是針對臺閣體的虛假、空洞來作鬥爭。前後七子、性靈派等,說到底都是主張要講究真性情。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袁宏道的公安派就是主導“性靈”的。他不但反對臺閣體,也旗幟鮮明地反對前後七子“言必秦漢”的擬古體。所以我們看到他的態度,對李杜之前的詩人是不屑一顧的。也就是李白杜甫實在太高大,才拿出來襯托一下蘇軾的詩神地位。

“彼謂宋不如唐者,觀場之見耳,豈直真知詩何物哉。”那些說宋詩不如唐詩的人,都是小學生(觀場是鄉試場所),他們哪裡知道詩是什麼。

袁宏道是想借助這番評論抑唐揚宋,從而為公安派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找到前世的宗師。就好像“香山體”奉白居易為宗,“西昆體”奉李商隱為宗,他的“公安派”要奉蘇軾為宗,自然要把蘇軾封神。

那麼,蘇軾的詩到底好在哪裡?我們還是看袁宏道的觀點:

蘇公詩無一字不佳者。青蓮能虛,工部能實。青蓮惟一於虛,故目前每有遺景;工部惟一於實,故其詩能人而不能天,能大能化而不能神。蘇公之詩,出世入世,粗言細語,總歸玄奧,恍惚變怪,無非情實,蓋其才力既高,而學問識見,又迥出二公之上,故宜卓絕千古。至其遒不如杜,逸不如李,此自氣運使然,非才之過也。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蘇公的詩沒有一個字不好。李白是神遊派,杜甫是寫實派。李白神遊天外,常常遺漏眼前景色,是為缺憾;杜甫專門寫實,所以他的詩只在人間稱聖,不能登天為神。蘇軾的詩,能高能低、言淺理深、奇情巧思、時刻變化,卻依舊感情真實。大概是他的文采和李杜一樣高,但是學問和見識,要高出李杜二位。所以堪稱卓絕千古。

不能老是誇,李杜的地位也不能隨便批,所以後面就放低點姿態:至於詞句遒勁有力不如杜甫,神思飄逸不如李白,這不是才氣的問題,是運氣。

這就有意思了。蘇軾兼有二者之長,是學識更高,不及李杜之處,那就是運氣問題。

本人從來認為博學才子,天下以蘇軾為表率,但是袁宏道這樣拿李杜來抬蘇軾的詩,就實在是有拉偏架的嫌疑。也不是我一個人看不過眼,其實詩人們都清楚,這也是為什麼蘇軾這個“詩神”的稱號並沒有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緣故。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只是蘇軾太厲害了,詩確實也好,你若用“詩神”稱呼他,別人也不好反對。但是我們看那些大多數人認同的有外號的詩人(都是唐朝詩人):

詩星——孟浩然、詩佛——王維、詩天子——王昌齡、詩狂——賀知章、詩仙——李白、詩豪——劉禹錫、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詩瓢——唐求、詩囚——孟郊、詩鬼——李賀、詩奴——賈島、詩傑——王勃、詩骨——陳子昂。

詩神?反正喊起來怪怪的,而且蘇軾這人太圓滿高大,就叫一聲“東坡先生”也是如雷貫耳,根本不需要強行往詩的外號上去湊。

所以,這個稱號吧,其實是袁宏道為了公安派捧出蘇軾來,強行給他封的稱號,並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

這不是說蘇軾的詩不好。而是凡事吧,講個道理。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唐朝之後,特別是宋朝,詞牌的盛況在文壇明顯佔據了上風。一個原因是詞牌更加靈活,體裁和題材都在多樣化。另一個原因就是詩本身開始固化,走向高冷。整體的詩的創作源泉開始自絕於社會大眾,宋詩依舊是好的,是除了唐詩之外的另一個高峰,但是和盛唐時期活力滿滿的狀態是無法相比的。

另外有一點,宋詩中蘇軾也不是第一。一定要在宋朝詩壇選出三個代表人物的話,蘇軾必定有一席之地。如果只選兩人,黃庭堅出局,蘇軾仍然有一席之地。但是要選宋朝詩作第一人,唯王安石而已。荊公體才是北宋以至整個宋朝詩的最高峰。

這早已有了定論,無需爭辯。

蘇軾的強大是在於詩詞歌賦無所不能,他最大的貢獻是為詞牌開拓了題材視野,為宋詞抗衡唐詩打下了基礎。而他在散文、書法、繪畫以及思想流派方面都是自成大家。不論哪一點拿出來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唯詩作方面,在王安石之下。

蘇軾被稱為“詩神”,在詩的領域他真的有資格和“詩仙”齊名嗎?


蘇軾的名詩句也很多,但是囿於宋朝儒家理學思想,整體宋詩走入了一個冷淡、說理的方向,蘇軾的詩風上承莊子和李白,在散文化、議論化、理性化上貢獻巨大,直接奠定了宋詩高冷、說理範兒的基本風格。

而這種風格和唐詩比起來,其實完全是另一個方向。王安石的荊公體倒是有些唐詩的味道,所以在宋詩中別具一格,站在了頂峰。

東坡居士的詩就不舉例了,大家一搜一大把。

講了這麼多理論的東西,其實無非就是回答題主的問題。蘇軾的詩神稱號,來自擁躉的進獻,別人只是不反對,但也不發自內心地贊成。而他的作品,實際上也正如袁宏道所說:

遒不如杜,逸不如李。

雖然他說是運氣不好,但咱們也不問原因對不?

單論詩,“逸不如李”,自然就不能和詩仙相提並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