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萬物皆可“雲”,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2020年初,本是闔家團圓,舉國同慶的時光,因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億萬中國人民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防控疫情。

一方面要宅家抗疫,另一方面要保障民生。突發疫情下,人們的數字化需求被點燃,部分線下生產生活、消費場景得以快速向雲端轉移。

疫情下的萬物皆可“雲”,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2月23日,B站的一個直播視頻的彈幕是這樣的:

疫情下的萬物皆可“雲”,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這不是頂流偶像的新戲,而是一對杭州90後小夫妻的“雲”婚禮。

點播超233萬次,彈幕8萬條(數據截至3月23日8:30),在來自四面八方的“雲祝福”中,這對新人邁向人生新篇章。

疫情下的萬物皆可“雲”,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此外,還有“雲辦公”、“雲課堂”、“雲問診”、“雲旅遊”、“雲蹦迪”、“雲購物”、“雲發佈會”等;這些“雲”上新業態在疫情期間步入大眾視野,為防控疫情、保障生活需求與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儘管城市變得空曠寧靜,工廠、商店和餐館亮起停業紅燈,但外賣、快遞等網絡配送方式如同毛細血管維繫著城市生命。生鮮到家、在線診療等線上服務讓全國人民在假期裡可以“宅在家為祖國做貢獻”。

疫情下的萬物皆可“雲”,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如今,在舉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復。

那麼,在取得抗疫勝利,生產生活完全恢復正常之後,

“雲經濟”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呢?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流量經濟和雲基礎設施成為2020年上半年最確定的高增長行業。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雲”產品的流量會出現迅速地回落。將來能否繼續吸引這些用戶,要看產品的承接能力以及服務能力。假如線上的產品、服務能做得足夠細膩,是能成為一種商業模式的。

蘇寧南京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雲經濟的本質是5G商用大背景下互聯網經濟的再一次升級,疫情則是起到了催化作用。

雲經濟不是階段性的產業現象,而是5G推動下的一次國內經濟結構重塑,今年將成為雲經濟產業的元年。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大部分充滿娛樂色彩的“雲互動”由於缺乏多樣化的內容和持續的生產能力,恐只是曇花一現,難以成為持續業態。

小編認為,能否接受“雲經濟”模式,取決於個人的消費意願和使用感知。

2003年的“非典”催熟了以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子商務,或許歷經這場戰役,會有更多的新興產業由此爆發。

話說回來,一個新產業的出現如果得不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勵,沒有有效的行業規範制約,那麼肆意生長之下,必然要產生諸多問題。

眾多的雲服務商掌握的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如何防止信息的濫用,做到保護個人的隱私,這都需要相關政策法規的正確引導和約束。

機遇和挑戰並存下,“雲經濟”何去何從,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部分內容來源:通信信息報、湖南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