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考上師範轉正的民師,沒有直接轉正的民辦教師工資高,合理嗎?

YA哥


請大家不要再去討論歷史遺留的問題了,那是建國初期,國家所需人才匱乏,便提出了振興教育的國策。然而當時師資非常緊缺,於是在那個特殊時期就採取了一邊廣招民師,一邊通過師範學校培養優秀的教師的策略。對於當時廣大的民師而言,既是個人人生的選擇,更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因為畢竟還有很多的人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如今的他們有你們這樣的工資待遇嗎?在農村,年過花甲,甚至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的他們依然在勞作,每一個月只能享受國家發給他們的一百多塊錢基本生活費。而你們卻在為每月相差一百多塊錢的工資,在喋喋不休,在埋怨政策……你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真是不應該啊!請您記牢了:知足常樂,樂者長壽。


陽光168139811


“存在”就是合理。我上世紀八四年參加工作——民師,年工資人民幣七佰元整,年末鄉里統一發放。九一年的一次機會,參加全國高考。我們縣給三個名額,我有幸考上了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愛人帶兩個孩子,供我念了兩年大學。兩年級裡,愛人靠養一頭母豬,每年賣一窩豬崽,解決了一家人生存和我念書問題。現在想起來都—想—哭—啊!九三年畢業到鎮中學工作,開始月薪壹佰染拾捌元整,生活緊繃緊,沒有經濟條件本科函授。九七年香港迴歸,借錢買了臺二十一英吋的“平直搖”電視(平面直角搖控),本世紀零七年兒子上大學那年才還上虧空。後來到縣城高中教學,因學歷不達標,至今中教二級。和我一起參加工作的同齡人,包括後來“直轉”的民師,我剛參加工作教的/從事教師工作的學生,幾乎都中教高級。工資每月比我多壹仟伍佰到貳仟。我沒有心理不平衡——存在就是合理,努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老子說:不失其所者——久!本人非常高興、愉悅——趕上盛世了,祖國發展迅速,日新月異,欣欣向榮。以前想破大天也想不出——日子會是今天這般光景。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繼續為祖國建設、家庭生活——添磚加瓦!!!


馬井山172


在這個問題上我最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一名通過考師範的民轉公教師。我的工資就沒有民辦直轉公辦的老師工資高。是什麼原因呢?

1、評職稱的時間相對遲了一點。因為我在師範讀書,有的民辦教師在這期間就評了高一級的職稱,我因為讀書,就不能評職稱,所以,職稱的評定時間就遲了。因此工資就少了。

2、另外一個就是說我讀書的這兩年算工齡,不算教齡。所以,教齡就少了兩年。因此工資就少了。

每次談起此事,我都覺得這種做法太不合理了。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是考上的,總比那些直轉的優秀些吧!可又轉念一想,還有那些民辦教師被清退了的,現在一點著落都沒有。自己就知足了,自己已經夠幸運了。於是,又默默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去!


教育志士


關於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我先說下我自己的情況,70年代末的高考落榜生,81年開始鄉村學校代課,83年考取合同民辦教師,86年考取大專函授學習,90年考取蘇州大學本科函授學習,96年考取中師民轉公(二年制普師不脫產學習),現中高五級,明年年底退休。說真話,運氣比較好,中途所有都算工齡了,但當時特別渴望有機會和人家考上大學的人一樣脫產上學,所以大家別比了,當時考上的心態、工資、人員性質都是沒考上的渴望不可及的,羨慕、羨慕,只是後來國家政策給了部分民師的機會。


溫故知新15


當年特殊時代,先考上心裡踏實,沒考上的就一直是民辦,後來民師指標也多了,考上民師的也多了。為了解決民辦老師問題,國家政策放寬了,凡是中師文憑以上直接評小高後轉正,轉正後民辦小高套公辦小高,剩下這部分未讀民師的大多年齡大,文憑低,為了轉正,一大把年紀了還去函授(小三溝通)拿文憑,趕上了2000年最後一批轉正。轉正後基本上一兩年就退休了。

