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啥是都市農業?

所謂都市農業是指存在於城市內部或靠近城市地區,服務於城市居民的農業種植。

其實,這裡有2個核心關鍵點:1)都市農業的農業一定是農業種植相關的;2)一定是服務城市居民,包括“菜籃子”、生態、觀光休閒多功能服務。

都市農業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世紀末就有類似的農業業態產生。而在現今消費升級、體驗經濟的時代下,安全高品質的食品、良好的生態居住環境,以及貼近自然的休閒娛樂生活方式成為了城鎮居民的新需求。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普華永道思略特重新定義了都市農業的概念,即指發展於城市中或城鄉邊界地區,為城鎮居民提供日常農副產品以及良好生態環境的多功能農業業態,涉及了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增值服務(如觀光、購物、娛樂、文化等休閒活動)在內的農業全產業鏈,嵌入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都市農業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主要功能是休閒體驗,但其生產功能也非常可觀。只要有新穎的理念,創建合適的系統進行推進,培育健康市場,做大做強都市農業產業,不僅是投資農業一個有著非常好的市場前景的理想項目,同時對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城鄉生態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因技術、商業、資源限制,我國的都市農業還處在初級階段,正在經歷緩慢的發展。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1

都市農業通常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一方面緊密依託並服務於都市,另一方面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等農業從業者。

所以,都市農業一直成為農業政策關注焦點。

早在2012年,農業農村部就首次發佈支持“都市農業”的政策,並且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的意見》。《意見》強調,要不斷優化佈局結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爭取大中城市郊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將都市農業建成城市“菜籃子”產品重要供給區、農業現代化示範區、農業先進生產要素聚集區、農業多功能開發樣板區、農村改革先行區。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同時,該政策還指出:不斷加大對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逐步構建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企業和農民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格局

農業農村部專家分析認為:要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重點培育一批主食、方便休閒食品和淨菜加工等企業,提升農業附加值。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再造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大幅拓展農業增值空間。

因此,隨著政策推進,我國以農業公園、觀光農園、市民農園、休閒農場、教育農園、高科技農業園區、森林公園、民俗觀光園、民宿農莊等多種都市農業發展類型正不斷興起和發展。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2

都市農業是集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於一體的產業。我國研究都市農業的歷史不長,尚無統一認識,但是國外都市農業花樣百出,高科技、新模式層出不窮。

早在20世紀中期,都市農業率先興起於歐美、日本等城鎮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基於對自然生態環境和農業社會責任的重視,在城市擴張和發展過程中,這些發達國家會有意識地保留都市圈內的部分農田用於種植或養殖。在歐洲,發展都市農業經濟功能的基礎上,更偏重於對農業的生活、社會、生態、環保等功能進行拓展和開發。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在亞洲,都市農業發展最具代表性是日本和新加坡,這兩個國家選擇的是經濟和生態兼顧的模式。具體而言,日本是分散的點片狀庭院農業,也可以稱之為被都市圈包圍的農業;而“花園城市”新加坡則是高科技、高產值的產業化農業,主要發展的是集約型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和農業生物科技園。

在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東部沿海一些發達地區借鑑國外成功經驗開始探索都市農業發展之路,進入新世紀後,中西部地區也逐漸將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提上日程。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目前,上海、北京、大連等城市的都市農業發展比較迅速,這些城市裡以“溫室農業”為主,包括從以色列、荷蘭等國家引進的溫室設備採用無土栽培、園藝化生產為,儘可能不佔用城市的土地資源,或者利用土地資源進行多層利用。

另外從功能來看,我國都市農業基本上涉及蔬菜生產區、儲藏加工區、娛樂區、觀賞區、高科技區等內容,滿足城市消費者菜籃子,還有滿足都市人休閒娛樂。

這是目前,都市農業的2大核心目標。

都市農業正從小大大,從單一走向多元,但因資源、技術的短板,中國都市農業還不成規模,問題頻出。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3

從現實來看,都市現代農業,肩負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使命,能否率先實現現代化,一手牽起城市繁榮,一手帶動鄉村振興,在新時代中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

然而,目前我國都市農業尚處於探索發展的初期,普遍存在產業規模較小、產業層級較低、功能拓展不足、先進技術成果集成示範力度不夠、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不強、各地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且產品質量和品牌化水平有待提升。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有專業人士,列舉了都市現代農業的3大突出問題:

第一,對都市農業的認識有待提升。雖然對都市農業的重要性認識已有很大提升,但對農產品供給、生態改良、促進就業等功能作用的理解還存在片面性。

第二,都市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日益加劇。在城鎮化加快推進下,耕地面積減少難以避免,農業勞動力轉向城市,無人種地、無處種地的問題將越來越突出。

第三,相關支持力度不夠。事實上,各地出臺了一系列關於都市農業的支持政策措施,但仍有不少方面支持力度不足,如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推廣、勞動力培訓等。

以上3大問題,導致都市農業發展存在“不平衡”。那麼,未來都市農業趨勢將會呈現:從產品到產業、從科技到商業的多功能發展方向。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未來還會有3類代表:

