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历史对明代宗朱祁钰很不公平?朱祁钰是昏君?

说史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怎么能说历史对明代宗不公平呢?对他不公平的是他哥哥朱祁镇,而他对他哥哥公平吗?专制之下 国不可二主,最是无情帝王家而已。明代宗不是昏君。明朝有昏君吗?昏君的重要标志是掌控不了朝政,明朝即使到了崇祯都牢牢的控制着朝政大权,他一个昏君也没有。明朝的皇帝是变态,是他们基因问题。明朱的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在他们的后代之中。明代宗是明朝皇帝中比较被忽视的那位,在位时间不长 只7 年,也不太变态,也就没什么演绎的。但是也无意间留下了磅礴的一笔, 景泰蓝 。景泰就是他的年号,在他的时期瓷器历史上曾经绽花努放的时刻。


一夫壹历史


诚邀,我是子曰读历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是非功过都是后人评说。历史上对明代宗朱祁钰的评价大多负面,有失公允,特别是朱祁钰死后的明朝。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打击抹黑朱祁钰的拥护者和政绩,最明显的就是诛杀北京保卫战中居功至伟的于谦,污蔑代宗神人共愤。

  • 被明英宗抹黑

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除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还剥夺他死后葬入祖坟的权利,因而朱祁钰是明朝迁都后唯一一个没有入帝陵的皇帝。


  • 被孙太后下诏抹黑

孙若微孙太后废除朱祁钰的诏书上写道:败坏纲常,变乱旧制。放纵地淫乱、酗酒,信任奸人。毁坏宫殿,玷污喇嘛,滥加赏赐、胡乱花费无尺度,横征暴敛无休止。国库空虚,海内困穷。不孝、不弟、不仁、不义,臭名昭著,神人共愤,上天震怒,屡次降下预兆,朱祁钰不知反省,拒绝进谏、文过饰非,造孽越来越厉害。

总之,怎么荒唐怎么恶毒就怎么抹黑,孙太后污蔑朱祁钰根本原因还是朱祁钰不是她的儿子,她的儿子朱祁镇被瓦剌活捉,众大臣又担心主少国疑,没有拥立朱祁镇的儿子当皇帝,而是让他的弟弟朱祁钰登基,孙太后勉强答应,内心反感。所以一旦自己的儿子朱祁镇复位,怎么恶毒怎么抹黑朱祁钰。其实,历史上的朱祁钰是一代明君,短短在位这些年,政治清明,政通人和,不像历史所评价的昏君。

当大明王朝群龙无首之际,朱祁钰站了出来,一边重用于谦等老臣,一边反对南迁,死守北京城,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同时,顶住压力,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稳定了民心,也维护了大明江山的稳定。从大的层面上看,朱祁钰的功绩超过了朱瞻基,甚至超过了万历嘉靖,因为如果没有他,大明早就名存实亡,天子都被俘虏了,重蹈靖康之耻的覆辙。一旦明王朝南迁,势必和南宋小朝廷一样,划江而治,五胡乱华之祸又将重现,这一切,都不可抹煞的。因此大的层面上说,朱祁钰就是一代明君,功垂千古德。当了八年皇帝后,他的身份已经得到了全国百姓的承认,若非他无子嗣传位,若非夺门之变,他的功绩会被后人认可的。

  • 总结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祁钰的缺点在于恋栈权位,还将回国的英宗软禁于南宫,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这些也是人之本性,十全十美的人不存在的。终于,善恶终有报,自己的儿子夭折,自己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

【作者寄语:我是子曰读历史,喜欢我的小伙伴,点赞关注加留言。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子曰读历史


首先朱祁钰肯定算不上昏君,虽然有瑕疵,但总体来说应该还算个及格的帝王,至于历史对朱祁钰很不公平是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为明朝立下了大功,但在夺门之变后失去帝位,被朱祁镇废帝号,谥“戾”,他也是唯一一个明朝迁都后没有入明帝陵的皇帝。

所以对朱祁钰的来说,其对明朝的贡献不小,但结局却很悲惨,因此对其确实不公,而之后朱见深恢复了其皇帝名位,也算挽回了一点尊严。

临危受命,扛起重担

土木堡之变,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朝廷震恐,大明朝面临着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太后跟于谦等人立朱祁钰为帝,稳定局势。

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上在迤北,郕王即皇帝位,尊上为太上皇帝,诏天下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明史》

