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定华为海军和小米水军?

木木鱼1993


很简单,小米手机在国内销量只有8%份额,但是网络上却铺天盖地,超过一大半。用户与网络声音完全不成比例,这就是水军。

相反华为系在国内销量超过40%份额。大家显而易见小米水军之多



惩恶除奸11111


不敢说别人,怕范众怒。我是之前一直用iphone的机器,18年华为出P20系列,同事的iphone先换了,试用了感觉还不错,6月份我也买了,现在还在使用,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所以有时候看到有关华为帖子偶尔会评论或点赞,完全是“被海军”了。同事的机子18年11月份的时候喝酒从桌子上掉下来摔了,去华为售后处理,免费维修,当场处理好,直到现在同事那机子也再没出过问题,还在正常使用,听同事说华为售后态度很好,但我从没去过。

题外,我们公司也是做手机的,行业也呆了十四五年了,各代工和品牌稍微知道多点,我用手机不看参数,重体验,参数同代的实际使用都差不多,一个普通用户难不成还需要把潜能发挥到极限?还有整机需要一整套的软硬件匹配,有厉害的研发团队,他可以把这整套匹配的最合适,这未必需要所有料都要参数最高。再说小米吧,不赚钱交朋友,你这是交智商感人的吧?哪个企业会在他所属行业不想赚钱?不赚钱为啥注册开曼避税?只是没那个实力,之前小米电视的虚高4000块就是例子。供应商也是要利润的,真以为同样体量的客户,利润高的和没什么利润的会相同标准给你供货?模式不同,小米是产品定义出来先保证利润再看这个钱能买需要配置的哪个供应商的物料,尽可能压价的。华为是先定义产品,调试适配物料,最后在成本上加利润。这就会导致可能参数漂亮,但你性能发挥不出,或压价太狠,供应商品质没保证问题频出或仅参数漂亮,实际体验也就那样了。特别不喜欢拿别人就是最香的,自己就是最好的,你有啥?专利申请不少,外观一大堆,不说批下来几个了,杂七杂八有几个手机的?


贴牌计划


我就是海军,自愿的,怎么样,猴子咬我啊



巧克力葡萄木糖醇l1


"华为海军和小米水军″非常容易鉴定,其实,还容易鉴定出也被说成海军和水军的"科技舟师″。

1 华为海军和小米水军都是所谓的

所谓的,就是被说成的。

我一直认定不可能分别是华为和小米这2家雇的,只是自愿分别围绕在2家两边、身旁,簇拥着,歌赞不止,类似于明星的粉丝,当然是不要酬劳的。

而与明星粉丝不同的地方是,彼此截然对立,特别是你赞扬时,他就立马赶来,喷、呛,于是就有对喷、对呛,那个时段网上很热闹。

2 鉴定

(1)所谓的华为海军

第一个也最显著的特征是把爱国单单与华为联系上,几乎是唯一、无二,如果他人是爱华为、买华为的,便定性为爱国;

第二个特征简直也是最显著的。就是把华为说成全无瑕疵、绝对无错,他厂不是,哪个人、哪个厂说华为有错处、有差池,即便说只有那么一小点儿,就绝对会被喷;

第三个特征还简直是最显著的。若是认为哪个厂貌似不配合华为,哪怕是芝麻粒大点儿的事,哪怕是陈年旧事,就绝对会挨喷,而且,对那个事念念不忘、常常翻出,也就不支持那个厂;

第四个特征又简直是最显著的。赞和喷的节奏是被人带起来的,这也就是说大多为随声附和的,附着赞华为、附着贬他厂,也的确,所谓的华为海军里面能带起节奏的人稍多一些。

所谓华为海军的上述4个特征几乎是并列的。

(2)所谓的小米水军

显著的特征也几乎是并列的,也是4个,除了也是单单赞小米,还除了也是随声附和——主要是随、附小米高管尤其卢伟冰的赞和怼,还有2个。

蔫,表现在虽然有主动的赞、呛,被动的时候更多;

弱,表现在散乱,时常没有出现合赞、群怼,有足够进攻力的"水文″要少得多,所以能带起节奏的个体水军很不多。

(3)其它的同与异

海军人多、水军人少,这是个显著的不同。

海军和水军比较显著的共同点有3个。

第一个是文字能力不够高。高强的"枪手″不多,且不说病句、错字连篇,一边倒的观点也颇为孤立、牵强以至于特别偏激,致不成文章,所写的又本来主要是新闻性、报道式的。

第二个是重复和雷同。个人所说的总是那些自己和别人都曾经多次说过的,无外乎这边说华为有核心技术、小米没有,那边说华为也不是自主创新、小米是价格厚道,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第三个是不知内情。所谓的华为海军不知华为内情,所谓的小米水军则不知小米的,知道的是过去已被华为和小米公开的,却不知道没有公开的,更不知道现在和以后将发生什么,所以呢,也信了谣传和虚构,以至于被当枪使了。

所以,我一直说这些无偿地单单分别力挺华为和小米的人都不是华为和小米雇佣的,因为鲜有合格的军士和将官。

3 科技舟师

合格的人,是那些志愿地客观评析华为和小米的那些人,形成了独立的舟师。

这些人奔向的其实不是华为、也不是小米,而是国内通信科技、手机科技、物联科技以及半导体科技,华为和小米只是例子或论据,OPPO、VⅰⅤO以及中兴和联想也只是例子,而用来作比较的例子则是苹果、三星、高通、谷歌。

