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看到一个12岁孩子和妈妈对打,母子互不相让,时间持续40多分钟,你怎么看?

乐晨妈妈的育儿花园


如果是一个平和的妈妈还好,如果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对上一个整天不耐烦的妈妈那才是鸡飞狗跳!如果一个本身就没有什么教养的母亲对上一个宠坏的孩子才真实的见了鬼!


牧歌520


这种事情我也见过。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戏场看戏,跟他妈妈要钱非要买几十元一把的玩具枪,他妈妈不给买,结果男孩就闹起来,一脚接一脚踢他妈妈的腿。个儿小腿短,最高就能踢到膝盖,但这男孩又哭又骂,跳着脚的不停踢踹,他妈妈连连躲闪,裤腿上满是脚印灰土。但居然并不生气发怒,一个劲儿的“好言相劝”:“你别这样呀!不要踢了好不好,你把我踢疼了,今天妈妈带的钱不够,咱回家给你拿钱去好不好……”

旁边看得人都很惊讶于这位妈妈的好脾气,有不少人都大皱眉头:才这么大点的孩子,怎么就惯成这个样子了?结果你猜怎么样?那位妈妈给儿子整得没法子,只好跟人借钱给他买了玩具枪,儿子这才心满意足不再闹腾了。

有人不屑走开,但也有几个理解支持的“长者”对这位妈妈进行教育:就那么一个宝贝疙瘩,又还年龄小不懂事,就要个玩具而已,又没要天上的星宿,你给他买了不就完了吗?看把娃哭的难过可怜滴,咋忍得下心呢!这女人之前生了一个孩子,未满三岁夭折了,所以这个儿子确实是她一家子的宝贝疙瘩。所以,如何珍爱娇宠都是理所当然没毛病 ,让孩子受委屈简直就是天地不容。所以,这种根深蒂固的爱子观念也是叫人很无奈啊……小时候要一件玩具新衣服啥的父母当然可以满足他,那等他将来长大要房子、汽车、私人飞机,父母能力已满足不了他时又该怎么办?

看到野蛮无礼的熊孩子,谁都会首先反感讨厌这个孩子,其实,孩子懂什么呢!负责教育引导、抚养他长大的家长到底是怎么教养自家孩子的呢?


乐河闲娱


叛逆期吗,不过妈和孩子对打其实反而会适得其反,当时妈应该冷静下来。我家外甥女曾经叛逆期用离家出走,然后她妈妈收拾一下让她出门了,后来发现她没地方去,在小区一个楼梯坐着发呆让她回家她灰溜溜的回家了。后来又一次她要割脉自杀,我听了后哈哈大笑,告诉她割脉自杀实在不是一个自杀的好方法,如果割脉了,没有医学知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血留了一堆然后就流不出来了,可是呢,人没死却因为割坏筋脉了,手的动作会受到影响,可能就是手像鸡爪一样伸不开。反正把各种常见的自杀姿势利弊说了一遍,最后外甥女吓得再也不要自杀了。如果我在时她和她妈争,我就让她们某一个先洗洗睡了,睡醒了再吵,然后再和她们分别说,总之第二天啥事没有,我外甥女叛逆期几乎没觉得有过。我姐姐一个朋友,她女儿十几岁,本来就特别偏执,一次母女吵架,结果也动手,最后当妈的以体能优势压着女儿揍一顿,我一听说有问题了,妈要老去,女儿却逐渐强壮,难不成次次打服为止,结果又一次冲突爆发,女儿居然拿刀来和妈干架,她妈吓得不轻,后来带孩子看医生去了。所以孩子和父母对打我的意见是父母绝对不要也动手,冷处理先,都冷静下来再谈其他的。


米其林vs一阳指corrine


  现在的孩子,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一个个金贵得不要不要的,一方面是叛逆期加上学习压力大,一方面则是家长们宠溺的结果。明明犯错了,家长也不敢批评,因为砖家们说了嘛,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要有足够耐心的去了解孩子,特别是叛逆期的孩子。于是大家相信了砖家的分析,习惯将一切的过错都归咎于孩子的叛逆期,好象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这该死的叛逆期引起的,其实这根本就是在自欺欺人!