而朱祁钰倒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执政之后,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颇有明君之风,一扫之前王振专权的乌烟瘴气,朝堂一片清明。

而也正是由于君臣一心,同仇敌忾,使得明朝得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军需,训练军民,提升战力,终于在北京保卫战中击败了来犯的瓦剌,力保江山不失。

权欲熏心,囚禁英宗

要是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必然跟皇位无缘,但机缘巧合之下他却成了皇帝,而这一做还做出滋味来了,而此时英宗回来了,这就引起了朱祁钰的戒心,深怕皇位不稳,于是便做出了过激行为,他将英宗囚禁在南苑,严加看管。

之后更是为了自己子孙永保皇位,废掉了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而这一行为也引起朝臣的不满。

夺门之变,郁郁而终

本来一切都按照朱祁钰的设想发展,可儿子朱见济命薄,一年后便夭折了,这对朱祁钰是巨大而沉重的打击,自己不惜与朝臣反目争取来的继承权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而更要命的是后来自己也得了重病,而这无疑给了反对他的人有了可乘之际,于是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位,而朱祁钰根本无力抵抗,之后被废为郕王,软禁于永安宫,没多久便撒手西去。

俄诸门毕启,有贞出号于众曰:“太上皇帝复位矣!”—《明史》

身败名裂,遭受不公

那么怎么客观的评价朱祁钰呢,首先在明朝遭逢大变之时,朱祁钰能扛起重担,临危受命,并能在危难时刻重用于谦等人,其表现是受到肯定的,虽然北京保卫战于谦当记首功,但朱祁钰也功不可没。

而看他之后的执政履历,广开言路,清除阉党,也称得上有所作为,但另一方面他也迷失在了皇权的诱惑之中,后来的所作所为确实过于偏激。

但总得来说他对明朝的贡献还是大于其过失的,他不是昏君,所以谥号“戾”,剥夺皇帝称号等对其确实不公,因此最后朱见深继位后,恢复了其皇帝称号。

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遂上尊谥。敕有司缮陵寝,祭飨视诸陵。—《明史》

总结:综上所述,对比明代宗朱祁钰的功过,他的谥号以及剥夺帝号,未入皇陵等确实对其不公,但历史最终会给人以公正的评价,所以朱见深为其恢复了帝号,而到了南明,又为其加谥十七字,庙号代宗。


临石观海


从史料记载来看朱祁钰并不是昏君,为什么说历史对朱祁钰不公平,主要是从他的付出和回报上来看这个问题。

朱祁钰的付出

朱祁钰登基是一个偶然,是宋英宗兵败被俘以后迫于形势才当上皇帝的,在位八年(1449年―1457年),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些业绩。

1、维护政局稳定

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失去了君主也失去了很多栋梁大臣,朱祁钰登基以后任用贤臣于谦,稳定了朝廷内外的政治局势,使得大明朝转危为安。

2、努力发展经济

朱祁钰在位期间,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受自然灾害严重,朝廷采取了赈灾安民的政策,给予地方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赈济灾民,安抚流民。而且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停办各类大型活动,大力扶持农业发展。

3、治理水患

朱祁钰任用能臣徐有贞治理黄河河患,修筑了一条长达100英里的河渠,将黄河的河水引入大河并通过济南府入海,使得黄河37年内没有经受灾难性洪水的袭扰。

从这三件事情来看,朱祁钰维护了政治稳定、发展了社会经济、改善了治理环境、可以说他是一个明君。

(朱祁钰)

朱祁钰的回报

朱祁钰在位8年后,被蒙古瓦剌部俘虏的朱祁镇(明英宗)回答了大明,回来以后他通过政变重新获得了皇位,并将朱祁钰幽禁于南宫,最后被害而终,享年三十岁,死了以后也没有以皇帝之理葬入明十三陵,被罢黜为郕王,可以说他在位期间所做的很多业绩都被朱祁镇给抹去了。

(朱祁镇)

总结

综合上面的内容来看,历史对朱祁钰确实不太公平,但他觉得不是昏君,只是时运不济,最终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以图观史


我认为历史对明代宗朱祁钰是不公平,他不仅不是昏君反而是明朝少有的明君。

朱祁钰他的哥哥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不说,更是听从王振之言要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一战大明最精锐的将士大臣都死于这一役,一战变把三代人的积累打光了,不仅如此身为帝王居然被抓获,当做奴隶活了下来,十足的昏君。

