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十大名茶一半都是貴州茶,你怎麼看?

承藝茗茶官方賬號


看到提問,本無心參與討論,因為“XX名茶”的提法,大多數是商業炒作的噱頭。

華夏產茶之地甚多,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生產工藝不同,其產品也各有優劣,商家借用“名茶”來促銷,是經營手段和技巧,咱們沒必要跟進起鬨。但翻閱了72篇(當時頭條所載)長長短短的回答文章後,有點想說幾句,特別是對帶“地域黑”觀點的人說上幾句。

先文不對題的擺個小故事吧:

十八世紀末、英國開始對中國施行掠奪政策,輿論宣傳、也緊鑼密鼓的配合。1838年、英軍少校勃魯士發文,說茶樹起源於英屬印度;稍後,為配合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御用“磚家”貝爾登撰寫出《阿薩姆的茶樹》一書,著重宣傳這謊言。1856年,在法、俄、美的支持下、英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對“茶”起源於英屬印度之說,列強默契為共識。

日本推行對華侵略政策後,軍國主義者加藤繁等人,更是罔顧事實,添油加醋編造出:“茶樹是571年、由天竺僧人帶入中國”的謊言。

謊言編造得很精細,加上列強們的大肆宣傳,世人都信以為真。

沒有話語權的先民,只得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瑰寶,被偷換了“生辰八字”。

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升起後,有識之士也撰文駁斥這彌天大謊,只因洋務派及買辦們掌控話語權,故而未見明顯成效。

還原歷史真相的曙光,顯現於1980年7月9日;晴隆縣農藝師盧其明、舒滕元在本縣雲頭山發現了茶籽化石,經中科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鑑定:這粒舉世無雙的茶籽化石,產於164萬年前。

鐵證如山,除美國還持“多源論”搪塞外,滿世界學者全都閉上了嘴。

近些年來,從事茶葉生產、研究的茶農、學者,又不斷地將貴州的古茶樹、茶種類統計上報;證據更加充分:茶!確實源出於黔。

看來,這滿世界的茶樹,都是黔茶的子子孫孫。即便你將它誇成“宇宙第一名茶”,它的祖宗“十九代”仍然姓“黔”。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也指出:黔中(茶):“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基本上涵蓋了貴州全境。

再翻一下史料,歷史上、皇帝和王公大人一直給貴州下有茶葉攤派任務,例如:貴定“芽五十三斤十一兩六錢五釐;金築十三斤六兩一錢二分五釐;方番二十五斤一兩七錢三分;臥龍(惠水)十五斤三兩七錢五分” 。

對水西等地,規定“歲解本色茶芽一十一斤二兩四錢二分五釐”……

從“本色”、“茶芽”、等字眼上看,是為防止以次充好及異地採購來交差,從重量定到“分釐”上看,是為控制茶葉的乾溼度等品質指標;朝廷下達任務指標如此精細,說明對貴州茶葉的看重和檢驗之嚴格,這些貢茶應當都是好茶、極品茶吧?不過都未入而今的“名茶”之列。

“品嚐周公趙司茶,皇宮內外十里香”。這康熙大為讚歎的趙司茶、也不是“名茶”,乾隆極喜的“南貢茶”也入不今天的“名茶”之列。

是千百年、數拾代帝王將的相品味忒差嗎?不會吧?

華夏飲茶數千年,華夏產茶數千地,各有千秋話長短。作為飲品,飲者可按口味選擇,不必受商家引導消費的輿論左右。










郭正輝521


貴州是產茶大省,但貌似很多茶葉都用來給名茶當“替身”了,除了貴州龍井,還有貴州碧螺春、貴州毛峰等等,據說還有貴州白茶、貴州鐵觀音。想買到原產地名茶的茶友,常常都得提防貴州茶的魚目混珠。

看到這裡,貴州人民表示很委屈。因為貴州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這裡的茶葉根本就不差,都勻毛尖、湄潭翠芽等等都是茶中珍品。只可惜,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貴州茶長期以來很少為外界所知,名氣不大。直到今天,貴州茶只能給名茶當“替身”,才能賣個相對較好的價錢。

如果當年乾隆爺外出旅遊,不是去富庶的江南,而是去偏遠的貴州鄉村遊,說不定今天貴州也會有一款像西湖龍井這樣的名茶哦!

