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搖錢樹”雲南昭通全力打造“六個百億元”產業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雲南省昭通市,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一個貧困大市。

截至2014年底,全市11個縣(市、區)中有國家級貧困縣(區)10個,其中深度貧困縣7個,貧困人口高達184.37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下工夫打造蘋果、馬鈴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養殖“6個百億元”高原特色產業是昭通市委、市政府“守初心、擔使命”助推脫貧攻堅的鮮活樣本和生動實踐。

種好三棵“搖錢樹”

過去不起眼的三棵“樹”,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和全市各級幹部群眾的精心呵護下,已成為全市覆蓋面最廣、受益群眾最多的三棵“搖錢樹”。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蘋果。昭通日報 供圖

第一棵——蘋果。

蘋果種植在昭通具有悠久的歷史,品質也很好,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根本的原因還是缺乏龍頭引領,小打小鬧,自生自滅,很難走向廣闊的市場,形成競爭優勢。昭通引進陝西海升、重慶天錦、浙江東達等企業建設蘋果產業基地,目前蘋果種植加工營銷企業近20家,初加工脆片、濃縮果汁企業4家;果品貯藏冷庫、氣調庫近300座,貯藏能力達2萬噸,佔全市總產量的3.44%;蘋果專業合作社發展254個,創建省級示範社1個,發展社員近2萬名。

海升集團自2014年8月與昭陽區農投公司合資,組建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以來,已投資12.5億元,在昭陽區永豐、布嘎、蘇家院三個鄉(鎮),建成矮砧密植蘋果示範園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示範園。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蘋果。昭通日報 供圖

2019年,昭通蘋果產業7萬畝新植任務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市新植蘋果27萬畝,總面積達72萬畝,實現綜合產值近100億元,輻射帶動農戶13萬戶52萬人,其中覆蓋貧困戶15100戶51300人,生產基地帶動扶貧10100戶33800人,四個田園綜合體建成後將帶動扶貧5000戶17500人。蘋果產業在昭通脫貧攻堅中推動作用日益彰顯,實現了蘋果產業發展和貧困戶脫貧的有機結合,有效增強了扶貧“造血”功能。

第二棵——竹子。

昭通特有的筇竹筍被譽為“筍中之冠”,方竹筍則享有“筍中之王”的美名。2018年以來,昭通市委、市政府將竹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富民強市進程的六大高原特色產業之一來抓,提出了“雙百”發展目標,即依託北部8縣(市)現有竹資源和區位優勢,到2020年全市新建標準化竹產業基地100萬畝、確保種植規模達360萬畝以上,完成低效竹林改造100萬畝、確保穩產高產竹林面積達177.8萬畝以上。到2022年力爭全市竹產業總產值達百億元以上。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竹子。昭通日報 供圖

彝良縣按照“短能脫貧、長能致富、遠能賞綠”的發展定位,把竹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進行培育和打造。大關縣從育苗到種植,再到竹筍加工、竹材加工,全產業鏈條打造竹產業。截至2019年6月底,全市已完成新建標準化竹產業基地46.39萬畝,實施以筍用竹為主的低效竹林改造28.3萬畝。至此,全市竹基地面積已達303.89萬畝,8縣(市)54個鄉(鎮)主產區戶均竹產業收入可達6000元以上。在市委、市政府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竹產業已成為昭通貧困山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一抹綠意,潤澤眾生。

第三棵——花椒。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次離京考察,第一站就選擇雲南,來到昭通。在魯甸縣龍頭山鎮,看到山上有許多花椒樹,總書記指出,花椒就是一個很好的產業,他還饒有興致地給村民出了個對聯的上聯: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希望幹部群眾用實際行動對出下聯,可村民一時沒有對上……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花椒。昭通日報 供圖

昭通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以昭陽、魯甸、巧家、彝良、永善為重點縣(區),建立標準化花椒種植示範基地。在重點縣(區)種植區域新建13.8萬畝標準化基地,以全市52萬畝低產低效椒林改造為切入點,集中打造1000畝以上規模化、標準化的市縣級提質增效示範樣板,實現示範樣板區每畝乾花椒產量達80公斤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市花椒種植已達127萬畝,投產88萬畝(盛產期53.79萬畝),從事種植的農戶 14.84萬戶、54.195萬人,專業大戶134戶、專業合作社12戶、加工龍頭企業2家,實現花椒產量3.292萬噸,產值29.14億元,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6.99萬戶、貧困人口27.42萬人。

