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致力于开发新餐饮行业

为餐饮商家提供切实有效的工具和服务

作者 | 小高老师

公司 | 小高科技有限公司


在当今这个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情况下,想做好一个品牌,甚至想经营好一家公司是非常有困难的,所以在当今社会中能做成功的品牌是非常了不起的。


相信大部分人对喜茶这个饮品并不陌生,那么短短几年内喜茶靠什么做的如此成功,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消费者人群,成功自然有他自己的独特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芝士茶、排队、设计公司、跨界、酷……外界给喜茶贴了很多标签。


它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茶饮品牌。


去年在餐饮行业的新媒体影响力里,喜茶排到第四名(前三名是进入中国十多年的外资企业),其微信公众号篇均阅读量达到40万+。


喜茶方面透露,2019年,预计门店将达到400多家(而这个数字在2018年还是163)。同时,国外也会继续扩张。


创立7年,喜茶这种品牌势能是很多品牌难以比拟的。


起源于江门的一个奶茶店,如何实现这般蜕变?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困窘奶茶店绝地反击

改良产品,加速扩张


喜茶团队:“我们其实没有刻意营销,走红是一个过程,我们的竞争力主要在口碑传播。最早从2012年在江门小镇创业(当时叫“皇茶”),开店前我们就已研究了半年多产品,但是开出来后并没有生意。那时刚有微信,大家微博用得也不多,想营销都花不出钱去,我的想法就是靠产品留住顾客。

我自己坐在前台,有时第一天还和顾客聊得很开心,第二天就看到他去别的店面买了,我就很伤心。

我希望我们的产品更有黏性。于是不断改版优化,推出新品,人流慢慢增加。直到有一天,我的同学打电话给我,说排队人很多,让我帮忙带一杯。那时感觉喜茶有点火了。江门店在开业半年后出现排队现象。

后来我们开始异地扩张,也碰了不少壁。一开始去中山,完全没有生意。和江门同样的产品,放在中山却完全没有生意。后来我意识到,是因为我们竞争力主要在口碑传播。但新店没有发挥口碑传播的效果,因为新店都在市区。

所以我们重新规划战略,应该在中山靠近江门的地方重新开一家店。结果那个店由于靠近江门,很多人从江门过来,就产生了口碑传播的效果,后来生意很好。

那家店生意火起来以后,之前中山那家半死不活的店也跟着有了生意,后来就越来越夸张了。所以从那以后,我们进佛山、广州都是这种战略。

后来敢在上海开,因为我们观察到上海有很多美食账号博主,他们在广州喝了,会自发出一篇质量很高的测评。我们觉得上海有这个基础。”

随着喜茶进入广深市场,芝士茶风靡全行业,也掀起了“新茶饮”的热潮。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全方位年轻化升级

“排队热”引发全国关注

在2016年改名后,喜茶就开始做品牌化的尝试。

首先是植入“酷、灵感、禅意、设计”的品牌理念。同时开始升级所有包装、设计和空间。“希望配合我们的产品做出一整套茶饮年轻化的风格。”聂云宸说。

喜茶团队:“首先是整体装修风格的年轻化。我们希望整个VI应该是现代主题的,极致、简单,而非像老式茶馆一样选用木头桌椅、差距。但我们会把茶文化中的禅意、灵感元素等体现到VI中,即现代元素与禅意、灵感的结合。所以店内会看到枯木,还有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杂志等,整体空间是适合年轻人待的。

同时,饮品也比较贴合年轻人的喜好。比如我们今年曾经推出过的芝士莓莓、芝士芒芒、很受年轻人的喜爱。除了本身符合年轻人口味以外,这些水果本身在年轻人中口碑也是很好。

第三,我们也很注重符合年轻人的用户互动方式。从周边的帆布袋、透明雨伞、插画、卡片,再到公众号的图文,都是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年轻人交流。

我们在公众号上也推出了社交礼品卡“喜茶心意”。网友可进入公众号“礼品卡”板块,为朋友赠送喜茶,送礼时还可搭配文字、照片或视频。礼品卡的作用之一是方便大家社交,现在年轻人都活在网上,比起发红包,送杯喜茶更加时尚;另一个作用是给消费者数字化的消费体验,以此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消费场景。”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频频跨界,流量和销售实现双赢


2018年4月,喜茶获得龙珠资本等机构的4亿元B轮融资。


资本的继续加持,让它跑得更快。同年,喜茶“出海”到新加坡开店。


在其内部,“实现传统茶文化的年轻化和国际化”这个愿景愈加清晰。


而在外部, 消费者看到喜茶的变化更快了,产品更丰富了,尤其是各种周边,多到几乎涵盖了生活中一切常用物品:口红、衣服、帽子、音响、包、雨伞、手机壳、袜子......