當然,也有外因:其他茶區的知名茶葉要擴大生產,卻遭遇了局限,例如工業侵佔土地、人工成本提高等。於是,很多知名茶企都到貴州採購茶青原料。這一現象類似中國的企業給外國企業做貼牌加工。

貴州茶有什麼好?

歷史終究不能重現,現實卻是不可迴避,對愛茶的我們來說,瞭解一下作為後起之秀的貴州茶還是很有必要滴。

在很多人眼裡,一說到中國的產茶大省,就想到雲南、福建、安徽、四川,其實貴州也應是當之無愧的產茶大省。早在2015年,貴州的茶園面積就已躍居全國第一,佔了全世界的1/10,比雲南、四川還多,是福建的將近一倍。

不僅是種植面積,在茶品質量方面,貴州也擁有與任何茶產區分庭抗禮的實力:貴州是全國唯一兼具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無汙染的茶葉產區。懂茶的同學,看到這樣的描述,一定能判斷出來,這樣的生態環境是很容易長出優質茶來的。此前,懂茶帝的文章也聊過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親們可以再來複習一下。

▲貴州茶區的茶園

好學生自然有好成績,貴州茶多個重要理化指標都名列全國前茅,例如: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於國家標準6個百分點;氨基酸含量3%~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也就是說貴州茶的內含物質更豐富,而且滋味更鮮爽。

如今,“貴州綠茶”已經是全國首個省級茶葉類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貴州各地農業部門和茶人們也都幹勁十足,決心要讓天下人喝上乾淨的好茶。他們要求必須做到100%茶園禁止使用違禁農藥,100%不經營違禁農藥,確保不發生農藥使用安全事故和農殘超標。

貴州省農委、省茶產辦常務副主任胡繼承不止一次提到,生態好、環境好、山青水秀、空氣潔淨,是貴州最大的優勢,要讓貴州茶成為可以自由呼吸的茶。當然,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也不容易,貴州從政府到茶企把各種新式武器都用上了,粘蟲板、太陽能殺蟲燈等等,都是在全國較早推廣的。政府還統一給茶農發放採茶竹簍,這在其他茶區是極為少見。

▲粘蟲板在貴州茶產區已廣泛使用

▲這是在貴州茶區推廣的新式武器——殺蟲燈

▲這叫“誘蟲小燈”,也在貴州茶區推廣,像間小房子,是不是很可愛?

這些努力也得到了回報,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貴州省茶葉合格率達100%。目前,貴州茶葉主打“三綠一紅”四個品牌(即湄潭翠芽、綠寶石、都勻毛尖和遵義紅),可能只是一個開端。

另外,貴州政府和國家外交部還積極組織貴州茶葉到國外參展。其中,綠寶石綠茶和紅寶石紅茶還得到了苛刻的德國人的認可,獲德國農業協會金獎,被評委會主席克魯茲稱讚:“本產品的質量堪稱完美!”

在貴州,也有一些眼光超前的茶企開始有所行動,不再滿足於給別人當“替身”,而是要藉著貴州茶上升的東風,打造屬於自己的“貴州茶”品牌,逐漸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邁進。它們專注提升茶葉品質,從中國茶的貴州原料、到貴州製造、再到貴州創造,打造與外界不一樣的綠茶,例如不用洗茶、按歐盟標準生產、100℃沸水沖泡。

寫到此處,小懂不禁感嘆,茶葉農殘超標是目前茶行業最大的痛點之一,多少年來都無法根治。如果貴州茶業界的這些積極的做法都能落到實處,倒也是全國茶友之福了!


懂茶帝


感恩提問者,普文是雲南省臨滄市茶山經營這,對您的問題做個人解答。關於這個問題需要深思熟慮的是茶行業裡,一些以假來亂真的現象。

十大名茶是那些?

中國的十大名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這是國際上認可得中國十大名茶,從以上名茶中有貴州產的名茶,都勻毛尖,其實只佔了1/10的佔不到一半吧。

為什麼有人敢說十大名茶一半產自貴州呢?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普文先帶大家來了解貴州的茶樹品種。

