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團隊和騰訊組建實驗室攻堅"救命"AI,騰訊已站在下一個風口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隔離了人們的緊密接觸,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成為阻斷疫情傳播、便捷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有效手段。特別是作用於醫療方面,人們甚至稱之為:"救命的AI"。其中,騰訊救命AI為整個戰疫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3月18日騰訊2019年Q4財報正式發佈,2019年全年騰訊營收3772.89億同比增長21%,淨利潤(Non-IFRS)943.51億同比增長22%,高於市場預期。

騰訊在醫療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對"新基建"加速落地的作用引起了業內外的關注,更是讓投行紛紛給出增持建議。


救命AI助力秒級識別新冠肺炎


2月21日,搭載著騰訊AI醫學影像和騰訊雲技術的人工智能CT設備在湖北方艙醫院成功部署。除擁有3690張床位的武漢日海方艙醫院之外,首批設備也落地武漢協和西院和洪湖市人民醫院。

鍾南山團隊和騰訊組建實驗室攻堅

通過這套設備,AI算法只需數秒即可助力醫生識別新冠肺炎,將大大緩解當地CT篩查能力不足的壓力。


按照一次胸部CT產生300張影像計算,醫生肉眼閱片將耗費5-15分鐘。而AI與人工協作的方式,將大幅提升檢查效率,減輕醫生工作量,並讓患者得到更及時的治療。


這是名副其實的"救命"AI!


互聯網+醫療成了戰疫救急方案


上述僅是騰訊救命AI的其中一個案例!面對新冠病毒疫情的傳染性,互聯網+醫療成了這次戰疫的救急方案。


面對疫情,騰訊迅速上線了發熱門診地圖、在線問診、騰訊健康碼等。"碼上管理"流動人員提升了準確度和效率;AI算法和雲計算縮短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和CT影像的判讀時間;在線問診、疫情地圖便利病患就診;政府和企業的"數字防疫系統"在防疫的同時,提高了復工效率。


同時,2月5日企業微信發佈3.0.4版本,新增群直播、收集表、在線問診、在線會議支持300人、緊急通知支持1000人、疫情專區等6大能力。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通過企業微信為部分患者看病,在線問診上線後的四五個小時內,就有超過4000名市民進行諮詢。醫院200多名醫生請願入駐,極大緩解了醫院接診壓力,並避免患者來院就診交叉感染的風險。


地處西部的寧陝縣醫院也通過企業微信搭建了在線問診平臺,僅兩個小時就完成配置,上線後半天就開展50多例患者諮詢。


鍾南山團隊和騰訊組建實驗室攻堅


除文字問診以外,企業微信還支持音視頻問診、無消息自動結束問診、拉群集中溝通與提供建議,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救命的AI,騰訊站在了風口上

看好"救命AI"的還有鍾南山。2月27日,鍾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公司宣佈達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雙方團隊將圍繞流行病篩查、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流行病疫情預測預警展開深入的科研合作。

鍾南山團隊和騰訊組建實驗室攻堅

具體包括利用"騰訊健康"小程序等互聯網平臺,篩查高危人群並給予就醫指引,聯動線上醫療服務與線下醫療機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常見肺炎、肺結節、肺癌等全肺胸部疾病,研究人工智能醫學影像判讀篩查技術;針對新冠肺炎等多種流行病,以人工智能輔助臨床決策技術,建立輻射全國的疾病上報和預測預警系統。


經過這次疫情的考驗,人們更清楚的意識到,醫療行業急需一個更優秀的"醫療 AI 助手",而騰訊不偏不倚就站在這個機會門口。騰訊醫療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工作,正是在努力使用AI技術,將監測、早篩、分級等方法通過智能設備及互聯網平臺,從醫院場景遷移到居家場景下,以便更加方便地獲取到真實世界證據,用於相關疾病的研究。


在2019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演講時也表示,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在未來10年將進入高速增長期,智慧醫療是騰訊關注的重點。


而本次疫情,讓醫療AI無論是在用戶習慣培養,還是市場接受程度都到了一個新的臺階。特別是近期國家衛健委兩次發文鼓勵開展互聯網醫療進行疫情防控,一些省市不僅加快互聯網醫院建設速度,部分互聯網醫療也被納入醫保支付,行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