  不是要全盘否认砖家的分析,而是这样的分析倾向性太强,教育从来都是双方面的行为,而专家只单方面的对家长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而全然忽略了教育孩子们也要学会体谅家长…孩子有叛逆期,家长难道就不会有更年期吗?而且让家长和孩子做朋友,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扯蛋的说法,有谁见过这样的朋友———任劳任怨得就像给孩子做长工的中国式家长?有时家长累了,呵斥不懂事的孩子几句就叫不够了解,怎么不说孩子不懂得体谅家长的辛苦呢?所以说所谓的砖家多是一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闲人。

  原先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很少听说有敢对家长动手动脚的,即便有,周围的人也多是以批评孩子的居多。而现在呢,在砖家们的亲切指点下变得很奇葩,但凡有孩子和家长起冲突,很多人居然会指责家长不够关心和理解孩子。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当然更是有恃无恐有样学样了,宠得快飞上天去了。专家们方才拈须颔首:嗯,算是勉强及格的家长。

  再说了,不管再怎么叛逆,人总归还是理智的吧,叛逆又不是失去理智的神经病,只是一种青春期的躁动和独立意识及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所以孩子们才显得不太顺从家长,你说东他偏说西,以此彰显自己的个性。

  但是只要孩子做错了事,身为家长就得提出批评,别管叛逆不叛逆,这些都不是借口,人活在社会不能对错不分是非不明,所以古人才云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当然这里的棍棒不是真的让家长们施展武功绝学对熊孩子舞刀弄棒的使用家庭暴力,而是表明一种态度,一种严厉的态度!是要求家长在该严厉的时候就得严厉些,否则就是放纵孩子,就是害了孩子!

  有些家长觉得现在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就顺着他们的意思算了,来日方长嘛。这种毫无原则的“顺毛捋”的宠溺只会导致孩子的三观不健康,明明是做错了事,就因为家长的不批评不作为,从而让半大不大的孩子误觉得自已做得挺正确而且还很有个性,长此以往就容易养成是非不分浑不吝的性格。

  有家长说了,长大后懂事了自然会知道改正,没错!是会改正,即使家长不教育不指导,社会也会帮着强行指导,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过失而买单,但是当你走上社会后再犯了错,那时候的被指导就不可能是家长式的和风细雨了,甚至有时候这种指导的代价是很痛的,正如有句歌词所唱的:多么痛的领悟~希望孩子们不要用这种的方式去领悟人生,OK!


云汉


这样例子实在不少!

有其母必有其子(女)!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南怀瑾先生的一个说法:儒家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忠孝仁义,那是因为现在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事情太多了!

就这个事情来说,旁观者会有两种观点:

1,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在外面就敢和母亲动手,没家教!这是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有脑子的人会进一步有所思考,提出疑问:“孩子为什么敢于在外面和妈妈对打呢?”这就是第二个观点了——

2,这个妈妈也太情绪化,孩子之所以敢于和她在外面对打,也正是因为母亲敢于和孩子对打。

似乎这个说法有点矛盾,其实很明白,就是因为妈妈的强硬控制,激化了孩子的情绪,12岁的孩子如果一直和妈妈相处不好,很容易情绪失控的。

孩子和妈妈对打的情况一般有个阶段,也是三种情况:

1,幼年童年时期,小孩子过于溺爱,还不懂是非。

这个阶段的小孩子一般是在幼年和童年阶段。换句话说,如果是过于溺爱的孩子如果没有教养,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很容易不分场合对家长发生攻击行为。

2,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有两种情况:

(1)家长的教 养方式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过于控制,而早期又养成了比较娇纵的个性,这是早期的放任和后来的“严格”出现了矛盾。对于一个人从严到宽好适应,从宽到严 就要出问题了。

(2)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过快,不受个人所控制,孩子很容易情绪化,尤其是一贯的比较激进的话或者和家长关系相处比较困难,感受到控制过于严格,就和容易情绪发生失控,产生冲动。

显然,题主遇到的情况是这种情况。

3,第三种是成年期。

成年后发生子女和父母对打,那要么是儿女“疯了”,要么是父母“疯了”。

从以上分析来看,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其只要人是正常的,没有精神类的疾病,避免此类问题的根本原因自然是家长对儿女进行良好的教育!