在貴州很多地方引進了大量的各地名優品種,如產龍井43號等茶樹品種,在中國十大名茶中有六種是綠茶,而貴州引種的茶樹品種中都具有名茶的優良品種。

為什麼這些優良品種茶樹在貴州引種,普文分析有以下原因。

1.貴州的天然氣候非常優越,能種植各類茶樹品種。

2.貴州的生產茶的成本相對名茶的原產地,要低的多的多。

3.製作與工藝的大量引進。

市場的亂像

在早起,綠茶有個特殊性,都以明前茶作為優質茶品,貴州的茶相對要比浙江,江蘇等地產的較早,且明前茶提前一天,價格是好的不得了。就這樣形成了,越早能賣個越好的價格。所以從貴州轉到原產地,再從原地銷售出各地的現象。貴州又能做那麼幾種名茶,就一定會有人說,十大名茶一半產自貴州了,也是沒有說錯,只是我們需要警醒的是,茶行業越走越透明,才會越來越昌盛。

真茶君—普文


真茶君—普文


到目前為止呢,我喝過貴州的湄譚翠芽、紅寶石還有天天在外面跑展會的貴州紅茶、綠茶,一百塊錢兩袋。

說實話,眉譚翠芽、紅寶石都沒有給我留下好的口感印象,達不到高端名茶的口感,工藝和生長環境沒有像西湖龍井、洞庭山碧螺春一樣那麼講究。

尤其是茶博會上頻頻出現的“廉價”貴州綠茶,給我印象更不好了。所以,說十大名茶一半都產自貴州,我真不敢恭維,或許貴州產的茶青量比較大,但並不代表口感就好。

好茶除了優美的外形,更重要的是精工細作,透徹明亮的湯色,回甘生津的口感,湯感醇厚鮮爽,葉底嫩綠柔軟,這才是名優綠茶該有的表現。


當然貴州肯定是有好茶的,但是貴州茶的渠道問題非常大,不能打造好的銷售渠道,做好渠道保護,品質永遠都不可能得到保證,期待能喝到好喝的貴州茶。


眼見不一定為實,用心看世界。

我是一個不正經的評茶師,最擅長正經評茶!

一起評茶、品茶——


不正經的評茶師


先說結論——胡說八道。

事實上根本就沒有十大名茶或者八大名茶的官方說法。常見的說法中,貴州只有一種茶能作為代表入圍——都勻毛尖。

那麼貴州茶好不好呢?以自然條件來說是非常好的,總結起來就是12個字:

“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多雲霧。”

貴州茶葉產量第一大縣——湄潭縣,位於北緯27度接近北緯28度的位置,正好是世界公認的茶葉黃金產區——北緯30度線附近。

但是,貴州茶的硬傷是管理、工藝、營銷。

先說管理,世界第一茶葉品牌——立頓曾經到貴州遵義收茶,因為湄潭縣就是遵義所轄區縣。

結果收了半年,仍然沒有收到足夠的茶葉。難道是湄潭茶葉產量不足?

當然不是。而是立頓的標準是世界級的,遵義茶95%都不達標。

生產者們文化程度低,意識落後,都是掙點小錢就知足常樂的典型。而且各顧各家,生產力分散,規模零碎,缺乏統一化的管理。

他們哪裡管你什麼國際標準,反正買進賣出有人買單就行。該噴農藥噴農藥,對外都說有機茶。可真正能把有機證拿出手的沒幾家。

然後再說工藝。從工藝來分,茶分6類:綠茶、白茶、紅茶、黑茶、黃茶、烏龍茶。

其中,綠茶製作工藝做簡單。所以貴州生產的絕大部分都是綠茶。這也是貴州品質最好的茶類。

紅茶和白茶也有,但產量低,品質也上不了檯面。

貴州缺乏對茶葉加工的生產線,缺乏生產工藝,更缺人才。對於工藝較難的黃茶、黑茶、烏龍茶更是碰都不敢碰。

這導致了貴州縱使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和優質原材料,卻永遠只能賣溢價空間最低的綠茶。

想想雲南普洱,當年都快炒成硬通貨了,武夷巖茶也不便宜,而貴州還是隻能賣自己的綠茶。

雖然這些和茶種也有關係,但是如果工藝到位,貴州開創自己的黑茶和烏龍茶也未必不可。

最後就是營銷。貴州茶葉沒有品牌,只有logo。

西湖龍井每年至少有40%原材料從貴州採購,這方面只要貴州業內人士都知道。

可西湖龍井什麼價?貴州綠茶什麼價?西湖龍井什麼知名度?貴州的什麼雀舌、翠芽又是什麼知名度?

說直白一點,人家把你茶葉收過去,換個包裝和logo就能翻幾倍價格賣出去。你覺得貴州虧不虧?

