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自己?

敖嘉年


我觉的你想做好一个老师,必须要有下面的心态:

一、爱心:要爱职业、爱学生。要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看到那些可爱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很喜欢她们的一种爱。只要有这两种爱,你的职业就有用不完的动力。

二、良心:老师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一种良心活。如上课的教案,完全不写也可以去上,随便应付写也是一篇,但要认真写,一篇教案往往要费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写好。上课也是一样,随随便便也是一堂课,一丝不苟也是一堂课,领导不会一直盯着你,完全靠自己自觉。

三、静心:老师的地位不是很高,有许多智商比我们低的人,在社会上都混得不错。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太多了,故要当好一个老师,没有能抵御这种诱惑的能力是不行的。诸葛亮有句名言:“宁静而致远”,想当好老师,还要能静下心来。

四、尽心:尽心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在人生中,我们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实际上能尽意的事情很少。怎么办呢?古人云“尽人事而后听天命”,你尽力去做了,不管成或者不成,我就心安理得,不会后悔和遗憾了。


真相探索者


这个问题很大,包括各学科老师自身专业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大家都知道学无止境,提升自己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掌握的的知识越多,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强。如我的同事也是教语文的,美术功底很好,在黑报业画的简笔画栩栩如生,深受学生喜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别的方面就不举例了,你可以自己去参悟。从你的提问也许是出自一位教师的夙愿,祝你找到提升自己的思路!


轻聊漫语


首先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自我。

其一、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都要抽时间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再忙也要读上几页。作为教育工作者,所修专业知识的书籍要读,其他教育类书籍也要读,比如《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致青年教师》《第五十六号教室》等。你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可以在这些书籍中找到答案。一定要静下心来读书,边读边思考,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建立联系,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

其二、多看一些教育专家的讲课视频,其实,作为年轻老师,可以多揣摩、模仿专家的讲课风格。但是也不要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思想。在学校,也可以多听听优秀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讲课技巧,观察他们的课堂,看看面对同样的问题情境,他们是怎么处理的。

其三、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关爱学生,要有耐心。儿童的思维发展受到年龄的影响,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这尤其需要教师慢慢地教,遇到学生问题不要焦躁,不要马上做出反应,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想教育点在哪里,简而言之,就是先思考,再发言。说出的话得达到教育的目的。

其四、坚持写教育反思或者教育故事。做一个勤奋的老师,这些教育反思、教育故事会成为你的一个资源库。将来会对你有很大的益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丸子老师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呢?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教师一定要认清新形势,转变观念。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接受一种新事物,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如果现在还把为人师的自我看成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帅,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和恭顺,在当今形势下是不现实的。新形势下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和互相尊重的关系。个体首先需要的是被尊重,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对自己不认同的个体行为的一味抹煞。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观念、意识形态冲撞交融、纷繁芜杂,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对各种事物、各种观念充满了好奇心,往往是满足了感性认识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味的指责与大加贬斥会收效甚微,甚至于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对学生的一切在我们看来有待于纠正的认识首先需要的是尊重,是宽容,是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欣赏,从未来需要的角度去呵护,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转变的可能。万水归源,殊途同归,当然,这不是说是对学生的一味迁就,是一切唯学生之言是从,因为尊重不等于赞同,教师在这里应起主导作用,在是非问题上是不能含糊其词的,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否定的,对有碍他们眼前进步与日后发展的随性、任性等不良习性,则须像对待危害禾苗生长的害虫杂草一样,不失时机、严肃认真地根治清除,以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另外,师生关系还应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学生在课上面对老师谨小慎微,课下见了老师噤若寒蝉,师生之间永隔一段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这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古人说:“亲其师,方可行其道”。事实也证明,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很高,而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尽管老师的水平很高,效果也会打上折扣。因此,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学业上是他们的老师,而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现状了解地越熟悉越深入就越容易在教学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教师更应努力充电,刻苦钻研,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与“博”。教师大多穷其一生只能在某一门课上成就最大,如果对这门课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精深,不够专业,那就根本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师放弃所有以前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反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撇开过去有益的经验谈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精”是基础,是教学改革的“本”。那些教学改革搞得红红火火的教师无一不是学问精深的教师。但学问精深的教师却不一定是教学成绩明显、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这固然与前边提到的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同时也与教师知识是否广博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教师如果对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将会被社会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