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无论是在元代还是在中国书法史乃至中国文学艺术史上,赵孟頫都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在艺术评判与封建伦理的双重标准下,赵孟颗成为书法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而他的著名论断“用笔千古不易”,又使得后世见仁见智,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一切,都凸现了他在书法史中的重要地位。赵孟颗是在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特殊地位的历史人物,对他艺术生命的评判,应该注重从时代与个人的互动中去做全面客观的分析与把握,以避免过去一些只注意对个人因素的透视而忽略历史背景因素的谬解与偏见。

行书《洛神赋》是赵孟頫书风鲜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的作者是曹植,他以神话中关于宓妃的情节,通过联想,塑造了洛神这个美女形象,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笔柔美清新。赵孟頫以同样柔美、圆润的笔墨作书,如合符契。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洛神赋》是赵孟頫47岁时创作的。这篇赋共900余字,以小字行书轻松写来,风流飘逸,有晋人风采,展示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心领神会。赵孟頫是为世人公认的集王羲之书法之大成的书家,这篇《洛神赋》浸润了《兰亭序》的韵致并且有所发展。

当要欣赏赵孟頫书法的美,要领略这位“美人”的万般柔情,则非《赤壁赋》莫属。赵孟頫的行书巅峰《赤壁赋》取自苏轼的苏轼的千古名赋《前赤壁赋》以及《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长卷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原大高清宣纸,尺寸:250*31cm

如果说苏轼的《赤壁赋》是华美恣肆,如风涛江河,极尽文辞的多彩和情感激昂,最后体味“物与我皆无尽也”。那么赵孟頫的行书《赤壁赋》更像是一种对话与呼应,两代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命运关照。

只是不同的是苏轼的《赤壁赋》像北方男子般的雄健开阔,而赵孟頫的心境则如同婉约的知音和佳人,像一瞬的芳华与寂寞,被秋风所吹拂,不激不历、温润娴雅,如同瓜熟蒂落的清明。

而在《洛神赋》中,赵孟頫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同样得晋人风韵,尤其是呼应了王献之《洛神赋》的精神,妍美洒脱,圆润灵秀。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洛神赋原大高清宣纸,尺寸:180*31cm

自北朝以来,

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写经,

或雇人写经以为功德。

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

赵孟頫用行书写《心经》,

在写经史上是一个创例。

赵孟頫所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只一本,此册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明本,号中峰,元代高僧, 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甚恭。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心经原大高清宣纸,尺寸:85*31cm

可谓流动中带有坚实之步,外似柔美而内实坚钢,淬火般闪亮。而通篇的连缀,以气贯通,如老僧禅定。从《心经》的行文用笔可以想见当时的赵孟頫内心是超然圆润的,这也是赵于书法和人生的修为。

赵孟頫:如何取法古人

赵孟頫行书流畅婉转,华贵大气,尤其《洛神赋》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可以这样说由赵孟頫《洛神赋》入手,不光可以打好基础,还能直抵右军笔意。

赵氏书法追慕古意,随兴而作,恬淡性情不言自出。虽没有“二王”的雄强硬朗格调,然而这正是赵孟頫的特色,赵孟頫在“二王”之外开辟了属于赵氏书画的遒媚秀逸格调。让人观之、临之、浸染之,乃是一种平易的美学享受,也是一种和古典对话的绝佳语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