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肆虐,全球很多国家还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天不停地刷手机看新闻,看到不停增长的确诊数字和死亡数字,虽然人在家里,心却感觉无能为力。

受疫情影响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因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带来的心理恐慌。

疫情面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人像往常一样,将生活打点的井井有条,甚至成为了烹饪小达人、看了之前没时间阅读的书,重新开始学习写作,还有的人出现心理异常现象,如紧张、焦虑、失眠、易怒、多疑、出现饮食障碍等,疫情之下,不同的反应隐藏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那么,面对常常出现的焦虑情绪,该如何应对呢?

安娜•威廉姆森在《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一书中,以患者和治疗师的双重身份,分享了个人应对焦虑的经验和体会,具体给出了她自己曾经使用过、和来访者探讨过的一些建议和技巧,这是一本直白、易读的手边书,能够帮助你克服焦虑,重建自信。

本书作者安娜•威廉姆森,曾是一名英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也是心理健康慈善机构Mind,青年慈善机构“王子信托基金”(The Prince's Trust),青年多样化俱乐部(The Young Variety Club),儿童教养热线(Childline)的推广大使。她致力于消除大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羞耻感,帮助那些被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的人们走出低谷,找回快乐的人生。

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封面

一、什么是焦虑?焦虑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先来评估下自己的心理状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或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记录的工具。

1、在页面上画一条线,在线条最左端标上数字1,最右端标上10。

2、标注完毕,什么都别做,停留在当下,保持站姿或坐在现在的位置上,把眼睛闭上。

3、留意你此时此刻的感觉,让这种感觉多停留一会儿。

4、数字1代表“感觉很棒,处于平和之中”,数字10代表“感觉到无法忍受的恐惧或痛苦”,判断此刻你处在1—10之间的哪个阶段,写下代表你当下状态的数字。

5、问问自己:“我该做些什么来把数字下降一个?”

6、每天都记录自己所处的状态级别,问自己同样的问题,留意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7、当你开始留意自己的感受,就会思考生活中的一些要素是否需要改变,应当如何改变,哪些事物应该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通过不断调整让自己更接近状态1。

以上这个小练习,可以让你专注于当下,关注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如果你当前处在状态1,那真是棒极了,请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当前状态偏高,而且长期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那你就需要留意,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了。

焦虑是怎样产生的呢?

就是精神压力。焦虑和压力这两种感觉是共生存在的。不管工作还是生活,当你放任各种烦心事向你不断渗透,就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压力紧随而来。当你长期处于一种放任不管的状态,你的精神压力会慢慢积累,当达到身体和心理无法应对的程度时,你的情绪调节器会失灵,进而触发焦虑。

压力和焦虑,其实是一对微妙的组合。当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你会感觉特别舒服,对生活感到满意,当两者失去平衡时,你的生活可能就会变成一场噩梦,但焦虑并不可怕,几乎人人都会有,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你要做的就是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检查你的压力来源,采取行动来控制好你的压力和焦虑,让两者保持在健康可控的范围内。

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焦虑

二、失眠怎么办?

失眠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还会让人变得烦躁疲劳。睡眠不足,则会带来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差,会直接简单粗暴地造成压力不必要的增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对于失眠者来说,如何改变这样的状态呢?

1、睡前减压。

每晚睡觉前,你要想办法将白天的精神压力释放纾解后再准备入睡。入睡前,你可以使用“478呼吸法”来助眠,这个方法是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位医生安德鲁·威尔博士推出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大口呼气;其次,闭嘴,用鼻子吸气,在心中数4下;然后,停止吸气,屏住呼吸,在心中数7下;最后,再大口呼气,同时心里数8下。做完后保持正常呼吸,再重复以上动作,这个方法不但可以帮你在60秒内入睡,还可以减轻焦虑。

2、睡不着就起来。

很多人认为,只要一直躺着就能睡着,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你不应该强迫自己睡眠,睡不着就起来,不要一直躺在床上任思绪纷飞,你可以整理杂务琐事,听听轻音乐,或者读一本复杂点的书。

3、找人聊聊。

当你睡不着感到焦虑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或者微信找一位值得信任的好友,和他敞开心扉聊聊天,聊聊生活,聊聊工作,随便什么都可以,这会让你感觉有人陪你在一起,能够有效缓解你的焦虑。

睡不着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害怕我睡不着”。你可以每天睡前默念三遍:困了就睡,醒了就起;今天没够,明晚再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睡眠时长不重要,睡眠效率才重要。只要你在第二天感觉到神清气爽,精神状态饱满,就是一个好的睡眠。

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睡眠

三、总是懒懒的,不想动怎么办?