這就是營銷的問題。偏偏貴州茶行業根本沒有這種意識。還以為有個logo有個名字,自己就是個品牌了。

95%以上的貴州茶企業,都覺得廣告設計公司、品牌諮詢公司是在騙他們錢。想自己培養團隊吧,一是捨不得高工資,二是缺乏對專業人才的鑑別能力,經常被一些混子騙。

他們眼睜睜別人從自己身上賺幾個億不眼紅,一流廣告和品牌公司要幾百萬,他們就捨不得了。這就是觀念的落後,不得不說比起沿海地區落後了至少20年。

所以貴州茶就成了現在的局面。要品質沒品質,要知名度沒知名度,要規模沒規模,要品牌沒品牌,要溢價沒溢價。

而貴州人自己還喜歡整天吹噓什麼八大名茶、十大名茶之類的,你問問幾個外地人知道?都沒有知名度算什麼名茶?

真是枉費了貴州這麼好的自然條件,守著金山哭窮,這就是貴州。


逼我用真名嗎


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個人肯定不認同十大名茶一半都是貴州茶這個說法。因為有兩種理解,也就有了不同的結果,簡單說說個人的理解。

第一種理解:十大名茶的基茶一半出自於貴州省。

隨著茶葉市場日漸活躍,茶商為了節省成本,就近以品質相近(或者相同)的基茶,輔以先進的生產工藝,製作所謂的“十大名茶”,流通於市場;其茶本身的口感品質各方面都十分趨同,所以也能得到普通茶友的認可;加上貴州本身就是產茶大省,不但品質不錯價格還相對有優勢,皆大歡喜又何樂而不為呢?

但,歸根結底只是原料供應地,雖然這種說法有點不好聽,但是事實如此;如果按照這樣理解,所有的產茶大省都是“十大名茶”的產地,而立頓紅茶也就是出自中國了;事實上,沒有品牌支撐,

原料供應商就永遠是原料供應商;所以個人並不認同“十大名茶”一半出自貴州這個說法,相信更多的資深茶友也不會認可這樣的說法。

第二種理解:十大名茶有一半本身就是貴州茶。

如果這樣理解那就是比較奇葩了,因為這樣想法的人連茶友都不算,這純屬是個笑話;因為傳統意義上“十大名茶”的定義是從下面幾個出處來確定的。

1.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評比標準:當時將中國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巖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2.959年中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標準:將西湖龍井茶、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3.1999年《解放日報》評比標準:將江蘇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鐵觀音、福建銀針、雲南普洱茶、福建雲茶、江西雲霧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4.2001年美聯社和《紐約日報》評比標準:將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西湖龍井、都勻毛尖、廬山雲霧、安徽瓜片、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5.2002年《香港文匯報》評比標準:

將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從上面五種定義“十大名茶”的標準來看,無論哪一種和貴州都沒有任何關係。當然,我們也要辯證看待,也許是很多品質超越十大名茶的茶葉壓根就沒有參與評比;同時,也不能說貴州的茶不好,最多隻是名氣不如十大名茶,或者說貴州茶根本不在乎虛名。

第三:貴州茶本身的品質是很不錯的

相信所有真正的茶友都有相同的認知,貴州省作為茶產地天時地利,茶葉本身的品質相當的不錯,所以也不需要委屈,要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覺悟。貴州是全國唯一低緯度高海拔產茶區域,這樣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本身就是產好茶的地方;加上貴州當地政府也十分在意提升本地茶產業的品質和影響力,相信不久的將來,貴州茶一定會在茶葉行業佔有較大的市場和良好的口碑。

當然,就目前來講,貴州也有自身很不錯的知名茶葉,例如都勻毛尖、湄潭翠芽、貴州綠寶石等地方知名品牌。

所以,對於大多數茶友來講,時常喝上口味合適且經濟實惠的茶,才是最大的最求;完全沒有必要無畏地追求名茶;比較品牌的附加值是需要人買單的,當然,前提是你喜歡和你的需求決定了你的消費模式!


戀茶君茗韻添香


這個觀點作為賣茶的我有不同意見,首先說一下我們孰知的幾大名茶,從紅茶綠茶到普洱茶,好像沒有那幾款是貴州產的。

碧螺春產自於洞庭山的茶葉,產地不是貴州,這是其一。

龍井茶是浙江省的茶葉也不是貴州產,產地是杭州西湖。

信陽毛尖的產地是北方的河南信陽市的山區,也不是貴州產的。

黃山的毛峰安徽省的名茶,跟貴州也沒有太大關係。

君山銀針也是黃茶,也是安徽省的。

安吉白茶浙江省產的,不是貴州。

正山小種是武夷山的茶葉,福建省產區。

鐵觀音,大紅袍也是福建省產區的,跟貴州沒關係。

貴州產竹葉青,寒潭飄雪,一個是綠茶一個是花茶,除此之外好像還有一款紅茶。

從這個就基本能看出來,貴州真的沒有那麼多名茶。

所以說你可以自我認為是貴州的,但是別往外說,不好!