龍頭山鎮黨委政府牢記總書記的重託,從海拔900米到1700米的適宜地區,無論是耕地還是荒山荒坡,都補植補種花椒樹,全鎮的花椒種植面積已達6.8萬畝,適宜地區花椒種植實現了全覆蓋。如今的龍頭山,漫山遍野,到處都是花椒樹,每年花椒產值達10億元。全鎮人均純收入已達7000多元。受美好生活的啟示,村民們對上了習近平總書記出的對聯下聯:人在林中住,錢從樹上來。

刨出地下“金元寶”

第一“寶”——神奇烏天麻。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天麻產業作為昭通最具特色、最有潛力的高原特色生物產業來培育,在提品質、樹品牌等方面狠下工夫,通過全市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天麻產業發展取得了新突破、邁上了新臺階。

昭通天麻種植面積從2011年的2.3萬畝發展到2018年的8.02萬畝,產量從330萬公斤增加到2800萬公斤,產值從2.4億元增加到41億元,助推2萬餘戶10萬餘人脫貧,種植區域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4450元以上。今年全市天麻種植戶中就有建檔立卡戶6000多戶20000餘人,天麻產業已經成為高寒山區貧困群眾致富的希望產業。

原料基地規劃每年穩定控制在8萬畝,根據烏天麻生物特性,堅持以最適宜區為主,種植區域以彝良為核心,鎮雄、永善、大關為重點,鹽津、威信、昭陽為補充,輻射綏江、水富等部分適宜區域。覆蓋海拔1400至2800米適宜天麻生長的高寒山區有7個縣(區)37個鄉(鎮)53356戶213500人以上;天麻深加工基地以昭陽工業園區為載體,建設以天麻藥品、保健品、食品及日化用品精深加工基地;天麻交易在彝良小草壩鎮規劃建設“中國·昭通小草壩天麻國際交易中心”。

昭通在樹立天麻品牌上狠下工夫,已完成彝良烏天麻綠色無公害認證、8萬畝有機天麻種基地認證,正在開展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等一系列認證,統一打造昭通天麻區域公用品牌。核心區彝良榮獲“國家林下經濟及綠色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及“全國有機產品種植示範縣”、被全國天麻大會授予“全國天麻生產先進縣”等稱號;昭通天麻被易姑網授予“全國最具影響力天麻主產區”、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國烏天麻之鄉”稱號。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馬鈴薯。昭通日報 供圖

第二“寶”——馬鈴薯。

昭通地處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獨特的高原立體氣候,在不同氣候帶可實現早春、大春、秋季、冬早四季種植、鮮薯週年上市,同時可為不同生產季節提供優質種薯。在第20屆中國馬鈴薯大會論壇上,專家一致認為昭通是世界上最適宜種植馬鈴薯的地區之一。昭通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基礎,科學選擇馬鈴薯產業作為六大高原特色產業之一進行打造。計劃到2020年,全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發展到320萬畝、鮮薯產量達640萬噸、農業產值89億元,馬鈴薯主產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收穫商品薯可折價淨收入2800元以上。2018年—2025年將打造60萬畝優質種薯基地,把昭通建成立足大西南、面向南亞及東南亞的優質種薯生產基地。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葡萄。昭通日報 供圖

昭陽區立足資源稟賦,對全區64萬畝馬鈴薯進行全面佈局,在靖安鎮松杉村西魁樑子大膽採取“龍頭企業+基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全新模式,走“標準化種植、規範化管理、品牌化營銷”的現代產業發展之路。引進江夏吉之匯等5家龍頭企業,組建西魁等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對15000畝適合種植區域全部進行土地流轉,通過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合作社簽訂“一申請三協議”(產業扶貧資金申請書、合作協議、分紅協議和資金委託協議),有效把松杉、碧海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與當地合作社綁定,以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1畝,每畝1000元,每戶不超40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於入股資金的10%得到分紅,實現了貧困戶全覆蓋。松杉、碧海2村建檔立卡貧困群眾645戶2712人以土地、產業扶持資金、小額貸款入股公司或合作社,每年每戶收益8000元以上。

