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劉秀學創業(八)

光武帝二十八歲起兵,到剿隗囂、滅公孫述統一天下已經四十三歲了。十五年間他蕩平群雄,征服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天下雖然馬上得之,但不能馬上治之。東漢王朝初建,百廢待興。針對“百姓虛耗,十有二存”的局面。劉秀在治理國家方面使用柔道,來了個“懷柔六部曲”。

第一,減輕賦稅。

劉秀下令恢復實行“三十稅一”的田賦制度。“三十稅一”就是指農民收三百斤糧食,交十斤公糧,這是當年“文景之治”時休養生息的減田租最優惠政策。與此同時,每逢突發性的自然災害,劉秀都要下令減免徭役,對於那些鰥、寡、孤、獨、貧而不能自給的,官府經常發給糧食。很顯然,劉秀這一步走的目的是想從根本大法上解決天下百姓的溫飽問題。

第二,精簡機構。

長年的征戰,全國人口在戰亂中減少了百分之八十。人少了,官位和機構就得減少,否則那麼多公務員,都需要財政撥款,也夠嗆的。更何況,稅收都減少了,壓縮開支是當務之急。

於是,光武帝下令說:“設官置吏,是為了奉行皇帝法令,為天下百姓謀福利,如今百姓遭難,戶口減少,而縣官吏職還這樣繁多。茲令各郡、國、縣削減吏員。縣級機構不夠設置長吏的,可以撤減合併。”

這一年,裁併了四百多個縣,合併了十個郡、國,裁減大小官吏數萬人。很顯然,劉秀這一步走的目的就是想打造一支“乾淨、忠誠、有擔當”的官場隊伍。

第三,解放奴婢。

奴婢問題是秦漢以來的重要社會問題。劉秀稱帝后,從公元26年到公元38年曾先後九次頒佈詔令解放奴婢,並且嚴禁虐殺奴婢,敢於阻擋者予以嚴懲。劉秀的這一政策目的是想使大批奴婢獲得自由,解決農業勞動力的問題,促進社會發展。

第四,欲抑制豪強勢力,實行度田政策。東漢政權本是在豪強勢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的。但豪強勢力的發展,土地兼併的逐漸嚴重,既威脅皇權,也影響百姓生活,以及為了加強朝廷對全國墾田和勞動人手的控制,平均賦稅徭役負擔,於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又考察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就是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雖然度田政策沒有完全貫徹,但各項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物質基礎。

第五,厚待功臣。跟老祖宗劉邦屠戮功臣不同,光武帝經過多少個晝夜的深思熟慮,終於想到了截然不同的做法,那就是“有條件的厚待功臣”。也就是說,在物質與精神方面給予了這些功勳卓著的的兄弟們極大的褒獎,說白了就是多發錢、給高官,再給他們讓人羨慕的榮譽--特別覲見的特權,要知道皇帝不是誰想見就見的,特別覲見就意味著,想什麼時候和皇上兄弟嘮嗑就可以什麼時候去,這可是莫大的殊榮。

第六,重用直吏。樊曄、李章、董宣這幾位都當時光武帝重用的有名直吏。尤其是這個董宣,有個外號叫“臥虎”,可以說是最嚴苛的直吏,而且他還有個綽號“強項令”,說白了就是皇帝封你“硬脖子”。原來,皇帝的姊妹湖陽公主親信下人行兇殺人,當時的“辦案機關”沒法抓人。

結果,有一天,董宣當著公主的面將人抓獲並且就地正法。公主找光武帝告狀,光武帝聽到後,氣的準備處死董宣,但經過幾番理論。光武帝回過味來了,最後準備採取折中的辦法--叩頭道歉,結果董宣就是不幹。任憑几個人強摁,就是不肯叩頭,面對這尷尬的局面,光武帝非但沒有繼續為難董宣,反而封了他一個“強項令”的稱號,一段佳話由此而來。


向劉秀學創業(八)

劉秀“柔道”興漢,少殺多仁,不論是軍事、政治還是外交等方面都治理得很好。滴水能穿石,以柔能克剛。劉秀之所以能夠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實際上與他以柔治天下的理念和處事方式息息相關,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