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华茶和支援抗战

原标题:保护华茶和支援抗战——普洱茶的十五个重要历史发展节点(五)

保护华茶和支援抗战

下关同庆茶庄注册的下关沱茶景象商标

第十四个节点:保护华茶,扩大生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帝国主义以茶叶作为侵略手段,对西藏进行经济入侵并挤压华茶,云南茶业参与保护华茶之战,成为普洱茶历史发展第十四个重要节点。

这一时期,英法列强垂涎于普洱茶的巨大销量和高额利润,对普洱茶利益进行种种劫掠,并通过茶叶对西藏进行入侵分裂活动。

云南紧邻西藏,滇茶以“浓、强、鲜”的特点著称于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备受藏区人民青睐,具有很大市场。一直企图分裂西藏的英帝国主义早就对普洱茶利益垂涎三尺,通过其东印度公司大规模组织印度茶倾销西藏,其目的一方面是争夺茶利,另一方面是借机达到分裂中国领土、掠夺中国经济之目的。正如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指出:英帝国主义曾经从印度侵略中国西藏,妄想割断藏族人民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以茶作为侵略手段之一。

早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随着英帝国主义对西藏侵略的加剧和《中英印藏条约》的签订,英国便在中印口岸亚东开埠通商,英印茶叶开始源源不断地倾销西藏,这不仅严重冲击了中国的边茶贸易,而且对四川、云南的茶叶生产也造成威胁,导致华茶特别是川滇茶在西藏销量锐减,白银以及藏区土特畜产品大量外流,遭到西藏僧俗各界及川滇爱国民众的抵制和反对。

为抵制英印茶,保卫中国茶包括藏族人民热爱的普洱茶,云南各界掀起爱国行动,先后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前身)、云南省思普企业局、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顺宁(今凤庆)实验茶厂、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宜良茶厂。另外,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佛海茶厂(今勐海茶厂)、下关康藏茶厂(今下关茶厂)等。上述机构加大制造藏销紧茶等。如当时昆明复兴茶厂主要任务是用勐库和凤山茶为原料,加工名牌“复兴”沱茶销往西藏。下关茶厂则直接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和康藏商人代表蒙藏委员会委员格桑泽仁订约,共同出资15万元,专门生产销往西藏的大众紧茶等。勐海茶厂同样主要生产紧茶销往西藏。当时勐海很多爱国人士积极投入保卫华茶的行动,如李佛一先生大力收购和加工紧茶,通过马帮商号销售到西藏各地,并设法出口缅甸、印度。

滇、川、藏爱国民众为保卫中国茶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中国茶业的地位,还进一步提高了普洱茶的品质,并揭开了近现代普洱茶生产走向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盛大篇章。

第十五个节点:出口创汇,支援抗战

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茶马古道一度成为中国南方唯一的陆路对外通道,普洱茶业出口创汇、支援抗战并得到新的发展,这是普洱茶历史发展的第十五个重要节点。

抗日战争时期,因日军的封锁和滇缅公路阻断,茶马古道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茶叶贸易的增加进一步催生了从六大茶山、普洱、临沧、巍山、下关到大理、喜洲、鹤庆、丽江、中甸、德钦的大量商帮,促进了茶马古道沿线商业集镇及交通网络的崛起。一时间,国内外商贸云集,有北京帮、四川帮、青海帮和云南帮上百家大商号进驻拉萨。云南丽江、鹤庆、喜洲、德钦、腾冲等地商帮,在拉萨设立商号40多家,其中丽江商号就有20多家,且大都在八角街附近繁华地段。西藏的各个边境口岸和周边国家的商业城市,都有中国人开的商号,云南李达三的“达记”在加尔各答有分号。在这些商贸重地,都有迪庆、丽江、鹤庆的马帮前来接货。

1938年,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和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人员,来到热带雨林深处的西双版纳勐海,勘察茶山,引进设备,创建茶厂,出口茶叶赚外汇来支持抗战。范和钧先生在《创办佛海茶厂的回忆》中写道:“佛海是藏销紧茶的重要产地,紧茶是藏胞一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销藏紧茶每年为数可观。紧茶制作后,俟季节性马帮到来,便可装驮起运。先到缅甸景栋、岗己,转火车到仰光,搭轮船到印度加尔各答,转运至中国西藏边境成交。”

抗战时期茶马古道上的商业运输,与“驼峰”航线空运相配合,对中国的抗战起到积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