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摩托车用报废吗?你怎么看?

用户2222024220283


当年化了2.2万元买的本田五羊公主125cc踏板车,上下班开了5万公里,现报废不能上路真的太可惜,现在买汽车上班也是一人开,出门路堵、停车难、费油又费钱。


cxz56


取消限制摩托车政策,取消报废制度,本来可以用10万公里的摩托车,由于强制报废,才跑2.3万公里就报废了。太可惜了。






聊城聚源


什么时间报费都是国家的事,老百姓没办法。


清晨阳光151051032


不管是摩托车还是汽车,电车。只要是私有财产。按道理国家就没有权利强制报废。因为它是私有财产。不是国家财产。只要它符合要求,什么时候都有权上路行驶。


毛草堂静观


肯定会的,但是可能会有变通。比如对到报废年限但车况良好的车实行加买保险的政策。


长河_落日


反正我是不会报废我的车。7年摩托跑了1万多公里,目前摩托性能良好,到期报废这是浪费,这是不负责任的。


一街不一


不会


姚增贤


近两年关于摩托车的利好信息陆续公布:摩托车可能真不用报废了

参考《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现行标准5-11):正三轮摩托车报废年限为12年,其他摩托车报废标准为13年。参与营运的摩托车报废周期分别为正三轮10年,其他摩托车为11年;不过在“摩的”已经成为过去式之后,基本只属于“骑士”的代步型偏三轮和两轮机车只需要关注13年标准即可。

除车龄标准以外,同款规定的“7-10”还说明了里程标准:正三轮摩托车报废里程为10万公里,其他摩托车是的报废里程为12万公里。假设摩托车强制报废规定真的会取消,那么里程标准规定也会同步解除。不过摩托车取消强制报废与放宽年检规定的诉求已经讨论多年,这一次是基于什么因素分析的呢?


空穴不来风:摩托车强制报废或将取消的信息出处

在2019年末的一次交车意识中,中汽协摩托车分会李姓秘书长公布了一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摩托车有可能将来会与汽车(指非营运一类车)一样取消报废年限,2020年初既有可能敲定。

目前虽然还没有确定,不过这也只是因为特殊阶段的特殊情况造成了延迟,理论上中汽协释放的信号基本不是“试探”而是实锤。所以摩托车在2020年很有可能取消强制报废规定,届时很多年均行驶里程不过数百公里的机车不用再担心保值率的问题了。这一规定体现出了汽摩领域相关规定的人性化调整,尤其是针对不在主要充当通勤工具的摩托车需要这种变化。

现阶段的摩托车只有极少数踏板车或跨骑车还在充当“脚力”以外,大部分排量≥250cc的机车都转型为“玩具车”的角色。而上述两种代步车的自然报废周期也很难达到13年或12万公里,所以此类车并不需要讨论;但是这些中大排量的机车价格动辄数万元,部分合资或进口车价格并不比一般代步汽车低。那么这些一年只跑几千公里的车应该被强制报废吗?

综上所述,摩托车取消报废既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基于行业发展规划的预测。这种变化应是基于汽车保有量的趋于饱和,以及消费升级对通勤工具多元化的要求分析得出的结论;在因道路拥堵造成汽车通勤效率降低的前提下,与城市化扩展对日常通勤里程长度延伸的影响下,有一定可玩性的优秀摩托车很有可能成为介于电动车与汽车之间的过渡类型,其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解除报废规定极有可能落地,参考年检规定的放宽也可以做出同样的结论。


摩托车年检频率的调整

现阶段摩托车的年检规定比六座以下的载客汽车还要宽松,为车龄六年内免检三次,而且可以全国通检不用开具异地检车的证明。不过年检对车辆的要求仍旧没有变化:车辆违章信息需要处理,车辆交强险需要在有效期内;已购入车辆如超过五年没有办理登记手续,或者在用车过程中出现过造成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车辆,六年内仍按照原规定执行检测。总结:只要正常使用且安全行驶的摩托车至少可免检三次,这对于曾经高频率的摩托车检测已经是非常理想的调整了。所以摩托车很有可能迎来第二个春天,在汽车最终达到保有量的极限临界点后,相信摩托车解禁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且禁摩的原因不单纯是为刺激汽车消费,曾经摩托车的难管理也是重要因素,在摩托车用户有面对摩托车和驾驶汽车一样的敬畏之心后,摩托车也许连加油也会轻松的多。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



天和Auto


摩托车报废年限为13年。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第五条第是一款报废年限规定:正三轮摩托车使用12年,其他摩托车使用13年。

对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纯电动汽车除外)和摩托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上述使用年限的规定,但小、微型出租客运汽车不得低于6年,正三轮摩托车不得低于10年,其他摩托车不得低于11年。

根据《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第七条第十款报废公里数规定:正三轮摩托车行驶10万千米,其他摩托车行驶12万千米。



关中五环


看排量,看质量。20多万买的车13年报废,质量比汽车都好,合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