生命在于运动,而不是静止不动。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调查:美国人人均每天要坐超过9个小时,甚至比睡觉的时间还要长。长时间加班的人,静坐的时间甚至超过了14个小时。他们发现如果你长期静坐的话,死亡的风险比一般人要上升50%。而经常参与一定强度的规律运动的人,比如跑步和跳绳等能让身体出汗的运动,在未来五年内患上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概率则会降低25%。

你可能还会说,我知道运动有好处,但是我确实是懒,也没时间去运动,更没办法坚持。那该怎么办?

1、让自己动起来。

只要你动起来,就比不动好。如果你想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有策略地选择一些运动项目。疫情过后,你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像游泳、跑步,它能够提高你的心肺能力,提高大脑的血供和氧供;现在你还可以选择一些室内柔韧性运动,包括像瑜伽、太极,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还可以选择一些球类运动,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都可以。花点时间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运动,绝对是值得的。

2、计划、计划、计划。

大多数人都有惰性,都喜欢静止,不喜欢运动,为此你需要提前做好锻炼计划。先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打个比方说,你给自己每天的目标就是要走一万步,要做一套八段锦和一套肌肉的力量训练,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得多。如果你想让自己形成这个习惯,还要给自己一个设立反馈机制。 比如说家里放一台体重称,每天称一下体重,看自己的体重是不是达标。

3、减轻压力。

除了要对焦虑说“不”以外,也要认识到压力也会影响运动的积极性。要想成为生活的主宰,要能意识到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冷静。

哈佛大学人类进化学家Daniel Lieberman在他的名著《人体的故事》里提到,人在一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走、跑、跳,需要推、拉、挑。这些体力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都消失的话,人的基因是不适应的,长期不运动就很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病。当你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内咖肽的荷尔蒙,它会让你感觉会特别兴奋和愉悦,让你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多做运动

四、出现饮食障碍,我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常常会在“吃什么”这个问题上难以选择,比如某次关键的考试、你的婚礼上、飞机起飞之前……在压力或焦虑悄然来袭的那一刻,你的消化系统会暂时性地关闭,唾液会干涸。有大量案例证明,吞咽困难(dysphagia)以及癔球症(globus pharyngeus,即咽部有异物感)都与焦虑有关联。

对饮食困难者来说,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状态呢?

你可以找一个日历,或在厨房里准备一块黑板,或者就是一支好用的钢笔和一个旧本子,大致划分好每周的七天。

✔把每天分为早餐、午餐、晚餐和零食、饮料。

✔在睡前写下当天你吃掉和喝掉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如实记录!

✔记录下你所吃食物的质量和频率,适当微调,以确保营养平衡,并且尽可能多地食用一些能够抵抗焦虑的食物。

✔一旦你熟悉了这种记录方法,不妨提前做计划,在下一周的表格里写下你准备吃的东西。这会帮助你将正确的食物选择变为常态,不至于到最后一刻面对“我今天该吃什么”的问题仓皇做出决定。

✔你可以和朋友或伴侣分享你的食物日记,提升你的动力和责任感。

每天有了想做的事,就没有多余的注意力放在焦虑上面,在保证人身和健康安全下,吃好、喝好,做让你快乐的、有意义感的事,和喜欢的人交往。

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美食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春已至,花已开,一切美好终究会到来。趁这段时间,不如好好规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身体锻炼好,养足精气神,找到焦虑背后的根源,和内在的自己来一次真诚的对话,你会发现,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疫情终将会成为过去,而希望也就在不远处。

失眠、厌食,焦虑来袭,该如何自我调节情绪?

充满希望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