喜茶第一次推周边,是2017年9月的迷彩主题产品。第一次跨界,是2017年6月和广州W酒店的联合营销。自此试水过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到了2018年,跨界、出周边已经成为一种日常操作。


2018年,喜茶一共推出过69次、100余种周边产品,包含30个联名系列,和12个城市限定系列。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的体验,产品的丰富与创新也提升了品牌的立体度。另一方面,周边产品也是对“灵感之茶”品牌定位的深化,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去接受这个理念。


“喜茶始终是以茶饮为主,茶饮就像我们从始至终坚持的一条纵轴。而‘吃喝玩乐’等其他方面的拓展是喜茶灵感的尝试,是一条横轴,横轴可以延伸。”


这背后实际上是喜茶“以小博大”的跨界营销策略。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每一个刷新三观的周边,都会给品牌带来一波新的热度。


而喜茶做的大部分周边都是跨界产品。《流量池》一书中的观点认为,品牌之间的联合就像谈恋爱,既可以为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全新视角,也能让双方获得“1+1>2”的效果收益。


比如增加品牌的新鲜度和丰富度;双方“粉丝”交叉,快速低成本获得流量;与此同时,

达成品牌传播和销售的双赢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持续产品创新

陪年轻人"花样百出"


“营销大牛”小马宋说过,品牌的基础,是建立在多次博弈基础之上的。“我今天喝,觉得好喝,明天还来,这就叫多次博弈。”


喜茶深谙此道。


他们曾对外宣传其产品策略:年轻人喜新厌旧,喜茶就陪他们花样百出。


2018年9月,成都首家Lab店推出茶+酒特调饮品,“喜茶变喜酒”;


2019年3月25日,推出新品灵感咖啡,网友议论:“喜茶意图在咖啡界分一杯羹”?


4月份,奶茶系列产品回归;4月20日,上海快闪奶茶时光机现场推出奶糖波波;


6月,喜茶联合阿华田推出“一口回到童年”系列产品;7月,喜茶x OATLY,首杯燕麦奶波波登场……


除了在饮品研发上一路驰骋,喜茶的热麦面包也不断推陈出新。今年先后推出了“汤圆包包”、“麻辣吃藕包”、“火锅包”……


最近,长沙首店和文和友合作推出了“臭豆腐蛋糕”。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此外,喜茶还开始利用传统节日推创意产品。月饼礼盒、青团包、粽子……


酒、咖啡、面包、甜点、冰淇淋、月饼……似乎没有什么是喜茶不能做的。


喜茶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品牌。商业进化出了品牌概念,用来替代决策过程,品牌是构建效率的最佳手段。品牌可以占领用户心智、提高用户黏性、提升复购率。


聂云宸也说,任何以小博大的事情,都应该从产品和品牌出发,再来拉动其他方面。如果说产品创新是在必须合法合规的“镣铐”中跳舞,品牌创新则是自由无限的


品牌才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护城河。做产品、供应链和运营,都是为了最后能够回归到这个品牌。


“而品牌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需要不断修正,细微到一个消防栓的字体更‘喜茶化’,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聂云宸说。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 近期开业的长沙首店。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喜茶的成功是真正读懂年轻人


从最初的洞察消费者做研发,让用户“喝出恋爱的感觉”;到后来提出“社交货币”的理念,挖掘当下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把喝喜茶变成一件很酷的事;再到各种跨界周边的探索,也是为了应对年轻人喜新厌旧的习惯。


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让消费者追随,同时让品牌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所以,这个品牌的成长,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和消费者共鸣塑造起来的。


这可能是喜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也是当代商业的真相。

喜茶是如何成为“超级”品牌的?3个关键时刻值得餐饮人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