瓦剌人在赢得土木堡之战后便要学着他们的祖先一样逐鹿中原,明朝这边听说皇帝被俘后,便让郕王监国也就是朱祁钰,朝廷内部也是争论不休,很多大臣想要迁都,朱祁钰认为如果迁都南方会和南宋一样山河破碎,于是下定决心防御北京,任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

经济上,他带领官员治理灾害,妥善给予受灾群众帮助,减轻了他们的税务负担,用钱帮助他们,从心理上给予安慰。重视农业发展,从自身做起,一切都实行节约,尽心尽力发展经济。

民族上,明代宗在位期间,由于有些地方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百姓的温饱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而贪官也从中作梗,于是百姓们纷纷叛乱,明代宗派人进行了安抚。后来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叛乱也都被镇压,巩固了政权的统治。

这样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上苍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好不容易买通了大臣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废掉,结果他唯一的儿子就意外死亡。其后他的哥哥朱祁镇在孙太后和石亨、曹吉祥等人支持下复辟成功,史称夺门之变。


几世浮沉几飘零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的一位雄主,然而就是这么一位雄主,他却没有得到他应得的荣誉,甚至还要被明英宗朱祁镇赐以“戾”的谥号,实在是令人不忿。这才有了历史对明代宗很不公平这种说法。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将大明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明代宗出现力挽狂澜

在明代宗朱祁钰之前,明朝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年少即位,十分渴望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然而明英宗刚刚即位之时,整个大明朝的国政依旧掌握在当朝的太皇太后和张氏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重臣手中。虽然这些人的存在使得年少登基的明英宗过得十分安逸,但是却加深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思。

因此,当张氏和三杨纷纷去世以后,明英宗心里的小心思就逐渐活跃了起来。而宦官王振就是看清了明英宗的小心思,于是便逐渐受到明英宗的宠信。最后,在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决定带兵出征,驱逐鞑虏。

但是,由于明英宗建功立业之心太过紧迫,以至于大明军队仓促准备之下,很多事情并没有安置妥当。当敌人真正来临之时,这些事情逐渐变成了隐患,以至于几十万明军在瓦剌大军面前不堪一击,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不仅使得明英宗被瓦剌了人俘获,还令正处于鼎盛的大明朝遭受了灭顶之灾,国力迅速下滑。

瓦剌人为了扩大战果,决定继续发兵攻打北京。

由于明英宗被敌人俘获,明朝内部害怕瓦剌人用明英宗做要挟,逼迫明朝投降,于是便决定立当时还是郕王的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

明代宗上位以后,重用于谦等人,于北京保卫战中大败瓦剌,守卫了大明朝的江山。不仅如此,明代宗在之后的日子里,还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使得明朝渐渐恢复了一些国力。可以这么说,明代宗在明朝历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兴之主,远不是明英宗能相比的。

明代宗膝下无子,又患重病,被明英宗再次夺权

明代宗即位以后,一切都在好转,除了明英宗回国这回事。明朝在北京保卫战中击败瓦剌以后,瓦剌人再次归顺,因此明英宗也顺理成章地回到了明朝。

然而此时大明朝的皇帝已然是明代宗,明代宗自然不会让出这个位置,于是,他就把明英宗软禁了。

不仅如此,他还废除了明英宗的儿子,立了自己的孩子为太子。本来,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十分合理的事情。历史上为了皇位互相杀戮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明代宗既没有杀害明英宗,也没有杀了他儿子,仅仅是换了个太子而已,实在算不上什么大过错。

可是,明朝的有些大臣却偏偏认死理,宁愿认同那个将大明陷入火坑的明英宗为正统,也不愿意承认明代宗为正统。随后,明代宗的儿子不幸早夭,有一个叫钟同的大臣甚至说出了“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这样的话,足可见明朝大臣的观念有多么的腐朽。

明代宗八年之时,明代宗忽然染上了重病,再加上太子早夭的现象,于是有的明朝大臣就开始暗中策划复辟一事,这就是“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爆发以后,明英宗复位,而明代宗则是离奇死去,甚至还被明代宗赐了一个“戾”的谥号,实在是令人惋惜。

结束语

明英宗,将大明王朝推入火坑的人,却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而明代宗这个挽救了大明朝的皇帝,却始终得不到认同,你说历史对他公平吗?


