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明銅爐有什麼特點嗎?巧生爐怎麼樣?

明代宣德爐是明代銅製品中重要一部分,其中聞名遐邇的宣德爐在銅製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宣德爐由宮廷御匠,耗費大量銅器,上百名匠師通力合作,精心製作而成。宣德爐外觀古樸莊重,色澤瑩潤,屬於明代工藝佳品,成為後世競相模仿的器型。

你知道明銅爐有什麼特點嗎?巧生爐怎麼樣?

經典宣德爐套裝 [ 編號:67379 ]

明代銅器的大力發展離不開明宣宗朱瞻基的大力支持,自明宣宗之後,清代曾模仿製作大量宣德爐精品,所以確認為宣德爐珍品稀少。明代銅爐款式多樣,設計工藝成熟,從宣德爐器型製作便可看出。


宣德爐


宣德三年,當時雲南的銅礦尚未開採,朱瞻基下令將銅風化成銅水,重新進行鑄造。鑄造器具中包含三千件香爐,這三千件香爐就是被後世人稱道的宣德爐。在朱瞻基的親自監督下,宣德爐從開始的選料,參考典籍設計圖紙,工匠製作,每一環都十分細緻。慢工出細活,宣德爐成功問世,成為一代名爐。

後世不管哪個朝代的爐子,都以宣德爐作為經典原型。

你知道明銅爐有什麼特點嗎?巧生爐怎麼樣?

雪花金四足鼎式爐 陳巧生早期 [ 編號:71450 ]

隨著時間的流逝,宣德爐的製作工藝也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宣德爐對於歷史人文十分重要。現今,說到宣德爐就不禁讓人聯想到陳巧生,作為陳氏第三代傳人,傳承古代失蠟法技藝,專研宣德爐器型及工藝,被收藏家馬末都盛讚:古有宣德爐,今有巧生爐。

陳巧生說要做好銅爐就是要了解古代的文化,在器具中尋求古蹟,不僅要思考,還要生活。

陳巧生雖然只是一個匠人,但是對於銅爐所傳遞出的文化,推進古老工藝傳統有重要作用。對宣德爐最精彩的描述是來自於文人冒闢疆,他說:“宣德爐的皮色,如同女子的肌膚,柔膩可怕。”金屬質感卻發出柔和的光芒,給人以強烈的反差效果。


宣德爐達到如此效果,需要對銅進行反覆鍛造。據史料記載,宣德爐在製作中朱瞻基曾親在到場觀看,反覆鑄造六次之後就會換髮光芒。但是朱瞻基仍不滿足,下令匠師鍛造十二次,加倍提純。如此反覆之下獲得的精銅,只有是鍛造之前的四分之一。

你知道明銅爐有什麼特點嗎?巧生爐怎麼樣?

齊眉共壽 [ 編號:77253 ]

巧生爐製作過程中傳統古法,依照古制,以十二次煉純黃銅,其純度絲毫不亞於古代。

宣德爐製作過程中處理精銅,還有包含金銀等貴金屬,足以改變銅原有的質感。好的爐子從色澤上便可看出,同樣優質的材料顏色才能凸顯出來。


明代以前都是青銅器,青銅器容易生鏽。宣德爐出現後,替代了青銅器,成為新寵。宣德爐製作原料珍貴,外面加了一層顏色,用於保護。有部分學者總結過宣德爐的顏色,有棗紅色、黃鱔魚、海棠紅、茄皮紫等。使宣德爐的色澤更加保暖,顏色更加豐富。

巧生爐復原出宣德爐"柔膩可掐”的藝術效果,陳巧生認為它溫潤通透、猶如美玉。儒家講君子比喻德與玉,賦予仁、義、智、勇、廉等優秀品質。精良的銅質經過打磨和養護,銅爐皮殼質感溫潤如玉,符合傳統文化的美學標準。

你知道明銅爐有什麼特點嗎?巧生爐怎麼樣?

仿漢豆燻爐(慄殼色) [ 編號:80873 ]

宣德爐以“耳”分款,造型的差異也在耳上充分體現,沖天耳式香爐端莊中正,多用於祭祀,圓融小巧,可安置在書房。

不過現今而言,香爐款式已經不是單純的元素,而是按照個人喜好進行處置。

晚期時期,出現了一種灑金爐,就是在宣德爐上再添點金。陳巧生也作為灑金爐,點的金片是一片片,湊近之後,呈現不同的形狀。

你知道明銅爐有什麼特點嗎?巧生爐怎麼樣?

點金帶座板耳押經爐(14口徑) [ 編號:81256 ]

陳巧生香爐認為雕刻只是香爐的一種手段,因為雕刻拓寬了香爐的設計範圍,重點是圖案和形狀與香爐相得益彰。在雕刻時,考慮到香爐多為文人使用,所以雕刻一些亭臺小謝,花鳥蟲魚,如此緩緩而起展現出一副優美動人的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