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報道】韓國抗疫“發明”引關注,新加坡並非“佛系”


【防疫報道】韓國抗疫“發明”引關注,新加坡並非“佛系”

這兩天,“湖北省新增確診病例再次為0”的消息,讓人們終於在草長鶯飛的時節裡,從心底感受到些許春意。

但湖北“清零”,戰“疫”未停。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仍面臨著救治病患、社區防控、嚴防境外輸入等考驗。

與此同時,和中國一起較早進入戰“疫”狀態的新加坡、日本、韓國,也根據各自國情采取措施,目前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穩定在兩位數。

那麼,這三個亞洲發達國家有哪些抗疫經驗?他們的戰“疫”模式,對正處在世界疫情中心的歐洲國家,以及對中國下一階段的防疫工作,又能提供哪些可借鑑之處呢?

今天,小銳邀請了三位資深媒體人,他們分別從首爾、新加坡、東京,講述了自己的觀察。

韓國:用技術和速度跑贏病毒

【作者】耿學鵬(新華社駐首爾記者)

【防疫報道】韓國抗疫“發明”引關注,新加坡並非“佛系”

3月10日,在韓國首爾九老區,人們排隊等待檢測。(新華社)

截至21日零時,韓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8799人。過去7天,韓國24小時新增確診病例有5天在百例以下,境內疫情蔓延速度明顯放緩。

從1月20日韓國境內出現首例確診,到2月下旬大邱慶北地區暴發大規模集體性感染致疫情急速惡化,再到每天新增病例趨於穩定,韓國在“不封城、不停工”前提下如何取得現階段疫情防控成效,受到各方廣泛關注。尤其是快速檢測的方法,引起不少疫情嚴重國家的興趣。

快速檢測,“免下車”篩查只需10分鐘

從根本上說,韓國從一開始就遵循了“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疫情防控原則。為實現這一目標,韓國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實現了快速而廣泛的確診檢測。這可以看做韓國這次防疫中的最大“亮點”。

概括地說就是“以快取勝”,用快速的疑似患者檢測與病毒擴散賽跑。據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介紹,韓國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每日可達1.5萬例,3月上旬平均每天實際檢測人數近萬例,等待檢測結果僅需6小時。韓國還發明瞭如今多國關注的“免下車”篩查診所。市民自駕前往,在車內接受體溫測量和樣本採集,全程只需10分鐘,大大提升採集效率。截至3月20日零時,韓國完成檢測共計30.1萬例。

以快速檢測為基礎,韓國充分公開信息,並且利用多種方式根據確診者活動軌跡一層層向外延伸追蹤接觸者,讓可能的感染患者儘早隔離和接受檢測,以阻斷社區傳播路徑,減緩病毒擴散的速度。正是通過這種方式,韓國逐漸遏制了重災區大邱慶北一帶的疫情迅速蔓延。

在醫治方面,韓國3月初改變策略、採取了分級治療體系,即把之前所有患者住院治療的模式,轉換為以治療重症患者為中心的醫院體系,輕症患者將集中到生活治療中心接受醫學觀察。韓國也在大邱等地建起了“韓版方艙醫院”。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也明顯對患者救治產生了積極作用。截至21日,韓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為102例,病死率為1.16%。

防止大規模聚集性感染重演,準備打“持久戰”

韓國疫情趨於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政府不遺餘力地科普宣傳下,民眾防疫意識的增強。在首爾工作生活的記者幾乎每天都會收到有關個人防護的手機提醒短信。在疫情之初韓國只有少數人戴口罩,如今首爾街頭幾乎人人佩戴口罩,此前的大邱集會一幕迄今沒有再重演,韓國各地更是紛紛推遲慶典類活動。

但不容忽視的是,韓國近來仍然頻發小規模聚集性感染事件,成為防疫中的“痛點”,加上全球疫情形勢日趨嚴峻,新冠病毒恐怕難以在短期內消滅,民眾必須準備好“持久戰”。

這場“持久戰”如何打?按照韓國防疫官員的說法,在政府層面,韓國將做好兩件事,一是繼續維持當前防疫管理體系,二是集中力量阻止疫情從境外輸入。在民間層面,韓國防疫部門提醒堅持“保持社會距離”的努力,注意個人防疫衛生,改善人員密集的工作環境,採用靈活作息方式並讓遠程辦公、居家辦公成為常態。防疫部門還倡導改變“帶病堅持上崗上課”的觀念,改為“病了就休息”。

新加坡:抗疫並非“佛系” 私人診所全面調動

【作者】李葉明(隨筆南洋網創辦人,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約撰稿人)

【防疫報道】韓國抗疫“發明”引關注,新加坡並非“佛系”

資料圖片:1月22日,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工作人員用掃描儀監測旅客體溫。(新華社)

一些網友曾把新加坡的抗疫稱為“佛系抗疫”,因為在發現本國確診病例後,新加坡政府並沒有第一時間取消所有大型活動。而且李顯龍總理曾說,如果疫情擴散,醫院將不再收治所有感染者,而是讓輕症患者“在家治療”。

聽上去,這一幕是不是和現在疫情出現惡化的一些歐洲國家有些相似?但為什麼新加坡的“佛系抗疫”沒出嚴重問題呢?重點在於以下這些做法:

不遵守規定?僱主被罰、當事人被告上法庭……

事實上,新加坡是中國以外最早開始“全政府”抗疫的國家,也是中國以外最早開始防控疫情的國家。

早在湖北關閉離漢通道當天(1月23日),新加坡就成立了由衛生部長和國家發展部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共同領導的跨部門小組,來領導全國的抗疫工作。

該跨部門小組成立後,迅速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入境限制、關卡檢測,疑似病例、接觸者和所謂“低風險人群”的隔離措施,以及針對外籍員工、外國留學生的相關措施等。

新加坡幾乎是最早採取邊境管制的國家。管制名單隨時調整,從最早對中國大陸,到後來列入韓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凡14天內去過這些國家的人都被暫時禁止入境。另外對來自東盟成員國、日本、瑞士、英國的入境者(包括新加坡人),要求入境後一律隔離14天。

新加坡政府組織了強大團隊,採用視頻通話或上門突擊檢查等手段,確保在家隔離者遵守規定。一旦發現違規行為,相關處罰非常嚴厲。例如,有4名持工作準證的外籍客工因違反規定,被直接吊銷準證,在24小時內遣返回國。他們的僱主也被處罰。

此外,新加坡還有一個團隊負責對所有確診病例行蹤的調查。相關調查由警方統一指揮。之前曾有一對中國籍夫婦,因丈夫確診後謊報之前行蹤、妻子隔離期間提供虛假信息,因此被新加坡當局依據傳染病法令告上法庭。

這些堪稱“嚴厲”的處罰,是保證新加坡的疫情仍處在可控範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效調動私人診所,可篩查發熱門診達800多家

除了受益於嚴格的“外防”措施,新加坡的“內功”也值得一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曾向記者指出兩點:第一,新加坡從1月2日就開始管控;第二,新加坡可篩查發熱病人的診所有800多家。

這兩點確實是新加坡抗疫的重要經驗。由於新加坡的防控措施和試劑盒都到位的比較早,所以在發現第一起確診病例時,他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說,在此之前不會有漏網之魚。

同時,新加坡政府有效調動了遍佈全島的私人診所參與篩查,向私人診所提供津貼和相關資源。儘管這些私人診所目前並不負責治療新冠疾病,但能有效避免普通感冒患者擠兌醫院資源,也避免發熱病人在少數定點門診聚集,減少普通感冒患者與新冠患者交叉感染的機會——據新加坡衛生部長透露,新加坡正常情況下每天看普通感冒的病人有五萬多名。

日本:是否“已控制疫情” 尚需下一步走勢檢驗

【作者】華義(新華社駐東京記者)

【防疫報道】韓國抗疫“發明”引關注,新加坡並非“佛系”

圖為2月27日在日本北海道北廣島市拍攝的一所已停課的公立小學。(新華社)

迄今為止,日本不僅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大規模暴發,患者增長曲線也明顯要平緩很多。截至東京時間22日11時30分,不包括“鑽石公主”號郵輪712例在內,日本國內確診病例總數為1060例,死亡37人,連日來新增確診人數更是多在30人左右。

停課停學、向重點區域補貼口罩

日本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首先包括強化邊境口岸對策,如限制、加強疫情嚴重國家人員入境管理,並要求入境者(包括日本人)在家中或酒店隔離兩週。

此外,3月初日本政府還要求全國中小學和高中停課、各地停辦或者縮小大型集體活動;呼籲企業推行在家辦公和錯峰上下班,以及要求人們有發燒等症狀時及時休息,避免到人員密集地接觸他人。

同時,日本政府還出臺了兩輪經濟對策,包括政府採購口罩向重點地區分配,以及為口罩生產企業提供一條口罩生產線3000萬日元的補助金,加強口罩的生產,有望在3月內實現每個月6億隻口罩的供應。

日本人的自律幫了大忙

日本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加上日本民眾普遍較為自律的國民性,也許是日本迄今應對疫情尚可圈可點之處的原因所在。畢竟日本人是全世界最愛戴口罩的民族,平時稍有感冒咳嗽日本人通常自覺戴上口罩,特別是在每年的花粉季,口罩族成為日本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在防疫手段方面,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了日本政府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基本方針”,其中的重點就是先諮詢後就診,輕症要求居家隔離靜養,確保醫療資源收治重症患者。而在這一方針出臺之前,厚生勞動省就發佈了諮詢就診的標準,要求有相關症狀的成人及兒童應先向“歸國者及接觸者諮詢中心”諮詢。

經過諮詢,如果是懷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諮詢中心則會把疑似患者介紹給“歸國者及接觸者”門診,並要求就診者不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門診。經過醫生綜合判斷,最終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

從目前日本政府的事前電話諮詢、控制檢測數量、輕症居家隔離靜養、確保資源救治重症患者的應對措施來看,將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社會經濟的衝擊控制在最小程度,避免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大範圍休克,可能是日本政府兼顧防疫和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考量。

當然這不能排除日本會出現死者未被計入新冠病毒肺炎死因的案例。儘管日本政府專家小組認為現階段“一定程度得到控制”,未來日本的疫情發展走勢非常值得關注。

【防疫報道】韓國抗疫“發明”引關注,新加坡並非“佛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