品茗论史


朱祁钰不算昏君,历史对他不公平也可以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没有儿子为他歌功颂德甚至最后连祖陵都进不了,造成这个局面有他的原因也有他哥哥朱祁镇的原因。

如果说昏君,明朝出现的第一个应该是冲龄即位的朱祁镇,也就是明代宗的哥哥。

朱祁镇的昏招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同样是冲龄即位,与康熙的执政环境相比,朱祁镇要幸福的多。三杨内阁最起码没有像鳌拜那样,跋扈得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也许正是这种生于安乐,使朱祁镇一点也没有忧患意识,反而养成了舍我其谁的自大性格。

随着三杨内阁和张太后皇太后的相继过世,朱祁镇成了没有约束的自由的小鸟。没经历过风雨的他在宦官王振的引导下,发动土木堡之役,最终将自己置身于危墙之下,成为也先的俘虏。朱祁镇北狩之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孙太后和于谦的主持下,朱祁钰即位,朱祁镇成为太上皇。

朱祁钰临朝

朱祁钰在临朝后,愤怒的朝臣们请求诛杀王振的九族。王振的同党马顺站出来,斥责言官。朝臣们在给事中王竑廷的带头下将马顺打死,朝堂上一片大乱。朱祁钰害怕,刚要走被于谦拉住,于谦说:“顺等罪当死,勿论。”朱祁钰才下令,马顺之死不予追究。

由此可以看出,朱祁钰性格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在于谦的辅助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也先多次表达了想将朱祁镇放回意愿,而朱祁钰却不想接回朱祁镇,一时间朱祁镇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在朱祁镇被明朝派出的使臣接回后,直接被安排了南宫。权力一旦拥有谁也不愿意放手,朱祁钰虽然贵为皇帝也是凡人一个,他也不可能脱俗,朱祁镇在被软禁南宫的几年中,是有机会莫名其妙地“被死亡“的,可是朱祁钰明没有那么做。他还顾念着一点亲情。

朱祁钰被不公平对待的原因

朱祁钰在位期间,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之象。从政治方面看,朱祁钰不算昏君,反而是复辟后的朱祁镇是一个昏君。

朱祁镇忠奸不分,忠臣于谦被杀,奸臣王振却被立旌忠祠。

冬十月丁酉,赐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朱祁钰在朱祁镇复辟后一个月去世,谥号被称为“郕戾王”,不但剥夺了皇帝的称号还被封了个恶谥。朱祁镇最终以亲王的规格安葬在北京西山。

总结:

朱祁钰遭遇到历史的不公平对待,与继位的皇帝不是他儿子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朱祁镇才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


抱影无眠夜归人


明代宗朱祁钰,不仅不是昏君,相反还是一位不错的明君。可惜我说了不算啊,皇帝说话才算数。

朱祁钰的哥哥朱祁镇重新上台以后,把朱祁钰一撸到底,不仅牌位从宗庙给撤掉了,连皇陵都不给他进去。等于是否定了朱祁钰在位8年的事实。

明英宗朱祁镇说话当然是算数的,谁让他是最大的呢?所以他在位的时候,几乎销毁了朱祁钰时期的所有丰功伟绩,留给历史的,可就是一个形象比较单薄的景泰皇帝了。

成化11年,朱见深恢复了叔叔朱祁钰的名号。

朱见深是个有良心的皇帝,他虽然偏爱比自己大17岁的宫女,可是这不影响他个人的判断能力。

朱见深3岁做了皇太子,可是父亲被瓦剌人抓走再送回来的时候,朱见深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不过叔叔朱祁钰并没有杀掉这个侄子,而是将他给罢黜了。

按道理朱见深是要痛恨自己的叔叔,可是朱见深称帝以后,一反常态,非要给自己的叔叔平反,他的理由还很充分。

  1. 首先,朱见深认为,朱祁钰在大明朝最艰难的时候登基,保住了大明王朝的社稷,8年努力治国,天下太平,对得起大明王朝的列祖列宗。
  2. 其次,朱祁钰被罢免皇帝封号,其实不是朱祁镇的主意,而是当时石亨那帮奸臣所为。朱祁镇事后想起来,也是非常痛心的。
  3. 再者,朱祁钰毕竟是朱见深的亲叔叔,而且这个叔叔对自己真的还可以,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抹杀朱祁钰做皇帝的事实。

其实我认为朱见深这么做,那是有恃无恐的,为什么呢?因为叔叔朱祁钰没有儿子。既然没有合法的继承人,自然就威胁不到朱见深本人及其后人的皇位。

所以给朱祁钰平反,那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而且朱祁镇的所作所为肯定会被后世所诟病,这里朱见深的行为,也算是为自己的父亲赎罪了。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明史》

这就好比,当年三国时期,孙权为什么不追封自己的哥哥孙策为皇帝?只是给了他一个长沙桓王的封号,因为孙策的儿子尚在人间,封了皇帝,这些娃岂不是要跟孙权的后人争夺帝位?

