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而言,毛主席以公開發表的67首詩詞哪一首最好,你最喜歡哪一首?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毛主席的詩詞,篇篇經典,篇篇不凡,篇篇喜歡。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靜遠


毛主席詩詞以沁園春系列最不同凡響,個人最喜歡《沁園春•長沙》,其詞曰: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在長沙寫的一首詞。1911年,毛澤東來到湖南長沙第一師範,風雲際會,常與同學師友暢談天下大勢。這首詞氣度非凡,然而其中又有某種不確定感,字裡行間,色彩飽滿,時間感,空間感,歷史感都頗佳,情感豐沛,充滿激情,既有理想主義的浪漫,又有現實主義的惆悵,非常真實,同時又非常灑脫。將一位胸懷天下的青年人的情感表達得相當充分,比《沁園春•雪》更有味道。



性命幽觀


沁園春 · 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fèn)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就是毛澤東主席寫於1936年2月你蓋世名著,我非常喜歡,若有同感的朋友,可以發表你的看法。




肖恨鐵


偉人詩詞,清平樂——會昌。永遠的經典。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唱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易墨書畫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我都非常喜歡,並隨時朗誦,那是一種大氣滂沱之感。而毛主席席的《賀新郎、別友》卻讓我讀來淚水漣漣,全詩如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象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一葉孤帆行萬舟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風吹水面TouT


在毛主席公開發表的六十七首詩詞作品中,農夫最喜愛的一首就是《沁園春,雪》。

這首詞寫作於1936年,最早發表於1945年11月14日重慶出版的《新民報晚刊》上,解放後1957年《詩刊》1月號又重新發表。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臘象…………,

詞的開始,讀者眼前便顯現出一片十分壯麗的雪景,讀來不由使人心曠神怡,激情萬分。

當時,紅軍已結束長征,勝利到達陝北。毛主席聯想到顛沛流離的艱苦歲月終於過去了,中央紅軍終於有了牢固的抗日基地,再看到這遼闊壯麗,一眼無餘的黃土高原雪景,革命豪情油然而生。緊接著領袖又對於歷史人物作了比較公正,克觀的評價: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而這些歷史英雄都各有自已的不足,而真正能建功立業,奪取革命勝利的英雄是當代的廣大人民,抒發出領袖對革命事業必會取得偉大勝利豪情壯志。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秦一農夫


1935年9月27日,紅軍到達甘肅,毛澤東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榜羅鎮會議”),正式決定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到陝北,鞏固和發展陝北革命根據地,把陝北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

  9月28日,毛澤東在通渭縣城東文廟街小學召開的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全軍排以上幹部會議上講話時,即興朗誦了自翻過終年積雪的岷山後就醞釀在心中的詩篇《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這是長征時期毛澤東創作的唯一一首律詩,定稿於1935年10月。毛澤東以高度凝練的詩句和生動形象的比喻,把兩萬五千裡的萬水千山串在一起,回顧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歌頌了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道出了毛澤東在長征途中心境從焦急憂慮到勝利喜悅的轉換。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長征詩詞的巔峰之作,既是長征的史詩,也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崇高革命精神的讚歌。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引用了這首詩,使其成為與世界讀者見面最早的毛澤東詩詞作品。



馬德里的陽光


毛澤東寫的詩詞,可以說每一首都很好,不同的人喜歡的也不一樣。我們選一些我最喜歡的關於毛澤東的詩詞說一下。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是毛澤東的一首很著名的詞,其中人間絕句就是“換了人間”。不得不說,毛澤東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為我們換了人間的。

因為他帶領我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與自由,獨立與自主。

正是他的“換了人間”,讓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所以,在讀到毛澤東的“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時候,我被這樣的絕句驚豔到了。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里霜。

這是毛澤東的《採桑子》,其中我們被驚豔到的人間絕句是,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要知道毛澤東是軍事家,此生征戰無數。

戰場上我們都知道是血腥的,是最為殘酷的。但是,毛澤東是為人民而戰,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在戰場上看到的是戰地黃花分外香。是別有的一方景象,是希望是和平是勝利。

恰恰也正是毛澤東這種豁達的心理,讓他帶領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毛澤東的詩詞之一。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是毛澤東最為有名的一首詞,這首詞最驚豔到我的人間絕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這一句話就看得出來,毛澤東的氣魄。

他正是要做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正如後來,他真的做到了。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一個屬於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讓四萬萬中國人民獲得了光明與新生。

所以,毛澤東也確實做到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當然了毛澤東寫的最好的詩詞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漢史趣聞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不僅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奉獻一生,而且在華夏文化文明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詩詞而言,毛主席曾公開發表的就有67首,像《沁園春·雪》、《卜算子·詠梅》等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上乘佳作,多少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毛澤東詩詞喜愛者眾多,相信大家都有各自被吸引到的點,若要說到我最喜歡的一首詩詞,還是那篇《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長征啊,我們如今登高望遠的山峰,是當年紅軍戰士們巨大的阻礙;我們如今讚美的滔滔大河,是當年紅軍戰士們的虎口險地。

我們如今享受的愜意生活,都是當年革命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今的太平盛世,也是這些人爭先恐後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應該被世世代代銘記。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二萬五千裡錦繡河山,征服它需要胸懷多大的信念?需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翻山越嶺,蹚河涉水,經雪山,過草地。一路上留下多少英雄魂?

《七律·長征》不僅是一篇優秀的詩詞,其背後還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故事。長征雖艱難,但卻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保留了生的火種,粉碎了蔣介石的陰謀,中國革命開始轉危為安,革命根據地也隨之成功建立。發生在革命事業早期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實則為整個革命的勝利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竊以為《七律·長征》是毛主席所有詩詞中,承載最重的一首詩,那段歷史太過於悲壯,每一個國人都應該好好讀讀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