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脑子,为了营养敢对自己下口的动物,你知道吗

动物活在世界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疯狂的行为。例如自残,破坏,集体迁徙等,但会吞食自身的动物,就相当罕见了。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我知道的会吞噬自身的罕见动物,有种动物甚至长大了就会吃掉自己的脑子。

长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脑子,为了营养敢对自己下口的动物,你知道吗


蟋蟀

蟋蟀是我们很常见的昆虫,也是很多生物的喂养饲料。但蟋蟀的饲养者有时会观察到蟋蟀有很多特殊的行为,最夸张的就是吞食自己的大腿。解释它吞食自己的原因,得先探究它的饮食习惯,蟋蟀属于杂食性动物。吃的东西相当丰富多样,例如鱼、鸟饲料、蔬菜、蚂蚁等,甚至是自己的蜕皮和死掉的同伴。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足够的营养,尤其是蟋蟀自己蜕掉的老皮,里面有蟋蟀体内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因此蟋蟀会定期吃自己的蜕皮来补充营养。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蟋蟀竟然没有选择吃掉自己的老皮,他们会选择吞食自己的大腿补充营养。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人工饲的蟋蟀里,另外在因恶劣环境而导致大腿受伤的情况下,蟋蟀也会自断大腿并吞食。即便如此,仍然还是很难理解,竟然会有生物为了避免营养不良,进而吃掉自己的身体。

长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脑子,为了营养敢对自己下口的动物,你知道吗


环箍蛇

环箍蛇是一种常见于美国西部、墨西哥高原的蛇类,以昆虫,蜥蜴和小型蛇类为食。之所以叫做环箍蛇,是由于奇特的自食行为所致。这种特殊的蛇类也会吞噬自己的尾巴,甚至到使自己窒息的地步。科学家对此行为相当好奇,一开始有许多人认为这是特殊的寄生虫或疾病所导致。但经过研究后发现环箍蛇之所以会攻击自己的尾巴,是因为其强烈的狩猎冲动。就像是狗会追着自己的尾巴跑、猫对逗猫棒有浓厚的兴趣一样,具有狩猎本性的动物对会动的物体会产生狩猎冲动的本能。当环箍蛇所处的环境缺乏猎物,强烈的狩猎冲动得不到释放,便会有可能把目标转到自己晃动的尾巴身上。这种情景尤其在人工饲养的环箍蛇身上更容易发生,更为严重的就会发生窒息而死的状况。比起人工饲养的单调环境,环箍蛇还是比较适合充满猎物的大自然。

长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脑子,为了营养敢对自己下口的动物,你知道吗


章鱼

章鱼常被称为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不仅具有强大的狩猎能力,在碰到危险时也懂得断足求生,并且具有着超凡的再生能力。就算被天敌吃掉自己的触手,也能在短时间内重新生长,可见其强大的生存能力。但章鱼虽然是生命力强大的动物,但也是极为敏感的动物之一,对环境的变化相当敏感。尤其是被饲养的章鱼可能会因为饲料不够或是空间太过拥挤,使章鱼感到强大的压力,而章鱼疏解压力的方式就是吞噬自己的触手。令人奇怪的是,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章鱼在高压的环境之下,竟然会失去再生的本能,被自己吃掉的触手将无法再生。

长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脑子,为了营养敢对自己下口的动物,你知道吗


残趾虎

大家对壁虎断尾求生的能力那是相当熟悉了。当它碰到危险时,壁虎会自断尾巴。断掉的尾巴由于神经还没失去作用,因此还会自行摆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这在动物学上被称为自切行为,但其实某些罕见的壁虎不只会自断尾巴,还会将自己的尾巴当成食物。据说一名网友饲养了一只马达加斯加残趾虎,它是属于日行守宫属的一种壁虎,颜色特别鲜绿,体型也比一般壁虎大很多。一天,它在塑料箱里面玩耍时,竟然因为不小心从高处摔了下来,把自己的尾巴摔伤。网友观察它的尾巴,发现已经伤及神经无法活动。几天后又发现这只残趾虎把受伤的尾巴切断了。这跟一般的壁虎没什么差别,但这是鲜绿色残趾虎竟然把自己的尾巴当成大餐,大快朵颐地吃起来。原来这类残趾虎可以透过吞噬自己尾巴获取再生所需要的养分,并借此快速的新陈代谢,在短时间内长出新的尾巴。果然没过几天,这名网友的残趾虎就跟以前一样拖着自己的新尾巴到处活蹦乱跳了。

长大了就吃掉自己的脑子,为了营养敢对自己下口的动物,你知道吗


海鞘

海鞘是世界上唯一会吞噬自身大脑的生物。海鞘幼年时是可以到处活动的,但是海鞘成年后则会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生活,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植物。海鞘的最初生命形态是会游泳的幼虫,像蝌蚪一样的动物。海鞘拥有复杂的神经系统,但一旦海鞘附着在岩石上生活后,由于不再需要脑子去调控身体的活动,这复杂的神经系统对海鞘来说就变成了多余的系统。海鞘因此就会分解吸收掉原有的尾巴,大脑,神经系统等。自己吃掉自己给自己添加营养,这看似疯狂的举动,在科学家看来,却是一种相当聪明的行为。由于大脑的存在就是为了运动,当海鞘的生活型态改变,不再需要运动了,大脑就变成了无用的器官,因此吃掉它是相当明智的选择。况且,海鞘从有脑到无脑的生命模式已经持续五亿多年了。由此可见海鞘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生活方式,反而使其种族获得长久的延续。

你被这些动物的行为吓到了吗?假如你饿急了的时候会对着自己手手来生一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