朱祁钰和于谦,属于利益捆绑集团。

朱祁钰是朱瞻基的庶子,朱祁镇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以后,将弟弟朱祁钰封为郕王。这本身对弟弟已经是不错的了。

可问题是朱祁镇被瓦剌人掳走了,皇太子朱见深才3岁大,而且若是由他登基,瓦剌人铁定会来勒索大明。

为此于谦与太后商量了一番,决定将朱祁钰推上皇位。这种事情,朱祁钰从来没有想过,他当然十分害怕。可以说,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人,有三个。

  1. 第一个就是大臣中的代表于谦,于谦不仅反对南迁,而且反对将年幼的朱见深立为皇帝、因为于谦不希望大明王朝受到瓦剌人的牵制。
  2. 第二个就是孙太后,她是朱祁镇的生母,朱祁钰不是她的儿子,所以说孙太后能够确立朱祁钰的帝位,这给朝中大臣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3. 第三个就是朱祁镇本人。说老实话,朱祁钰真的不愿意趟这个浑水,他做一个闲散的王爷,日子不要太舒服,可是朱祁镇偏偏被人抓走了,这就由不得朱祁钰了。

被这三个人架着,朱祁钰强行被确立为皇帝。这三个人当中,朱祁镇能报复的只有于谦一人而已,所以于谦和朱祁钰才是真正一条船上的人。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以后,不可能杀掉自己的母亲孙太后,更不可能杀掉自己。只能对于谦下手,他是支持朱祁钰的罪魁祸首,当然要伏法。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明史》

至于朱祁钰本人,那下场就更惨了,不出意外,应该是被朱祁镇给弄死了。朱祁镇夺位一个月以后,才想起来,自己的弟弟还活着,立马跑过去把他给弄死了。

历史的确欠朱祁钰一个交代。

明朝的皇帝按照史书记载,实在是太奇葩了,一个比一个特别。明宣宗朱瞻基是个蟋蟀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喜欢跟老虎豹子住在一起,明世宗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钧数十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做木匠活。

壬申,罢福州,建宁银场。甲戌,平江侯陈豫、学士江渊抚辑山东、河南被灾军民。二月乙巳,以雨旸弗时,诏修省,求直言。三月壬子,赐孙贤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辛酉,学士江渊振淮北饥民。王文抚恤南畿。甲子,总督两广副都御史马昂破泷水瑶。庚辰,缅甸执献思机发。---《明史》

大明朝的皇帝,很少有正常可言的。可是朱祁钰却正是那几个正常皇帝中的一个,可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1. 朱祁钰任用于谦主持朝政,坚决抵挡瓦剌人南下,守住了大明江山的大北方,可以说真正完成了天子守国门的重任。
  2. 朱祁钰对受灾严重的地区,采取了轻徭薄役的政策,同时还花了大价钱赈济灾民。
    此外,他对自己要求也比较严格,减少宫中各类开支,可以说是一位勤勉的皇帝。
  3. 朱祁钰当政期间,也曾经命人治理水患。徐有贞作为主持人,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治水计划,开凿了一条100英里的河渠,花费了2两年时间完工,此后使用了足足34年。

由此可见,朱祁钰治国期间,还是励精图治,做了不少事情的。这些事情是无法抹杀的,而其他被朱祁镇抹杀掉的事情就更加多了。

所以说,朱祁钰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绝对不应该像现在这么低。如果真正给他一个公平的对待,或许他在明朝皇帝中,属于英明帝王的前三名了。

总结:朱祁钰亏在没有子孙。

很多人说皇帝三宫六院,多么多么不好。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皇帝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儿子足够充足,那么他的身后事才会得到妥善解决。

朱祁钰可怜,只有一个儿子朱见济,还夭折了。所以说朱祁钰生病以后,不少大臣就建议立朱见深为太子。

朱见深是朱祁镇的儿子,这么一来朱祁镇就再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即使朱祁钰再不愿意,也必须要接受这个无奈的事实。

石亨这些大臣,在朱祁钰朝其实很受重用,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倒戈朱祁镇呢?理由很简单,因为跟着朱祁钰没有盼头。