這個當時政策也看不透,直轉老師基本上都是在村上呆了幾十年,先考民師轉正的好多都有機會到中心校,甚至進城教書,還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直轉這部分老師基本上原地不動到退休。心態平和健康快樂就好。不要去比來比去,歷史事實也無法改變。






8366遨遊


考入師範就讀轉正的民師,要比同樣文憑和工齡的民師,其他們的工資相差130左右。問題出在職稱上。比如:八八年考入的民師,那年底正好評職稱,沒考上的至少被評為小教一級或小教高級;而兩年後民師畢業業轉正後只能認定小教三級,一年後評為小教二級。再過五年級評為小教一級。再過五年才能評小教高級。當然,小教高級不是到時間就能水到渠成地評上。這樣到了2006年“工改“,必須以兩個“年限”及職稱和工齡年限為“特杆“以據,來確定教師的工資。以上我說的相差130元左右,這次“工改“後,加之被“評優”的不等因素,同年參工的民師,到“工改“後,工資相差4、5百元的大有人在。這些都是時代的產物,國家怎樣來“一碗水端平”,現實中也不大可能。


龍游深海3


我當年是民師參加轉公辦考試轉正的,一個公社每年往往只有三、四個考過關的,分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我轉正時還沒有實行職稱工資制,我轉的是中教九級,工資加5元津貼共46.5元。後來又到大學進修,屬於不脫產,算工齡算教齡。我這是比較好的吧?


老黃牛147


我78年代課,82年考取民辦教師,連考三年中師落榜,最好一次是5百多人考到第17名,因全縣只錄取13人而失敗。後96年轉正,現為中教一級,打卡1萬出頭,超過當年考取中師的同事,冥冥之中禍福相倚。退休還有1年半


彬彬244158741


這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我也是民辦教師考上了民師轉正了,上了兩年師範,其實我們是在職上學,還是要扣兩年的工齡。那些考不上,等到自然轉工的就不扣工齡了,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掙得錢也不少了,只要有個好身體,多掙幾年工資就行了,你們說是不是呀。


燈火爛珊70395964


當年執筆進課堂,

人生似乎很輝煌。

脫離農事人羨慕,

人稱老師心飛揚。



人生不可能頂層設計,吾鄉有句話,人的運氣,只有撞著,沒有算著。凡人都不可能先知先覺。民辦教師讀兩年師範後轉正和民辦教師直接轉正就工資而言肯定不合理,但這都成了過去時,合理不合理又能怎樣。

當年,1978年8月,我有幸成了鄉中學的英語老師,當然是民辦教師。月工資25元,這25元不發給本人,而是交給生產大隊,再按生產隊中等男勞力計公分參與分配。年底發給一定的補貼。我記得第一年的補貼是一百多元。這已經很好了。農民已加所有成員參與完分配後,到年底分紅可能還倒找給生產隊。人稱“倒找戶”。

那個時候城鎮居民戶口很吃香。公辦教師的工資比民辦教師高好多。這就有不少民辦教師報考中師。我是教初中英語的,有一年報考高師班,雖分數線到檔,但沒有被錄取。到87年報考中師,終於考取了。心裡既高興又有擔憂。喜的是終於去讀師範了,憂的是兒子才5虛歲,家裡的事要考妻子一個人承擔。且讀書沒有工資,那個時候真的叫苦。



讀了兩年書,爭了個居民戶口,人家說我出山(有出息之意)了,你想,跟我同齡的人都在農田裡幹活呢。確切地說,我是幸運的。但那個時候,沒有參加中考民師班的也逐漸轉正了。而且他們職稱都評好了,小教一級。吾等中師生被當作新分配的學生看待,我畢業後中師文憑不能教初中,我只好去小學,教語文。職稱,小教二級。少拿了兩年工資,少了兩年教齡,連工齡也不算。我78年參加工作,在以後填表中參加工作年限被推到80年。96年調到城裡工作,工資和90年畢業的普師生差不多。這些想想就生氣。但生氣有何用呢?



現如今,讀中師的民辦教師基本上都退休了。吾等在基礎教育上奮鬥了一輩子,雖苦,但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儘管付出和回報不成比例,但心知足了。知足才常樂。願餘生身體康健。夕陽無限好,璀璨在黃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