相魄


首先作為貴州製茶人我不認可這個說法,原因有兩點:

1.如果說是大家一直在說的中國十大名茶,那貴州只有都勻毛尖榜上有名。

貴州作為茶葉的原產地,是茶樹生長的極佳之地,同時貴州是立體性氣候,很多地方地理位置相差幾十公里,海拔落差卻近千米,十里不同天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對於貴州氣候條件的真實描述,高海拔,低緯度,寡日照這些適合茶樹生長的條件,貴州大部分地區都具備,所以貴州即出最早的春茶,也出優質的茶,也因此從70年代末貴州就在為十大名茶中的綠茶類做代加工至今,今天我也還在為客戶加工碧螺春,自2006年來,貴州省大力發展茶產業,我們的種植管理技術,加工技術已是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能和都勻毛尖質量相比美的茶品,比比皆是,獨特的氣候環境促成了貴州茶豐富的茶品,處處可見個性十足的經典產品,如果,全國範圍內再做一次中國十大名茶的評比,相信貴州茶一定不止一個茶品榜上有名。

2:如果說的是貴州十大名茶,那就應該全部是貴州茶而不是大部分了。

貴州歷史上比較偏遠落後,知道貴州的人非常少,就更別說什麼大文豪題字,皇帝親封了,卻也因此給貴州留下了一片茶葉的淨土,茶園的空氣是乾淨的,土壤是乾淨的,地下水是乾淨的,真正製茶人的心也是乾淨的,歷史沒有厚待我們,我們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踏實做乾淨茶,優質茶是我們唯一的出路,貴州七百萬茶園,就有七百萬茶農和無數茶葉從業人員 ,我們隊伍龐大卻沒有歷史悠久的市場認可度和知名度,但路總得開一條出來大家走 ,只希望大家放下固有對茶葉的認知,試一試貴州茶,好壞自有結果。

正值茶季,生產銷售已讓大家疲憊不堪 ,辛苦已是習慣不說的話題 ,當我們的春天綻放在你的杯中時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刻,不能再說了,茶葉該揉捻了,幹活!幹活!勞動最光榮!






木知心


貴州確實是全國最好的綠茶種植基地之一。

黔東南州(凱里地區)黔南州(都勻地區)以都勻毛尖綠茶為主打產品,加以雷山的銀球,黎平的慄香,翠芽,高山無公害。

遵義以湄潭綠茶,翠芽為主,風岡的紅寶石,綠寶石綠茶,主產地在田壩鎮。

安順地區歷史上就是產茶區,丘陵地帶,晨霧寵罩,茶葉品質好。有一個笑話,上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安順有些茶商,以次充好,害了很多的老茶客,那時叫假貨常以安順的茶葉代替,把安順茶歸納到假貨,偽劣行列,那時對正宗的安順綠茶傷害很大。

貴陽花溪茶,清鎮茶,興義茶,石阡的苦丁茶,等等,產量和綠茶質量在全國是上數的。

綠茶品種中都勻,湄潭,風岡,黎平,恩施,信陽,嶽西,六安,黃山,新昌,江山,雅安,嶗山,溧陽,等地(大家可補充)是比較好的。


正直與公正


貴州茶葉規模以及發展現狀,一小編看主要有幾點?

1:雲貴川湘的大部分地區,

是亞熱帶溼潤季風性氣候,及降雨量偏多,給茶葉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近十年來,貴州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因地制宜,打造了白茶,毛尖茶,紅茶,綠茶等品牌,

2:貴州產業規模

連續5年來,茶業連續排名全國第一,連續十年以30%的速度增長,茶葉面積總值達800萬畝以上,2018年11月,目前茶葉加工企業達到5000家,實現產值近550億元,

3:茶葉扶貧

直到2018年10月,茶葉產業帶動全省近50萬貧困人口中的近20多萬人脫貧,人平年收入近5500元,茶葉已成為貴州促進經濟發展重要產業。

以上是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