皇帝必须要有继承人,那么臣子跟着他才有盼头,至少不会被清算。可是朱祁钰没有继承人,于谦还死跟着他,结果果然被清算了。


江湖小晓生


历史对朱祁钰很公平,相对于历朝历代以藩王身份终老一生的数不胜数的皇子来说,朱祁钰要幸运多了。虽然,朱祁钰不昏庸,但也决非明主,他性格懦弱,缺乏一国之君应有的心胸,胆略,智慧,只是机缘巧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又被无情的抛弃,究其原由,实在是自身的原因,怨不得他人。

突如其来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朝庭至上而下的人们都想不到的,猝不及防的变故让习惯了惯性思考的人们,一时间无所适从。

国不可一日无主,于谦等反映敏捷的大臣,马上想到这个致命的问题。于是,郕王朱祁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虽然,当时的人们有多种选择,如立朱见深为太子,大后听政。或者,朱祁钰监国,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最终大臣们还是选择了拥朱祁钰为皇帝,大概人们这样做更能断绝也先的非份之想,更能杜绝外地藩王的觊觎之心,在纷乱如麻的时局中更有号召力吧。

总之,从来没有非份之想的朱祁钰被推上风口浪尖上,相较于李世民等人为了皇位所做的拼死争斗,朱祁钰的机遇无疑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天大好事,虽然,时间点上有点尴尬。

朱祁钰没有丁点的思想准备,他也没有自己贴心的人才储备。这一点,从他登上皇位后没有大力提拔自己人上就能看出来。其实,就是他想提恐怕也无人可提,从这种困局上来看,朱祁钰根本上就是一个庸庸无碌的平常人。

历史也给了他充足的时间来弥补这些缺现。他做皇帝的时间有七,八年之久,这段时间,如果,朱祁钰有雄才大略的话,足够了。可惜,他没有这个能力,或者说,他没有利用好上天给予他的有利时机。

当夺门之变成功时,他还是亳无知情,可见他对朝局把握能力之差。当召集大臣上朝的钟声想起时,他的第一反映时问手下人,是否是于谦?言外之意,他认为于谦可能谋反。

于谦是什么人?于谦是帮他力挽狂澜的人,是扶他上位的人。如果这样的人都不能成为他的贴心人物,天知道朱祁钰还能依靠什么样的人。

每一个朝代的大臣中,都是鱼龙混杂的,清一色的正人君子或小人都是不可能的,关健在于皇帝的关控能力。即便是后世的文盲皇帝朱由校,也没有让魏忠贤为所欲为。朱祁钰的大臣中有曹吉祥,徐有贞这样的人物不足为奇,但是,他的控制能力太差了,不仅给了他们足够的权力,附带也让他们有了谋反的心思。于谦没有谋反的心,却得不到信任。

朱祁钰至所以有死后不能入皇陵的待遇,是因为朱祁镇的重登皇位,那么,朱祁钰有没有避免的可能呢?有,但他没有做成。这里也虽有天不假英年和子嗣凋零的遗憾,更多的原因是他的忧柔寡断有莫大的关系,他太缺乏要么不做,要么把事做绝的很劲了。只是杀几个太监,砍几棵树,把朱祁镇的待遇降低,太小儿科了。

历史的风浪把一个资质平常的人,推到风口浪尖上,并非只是对他的垂青,更多的是考验和煎熬。通过了,他就名垂青史,通不过,他就入地狱。怨不得他人。


一叶小舟168521774


大明政府在明代宗朱祁钰带领下外拒边患,内抚民众。对外,瓦剌人被击退,最终放回英宗。对内,赈济灾民,治理黄河水患。王振专权时期被堵塞的言路,到他这也被重新打开。大明王朝在他手上,终于又逐步安定下来。当时土木堡之变之后瓦剌直逼京师,国事已经万分危急了,这时朱祁钰出来,力挽狂澜,任用于谦等人成功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至此一役,培养出大批忠臣良将,明王朝中兴有望。朱祁钰执政期间,善用贤臣,勤于政事,堪称明君。因后期污点否认之前功绩是不公平的。

明代宗朱祁钰后期因为被权力利欲熏心,在加之心胸狭隘、多疑多虑、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软禁太上皇,废太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后来朱祁钰病重不起时,其太子朱见济已死,却为了自己面子,不愿复立前太子朱见深为太子。给自己留下污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