酒香也怕巷子深。昭通市委、市政府聚焦品牌打造,加強宣傳推介。舉辦馬鈴薯產業相關國內、國際重大會議、“假如世界沒有馬鈴薯活動”研討會、雲南省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暨產銷對接培訓會等活動,推動昭通“馬鈴薯”走出去,擴大昭通馬鈴薯及種薯的知名度,積極開拓昭通馬鈴薯市場。埋藏地下的馬鈴薯正逐步成為貧困群眾脫貧的“金蛋蛋”。

走好特色養殖致富路

昭通是雲南省傳統的畜牧業生產區,具有良好的高原特色養殖業發展稟賦。昭通黃牛、烏金豬、雲南半細毛羊、鹽津烏骨雞、威信白山羊等畜禽種質資源享譽省內外。鹽津烏骨雞和雲南半細毛羊分別是雲南六大名雞和名羊之一。昭通黃牛被列入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志,具有身軀適中、耐粗飼,適應性、抗逆性、抗病性強,肉皮品質俱優,大理石紋牛肉、雪花牛肉產肉率高的特點。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椒林雞。昭通日報 供圖

全市各類草原面積達1519萬畝,其中萬畝以上連片規模草場達139片200萬畝。自1982年開展人工種草以來,全市累計建設仍保留人工草地近100萬畝,特別是2010年以來隨著國家草原生態獎補、岩溶地區草地治理、退耕還草等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產草量由畝均不到300公斤提高到1200多公斤,為肉牛養殖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目前全市發展市級以上涉牧重點龍頭企業98家,年加工產值約15億元,屠宰加工企業29個,年屠宰加工畜禽45.2萬頭只羽;現有養殖業專業合作社3098個;累計建成省級標準化規模場505個、國家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2個、省級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範場25個。

龍頭帶動,引領發展。自2017年以來,各縣(市、區)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成功引進江西正邦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溫氏集團、廣州東莞綠源生態農業、重慶豬豬俠、重慶鐵騎力士、深圳聯合奧牛、福建佑康、浙江民泰科技、昆明眾盼農業等農業產業化企業落地發展,涉及巧家、鎮雄、威信、鹽津、大關、永善、綏江等7縣,簽約項目14個,其中生豬項目10個、肉牛項目3個、烏骨雞項目1個,項目協議總投資30多億元,已在綏江縣建成年出欄2000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30個,在建年出欄2000—5000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60餘個、仔豬擴繁場4個、能繁母牛養殖場1個、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2個。

种好“摇钱树”云南昭通全力打造“六个百亿元”产业

養殖業。昭通日報 供圖

建立利益聯結和經營機制,促進養殖業轉型升級,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鹽津縣以鹽津黑鳳凰公司為養殖銷售大龍頭,以全縣烏骨雞生態示範園區和生態放養基地為小龍頭,聯結千家萬戶,通過烏骨雞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鹽津縣萬成烏骨雞公司通過提供雞苗、技術、飼料、包回收等方式,帶動四個村集體公司聯結1000戶貧困戶,通過飼養烏骨雞,實現貧困戶戶均增收4200元;鹽津映山紅烏骨雞專業合作社向1000戶貧困戶提供烏骨雞蛋雞飼養,統一回收雞蛋帶動貧困戶戶均實現增收4200元等。

巧家縣投資15035.62萬元,招商引進廣東溫氏集團與縣教育投資公司合作,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卡戶+基地”的發展模式,集中統一建設年出欄5000頭的生豬規模養殖場21個,實現新增肥豬出欄10.5萬頭,覆蓋村集體23個、建檔立卡戶9596戶37471人;投資351.95萬元,建成黃毛烏金豬養殖項目2個,預計出欄黃毛烏金豬2400頭,覆蓋掛聯村集體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77戶1100人。

截至2018年末,全市出欄豬、牛、羊、家禽分別達356萬頭、16.1萬頭、50.1萬隻、 868.1萬羽,肉類總產量達34.75萬噸,全市畜牧業總產值達到104億元。

種好三顆“搖錢樹”、刨出地下“金元寶”、走好特色養殖致富路,打造“6個百億元”高原特色產業,集中詮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在“守初心、擔使命”主題教育實踐中,昭通市打造“6個百億元”高原特色產業的生動實踐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雲南網記者 楊之輝 通訊員 朱德華 胡華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