说到良好的教育,很多人都想到“砸铁卖锅”把孩子送到自己认为的最好的学校,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物质满足,把孩子照顾到无微不至,其实这只能说是父母一厢情愿自认为的最好教育,已经偏离了真正最好的教育方向。教育首先是为人的教育,是处事的教育。很显然题主所描述的问题中,其母亲本就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处事教育,孩子又如何能做到良好的教养呢?

这件事真的值得家长反思!在留言中看到题主说自己足足看了有40分钟,在反思自己是否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有什么不当的地方,这点恰恰是我要为题主点赞的,这就是看人正己、察人察己的反思,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和进步!

我也要向题主学习,反思自己的言行!!!

(图片均来自网络)


快乐庭院


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母子对打,并且持续四十多分钟,母子双方肯定都有问题。

首先这位母亲自身品行值得怀疑。12岁的孩子对母亲不仅没有基本的尊重,反而和母亲在大街上长时间对打,也许是因为母亲不值得尊重?

其次作为母亲她肯定是失职的。12岁的孩子已经应该懂得基本做人道理,而这个男孩竟然和自己的母亲对打四十分钟,也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是缺席的,试想这样的孩子对他人能够懂事到哪里去?

我挺想知道,这个孩子是否是他母亲带大。如果是母亲带大,这样的孩子又是怎么养出来的?

如果是其他亲人带养长大,那么母亲又承担了多少责任?

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注意,绝对不允许孩子对亲人动手,万一动手必须惩罚,甚至打回去。

我带过一小班男孩,一次离园,我正在和他爷爷说话,他甩手给我一巴掌。我挺纳闷孩子为何有这种行为,爷爷开了口:对不起,他在家打我们打习惯了。

我批评了他们,并警告他们:如果你们希望孩子好,就不要纵容他,如果再打你们,你们必须还回去!下次再敢打我我也还手。

后来男孩又一次抬手打我,我当着他爷爷的面,用同样的动作还了回去,从那以后也在不敢找我。

12岁的孩子和母亲大街上对打,这样的战火肯定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所有的成功都抵不了子女教育上的失败。


妈咪老师


孩子敢这样和母亲对打,问题出在母亲身上。从小没有用心在孩子教育上,一味地宠,惯着,导致没大没小的这个年纪开始让家大人丢人现眼,以后长大了也是祸害。父母的威严,是从小树立起来的,敢跟父母动手???放在很多有良好家教的家庭里根本是不可能的。母亲脸一沉,孩子就知道害怕了,大一些的知道赶紧哄着老妈高兴,小的躲起来唯恐挨说。父亲要是招呼过去教训了,说明自己坐错了大事了。小时候挨一巴掌都不敢哭,大了虽然不用挨揍了,也是噤若寒蝉的。直到有一天,发现很久没有挨揍的时候,才意识到,他们老了,很多事情,他们说的是对的……


小师9821


孩子打父母,是谁的错?这种错误的根源还是在家庭,在孩子小时。更多的应该在父母身上找原因,是错误的引导了孩子,还是无暇顾及孩子而耽误了教育???或者是父母在家就这样对待过长辈??但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自己的孩子还是需要自己教育,用到他人或者社会力量时已经晚了。


开开心心孩子王


这就是老子还没成人,又遵循繁殖本能复制了一个自己的下场


辣得起飞


我坐旁边看。母子对打只能说明父母教育的失败。可能有上一辈老人的因素,但不是重点。子女教育要早期开始,从小就要有是非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