一類是以農產品生產為切入點,向中下游佈局的模式;

第二類是以零售渠道為切入點,向上遊進行供應鏈佈局的模式;

第三類則是以多元業務為切入點,將農業融入商業、社區、產業等地產業務的綜合型模式。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中國農業絕大部分土地都在農村,城市裡的農業一定是以科技為主導,開展農業現代化的試驗和推廣,同時嫁接商業思維提升農產品溢價和農業功能變現。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4

從國內外案例來看,都市農業核心:科技+商業。

比如,荷蘭和新加坡都市農業的發展模式已充分表明,科學技術是都市農業強有力的依託和支撐。

因此,不管是否定位於高科技型都市農業發展模式,都不能忽視科技水平的提高。

當前,我國都市農業的科技含量總體偏低,生產設施和配套設備不完善,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弱,良種繁育速度和質量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向其他地區輻射、輸出先進農藝、設施、科技的作用也很有限。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但是,可以預見,國家正在推進數字農業、智慧農業、5G技術、區塊鏈技術、生物技術應用落地,都市農業的科技將會逐步加強與擴大,尤其是都市農業的“菜籃子”功效將會成為重點,解決城市消費者“買菜難”、“買菜貴”的矛盾。

都市農業,未來可期。

【政策解讀】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如何打造?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鎮就業的情況下,未來誰來種地?

國外大型農場、機械化作業的生產方式固然先進,但與我國國情並不完全相符。在地少人多的背景下,怎樣才能種好地?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五大支持政策推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發展。

《規劃》明確,到2022年,各級示範家庭農場達到10萬家,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基本形成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範、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

3月23日,農業農村部一連推出五篇文章,對這一《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全國家庭農場已超過70萬家

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鎮就業,農村2億多承包農戶就業和經營狀態不斷髮生變化,“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日益凸顯。

為此《規劃》提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根植於農村,服務於農戶和農業,在破解誰來種地難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都市農業未來在哪?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看10萬家示範家庭農場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不斷出臺支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成效初步顯現。截至2019年底,全國家庭農場超過70萬家,依法註冊的農民合作社220.1萬家,從事農業生產託管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42萬個。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認為,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地春耕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不過調查發現,凡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育良好且充分發揮作用的地方,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比較小。山東、山西、安徽等地的合作社還利用農機設備為防疫作出了重要貢獻。

儘管如此,當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依舊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實力不強等問題,基礎設施落後、經營規模偏小、集約化水平不高、產業鏈條不完整等諸多短板和制約依然突出。

在孔祥智看來,要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一是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要大力促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落實各類支持政策。

鼓勵合作社通過兼併、合併進行資源整合

《規劃》中專門談到了加快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之一的家庭農場。

“目前我國家庭農場基本特徵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何秀榮在解讀中指出。

何秀榮認為,現代經濟體系中,小農戶在收入壓力和外部競爭之下,經營日趨艱難,在發展規模經濟的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時,要注意儘可能讓小農戶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發展。

何秀榮表示,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要堅持農戶主體,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願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同時,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範圍,一併支持服務。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農業技術進步、提高技術和經濟效率、專業化、商品化、產業融合等內部效應和帶動與服務小農戶等外溢效應。

農民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群眾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共同成立的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高強認為,過往的經驗表明,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規範提升、促進良性發展。要完成《規劃》中的目標任務,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民合作社規範化水平是前提和基礎,也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最為迫切的任務。

與此同時,要立足自然風貌、田園風光、鄉土風情的優勢,引導農民合作社從單一業務向產加銷多種業務拓展,由生產領域向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轉變,深入挖掘農業多功能性,增強農民合作社的綜合服務帶動能力。

此外,還要促進農民合作社聯合與合作。高強認為,“鼓勵同業或產業密切關聯的農民合作社在自願前提下,通過兼併、合併等方式進行組織重構和資源整合,壯大一批競爭力強的單體農民合作社”是《規劃》中的一大亮點,這為農民合作社提升自身實力提供了新路徑。

促進各類服務組織多元化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張照新認為,在我國人多地少、小規模經營佔主體地位的基本國情下,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服務將先進技術、現代理念導入農業產業,是實現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有機銜接的必然選擇。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要求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張照新認為,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一定要加快構建立體多元、功能互補、複合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首先是促進各類服務組織多元化發展。如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發揮產業鏈的服務帶動作用。支持專業服務公司利用其資金、技術和機制優勢,為農戶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成為社會化服務的骨幹力量。推動供銷社利用深耕農村多年形成的農資供銷網絡,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領域,成為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其次,加快服務方式和機制創新。一方面要以生產託管服務為重點加快服務方式創新。另一方面引導各類服務主體加強聯合與合作。

三是完善支持政策體系。張照新認為,下一步要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瞄準重點領域,創新支持方式。一方面,各地要針對本地農戶急需而服務組織發育不足的領域,選擇優先扶持的重點和方向;另一方面,要根據扶持的對象和環節採取有效扶持方式。

內容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張蕊 陳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