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衝壓廠有生產沒有生產管理!

小衝壓廠的老闆都把搞客戶關係放在首要,反正一批不良產品,客戶處送點錢,吃個飯就可以讓步接收,弄的好還接其它新的單子,真是一石二鳥。

三個問題

● 第一,截止昨天你們公司在外面還有多少應收款?

● 第二,截止昨天你們公司已送貨未開票的金額是多少?

● 第三,截止昨天你們已接單未送貨的金額是多少?

恐怕很多小公司的老闆都不能馬上回答出來。

所以說,天下的工廠有生產沒有生產管理在中國業已成災。

先來說說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

1. 所接訂單往往為多品種小批量產品,且材質多樣化,加工產品的工藝流程長(涉及多種表面處理工藝)且繁雜,質量還有一定要求,交貨期比較短。

造成廠內生產週期長,效率低下,質量難以掌控,物流和人工成本較高,外協部分的加工費還要高出行業平均水平。雖然粗看訂單有較高的毛利潤,但是真正做下來實際利潤很低甚至虧損。

2. 在廠內人員構成方面,往往過於簡練,存在分工不明確,企業負責人不僅要跑業務、負責財務工作、對外的採購、還要對應客戶各方面的溝通、廠內的生產安排,根本沒有精力做詳細的數據整理工作,處處都出現產品遺漏、漏對帳、形成各種大量呆滯庫存、只有一個粗略的帳目。

方方面面都想自己掌控,實際都沒有掌控住。

3. 人員穩定性差,忠誠度低,因成本和風險因素小企業難以找到高精尖的技術人員,就算願意開出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薪酬也難找到合適的人;

一線操作工特別是現在的90後年輕人吃苦能力差,技能低下,各種要求還不少一般都願意到大廠工作。這樣造成企業生產不穩定,質量根本不能保證,但人工工資居高不下;

4. 資金困局:因為企業小,上、下游都沒有定價權,上游供應商的貨款往往帳期極短,甚至現款現貨無法拖欠,而客戶端卻付款週期長(甚至半年),還有的到期後給承兌匯票;企業內部管理不善還有沉澱的庫存產品長期佔用資金;銀行根本也貸不到款,造成流動資金枯竭,無法接單。企業運營捉襟見肘;

5. 自身沒有任何在小區域內相對領先的技術,研發投入更無法談起,只有跟隨客戶的要求被動技術革新,跟不上就被自動淘汰。

小單掌控不好,沒有利潤;大單沒有流動資金啟動且產能無法滿足;真的是進退兩難;企業負責人在運營過程中往往對過程中的成本無法及時瞭解掌控,只能被動接受結果,月底和年底才能粗略計算出工廠的運營成本和最終利潤

我們再來看看,小企業怎麼樣才能更好的賺錢?

未來一定是和服務相融合,未來的時代的產品終端主流是:多品種,小批量,而且產品技術升級換代時間越來越短,具體如下:

1. 加工產品為多品種小批量,質量要求高,出貨要求快;

2. 要做專業化、細分化領域,不要盲目什麼產品賺錢就生產什麼;

3. 不能僅僅把“創新”看為只是技術水平和高精設備,要把“思路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也納入“創新”不可缺少的部分;

4. 要做到24小時生產,24小時服務,就像24小時便利店一樣;

5. 要在客戶產品研發階段就介入,及時掌握客戶的新品開發動態;

6. 在專業化細分領域適當投入研發費用,要主動引導客戶產品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引進新工藝,新思路。

7. 做產銷小數據中心,緊密安排廠內的一且事物,把產能調配到合理;

8. 在一定區域內把下游供應鏈做紮實,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

所以,我說天下的工廠有生產沒有生產管理在中國業已成災。

“達成率+工時效率”是工廠唯一的生產管理之門。“達成率+工時效率”的理念要企業老闆從至上而下的推行,現在又有那些老闆有這個思維,有這個思維誰又有精力去跟進?

現在的企業文化就是老闆的文化。企業稍有起色老闆們就開始換車、換房、換老婆,著急享受!有哪些老闆能在企業裡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目前普遍的生產的管理混亂,一線工人只有小部分責任。

為什麼這些衝壓廠有生產沒有生產管理!

而生產管理=製作順暢的流程+指揮流程的順暢

根據這個式子,不管你提出的是什麼高招,拎去現場遛遛,完成“製作+指揮”,那麼,再差的套路也是高招。

按照“達成率+工時效率”的指引,認真地解決一個又一個眼皮底下的真實問題,那麼,隨著一個又一個當務之急的解決辦法的積累,不管您願不願意,都會漸漸地形成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是非觀和作業方式,這不就是“模式”嗎?

這個“模式”的功能是:全體員工同心同德拼搏最大產出,全廠上下群策群力創造更優秀的生產效率。同理,如果不接受“達成率+工時效率”的指引,也會產生一種“模式”,即現在工廠的模樣,例如廣東、溫州那些給馬凱副總理寫信的廠。

說了這麼多,其實“小微”企業也不全部都是劣勢,還是有很多長處的。

有快速的決策過程,沒有大企業拖沓的漫長的所謂走流程,往往企業主可以當場拍板,對現在時間效率要求極高的製造領域,有時“時間”是最貴的成本。可能你這邊企業還在走報價審批流程,小企業的樣品和報價單就已經送到客戶手上了。

所以,我們所思考的不是“小微”企業如何長期生存的問題。而是“小微”企業如何在一片“小微”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小企業、變成中型企業,變成行業內的大企業。成為多個經濟風暴過後仍活著並且活著很好的企業。

其實很多道理老闆們都懂,甚至看的更明白,為什麼沒有去明確向這個方向去做,有一些還停留在正努力生存的禁地,還有一大部分是真心捨不得丟下眼前很直接企業利益去謀劃做強做專做精長遠目標。眼前的可以拿到,遠期的真的不明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