显然,这些客观者所立足的站位是中国科技发展,聚焦点则是尽快让中国上演关键核心技术上不再被卡脖子的大戏,是第三方,却又非中立者,但,实在是大局的评谋者、大势的论析者,与那些所谓的海军和水军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同一个层级上。

而这些人,又被说成是海军或水军。但这些人从不在意,一如既往地客观着,尽管看上去是声名不显的,其实并非势单力薄,你只要看看或者知道了他们所书写檄文的阅读量就一清二楚了,尽管获赞并不多。

他们的阅读量是怎么上去的?只是因为有那么多愿意倾听客观发声的中国受众。

确定无疑,现在是、将来也必定是主流的受众、主流的发声。


肇俊武


模式不一样,没法判定。华为雇佣了国内最大的7家水军公司,投入了几百亿,包括蓝色光标等等这些都被华为推上市了。爱国,不买华为是汉奸这些文案都是当年蓝色光标做的,为了当年对标国资加入中兴。小米主要靠低成本粉丝营销,其实手机行业投入营销成本最多的是oppo,vivo,华为。oppo,vivo主要是线下店铺装修,门头制作,华为主要是网络公关,就是大家说的水军。小米在营销当年是很抠的投入的水军不多,发布会也是小米的重要广告手段,主要是小米利润太低,利润都是小米官方拿走了。华为oppo vivo代理商也分了一些利润。这就是华为代理商为什么可以在小县城花100万装修专卖店,而不愿意在大城市开小米店的原因。


发烧的单片机


不管是海军还是水粉,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idol之间好好的,粉丝之间水深火热,见多不怪。我是米粉,承认华为牛逼【华为主业不是手机】,但是小米作为全球第四必有其过人之处。小米不是联想,小米想做芯片,小米用高通图的是物美价廉。另外支持归支持,不要掐架,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小型清风


如何鉴定呢?一味贬低一家、夸大另一家的基本都是水军,他们只看到自己喜欢品牌的优点和长处、只会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短板。和头脑清醒的花粉米粉不是一回事,正常的花粉会不偏不倚、客观的表达实际感受。水军一般比较狂热,喜欢夸大其词、带节奏,动不动就口头支持、实际不见得会购买。张口垃圾、闭口low。对于水军来说,扣帽子、讥讽和双标是正常的属性。看看各个销售平台的评论就知道了,很多是要么谄媚跪舔、要么刻薄的毒骂,不排除少数是真心实意的实说。

华为海军也罢,小米水军也罢,性质是一样的,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称呼。手机只是工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买,买是支持、不买也没有必要冷嘲热讽。支持是靠实际行动的,而不是靠敲键盘!

像我这样不好吗?小米的CC9PRO手机、手表、手环,坚果PRO3手机,华为的matepad ro平板、GT2手机、音响,荣耀的magicbook笔记本和蓝牙耳机。用起来都挺不错啊,很香啊!都有优缺点啊。难道要站队?有必要夸大一家的优点、夸大另一家的缺点?完全没有必要的,正常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对于所谓“海啸”、“米猴”这种称呼很反感,对于所谓喜欢带节奏的的某些“数码君”、“摄影协会”、“作家协会会员”、“木糖醇”也很讨厌。


杨八十一郎


你好,米粉五年,黑过曾经的华为手机(当时确实差),现在花粉,只黑卢伟冰[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你猜我的名字会有多长


谈谈个人感受,首先小米跟华为,不管是从成立时间,技术方向研发等对比,目前都不是对手,这个是客观存在的,成立太短了,而且开始就是为了国人能用上便宜的智能手机而创立并获得快速成长的企业,这一点对于广发的百姓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小米的诞生让虚无缥缈的价格变得更加理性起来。华为技术也挺好,其他的什么5g咱不去谈,那是华为与美国的事情,发生任何事情最起码还有国家这一层面,用不到老百姓去骂来骂去,谈谈华为手机,最近几年华为手机明确把自己定位高端机,价格大家也都看到了,也有一些不错的机型问世,两家企业都是国内企业,也是国家都认可的企业,都为国内手机做出的贡献,都值得尊重,或许每家企业都有自身或多或少的污点,但是并不妨碍两家企业的伟大,推动行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用户来说,选择越多越有利,对外有国家层面,对内选择自己接受的就足够了,百家争鸣,总比一家独秀强太多了,想想国内一家垄断的企业,某些央企国企,油,盐,烟草,高速路等等,坑你没商量!


有多大能力就跑多远


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已经无形中,也是水军中的一员了。水军有自来水,也有雇佣军。自来水是因为价值观一致而自发反击的,而雇佣军,则是由于利益导向,而有意捏造证据或以偏概全进行诽谤的。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现在基本上所有手机厂商都会有展示卖场,最好的方法是到现场对比选择,这样根据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人云亦云而最终在购买时受到影响但买了后又产生了遗憾。当然了,就消费者而言,像处理器,市场最好是多家竞争,像高通华为三星苹果联发科,希望每家都能把自己做强,这样消费者选择才会多,厂商也不会因为垄断而收智商税。而手机,也最好多家竞争,每个手机厂商都有自身的长处,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才是最有利的。至于企业高管,我觉得应该要立足市场,做好产品,不要通过碰瓷手段蹭热点,引舆论,因为最终企业的产品会带给消费者多少的满足感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短期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后遗症。而且现在资本市场也影响了很多企业的初心,对于做实业来说,并一定是好事,但做实业,永远是发展的基础,那怕像通用,最后也是死于金融,因为做实业,没有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不断的领先,是很难持续性赚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