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引言

民國時期,是一個社會轉型期,中西文化大融合,滿眼西學撲面來,民主科學比翼飛。一批批留洋的仁人志士帶回西方文化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碰撞出思想火花,新舊文化融合,推動了新文化繁榮大發展。這個時期,不僅容易產生思想文化大師,在文化傳播的媒體和風格上也出現了千帆競發的別樣風情。

在我們今天現代社會中,文化的大眾傳媒形成多樣化,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傳播形式,且超越時空,迅速傳遞。而在民國時期,由於科技水平的制約,那時候的大眾傳媒主要形式就是報刊雜誌,因此承載文化傳播的期刊雜誌,就成了民國文化領域中最重要的傳媒。

在那個時代,期刊雜誌既是文化界各種文藝思潮的交流,又是文壇上學人之間的學術切磋陣地,同時又是大眾娛樂文化的傳播媒介。在此,筆者從期刊雜誌的不同內容、流派風格、讀者和作者群體分類作以下賞析。

一、宣傳婦女解放和思想啟蒙的女性期刊——追求時尚,引領潮流,喚醒獨立自由的時代新女性。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玲瓏》女性雜誌

1931年3月由林澤蒼在上海創刊,是中國第一本女性時尚雜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停刊,總共發行了298期。當時上海作為全國時尚的標杆城市,在流行、時尚元素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玲瓏》撰稿人多為女性,內容圖文並茂,稿件多由在校女大學生或者已經畢業的女學生創作。作家張愛玲在《談女人》一文中曾經提及該雜誌說:“1931年間的女學生人手一冊《玲瓏》雜誌”,可見當年《玲瓏》在女大學生中深受歡迎的程度。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玲瓏》雜誌以最時髦、最流行的女性時裝形象做封面,是非常吸引眼球的。這本時尚雜誌,以它特有的視覺效果脫穎而出,成為許多人爭先恐後搶購的刊物,特別是年輕人人手一冊,成為青年男女手中的標配信物。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小說時報》文藝月刊

1909年10月在上海創刊,由狄葆賢主辦,以傳播西方文化、改變社會風氣為宗旨,刊登小說、名著雜譯、雜記隨筆等,1917年停刊,共出33期。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雜誌的印刷與封面設計很有特色,民國著名畫家徐詠青是該月刊的美工設計。他有著紮實的西洋畫基礎,水彩畫技巧尤為嫻熟,他設計的封面,名花與美女搭配,中國古典傳統與西洋畫技法相融合。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小說時報》15期封面上那個手中拿著一隻代表民國五色旗的燈籠的女子,被賦予一種新國民的身份,喚醒了婦女解放、追求獨立自由的意識。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民國建立後強調以文化為本,人們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其中女子形象窈窕纖細,又與現代時尚的服飾、髮型搭配,引領城市女性潮流,形成了不同的審美觀念。

二、大眾娛樂的電影期刊、百科畫報——點亮了城市文化新生活,催生了民眾娛樂消遣新方式。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電影演員周旋

動盪年代催生了形態各異的文化新生活,民國時期,電影是大城市市民主要的娛樂消遣方式之一,並且也湧現了一大批有成就的電影工作者和電影藝術家,如周旋、胡蝶、阮玲玉、王人美、上官雲珠、王丹鳳、趙丹、陶金、金焰等。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電影演員趙丹

特別是上海,有著娛樂文化發展的良好社會生態,當時已經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早期電影成為大眾的時髦消遣,上海十里洋場的電影院也成了實業家、文人墨客、青年男女的好去處。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電影走進了城市文化生活,如《小城之春》、《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風雲兒女》等堪稱我國早期電影的經典。電影和城市文化繁榮發展,同時也就催生了電影月刊雜誌的面世。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青青電影》

創刊於1934年4月,由嚴次平主編,是面向大眾消遣娛樂性的影刊。刊登電影內容、影壇新聞、影人文章等,發行量每期都在一萬冊以上,辦刊時間長達18年之久,一直到1951年才停刊,它見證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電影的發展史。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良友》畫報

1925年由伍聯德在上海創辦,是一本大型綜合性新聞畫報,1926年2月創刊至1945年10月停刊,20年間共出刊172期。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這一新聞畫報,如實記載了民國時期形勢的動盪不安、各界風雲人物、社會風貌、文化藝術、戲劇電影、古蹟名勝等文圖並茂的史實,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式大畫報。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當年曾有評論說:“《良友》一冊在手,學者專家不覺得淺薄,村夫婦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甚至在國外都很暢銷,當年凡是有華僑居住的地方都有《良友》,贏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譽。

三、文學刊物如雨後春筍,文藝思潮百家爭鳴——啟蒙思想,傳播新知識,造就了一代文學大師。

民國時期的文壇百花盛開,許多文學刊物相繼問世。啟蒙思想、傳播新知識,各種文藝思潮百家爭鳴。一種刊物如同一面旗幟,招引來可觀的讀者群(現在叫粉絲);一批作者群在各自的刊物上吶喊,傳播著他們的聲音主張。不同的思潮相互碰撞,這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就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流派,如鴛鴦蝴蝶派、語絲派、新月派、論語派、現代評論派等等,如下列舉幾例。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禮拜六》文學期刊

1910年7月創刊於上海,屬於鴛鴦蝴蝶派的期刊,由王蓴農主編。這一流派的作者群隊伍龐大,共有200多文人分散在全國各大城市。主要刊登文言章回小說、舊體詩詞、改良新劇,以及用文言翻譯的西洋小說和劇本。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鴛鴦蝴蝶派

主要指才子佳人、鴛鴦蝴蝶的言情小說派別,特點是面向大眾的消閒娛樂作品。其中,面向大眾讀者消遣的言情小說和即興小說佔很大篇幅。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語絲》週刊

從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至1930年初,歷時約五年多時間,由魯迅、周作人、孫伏園先後主編。主要撰稿人有魯迅、周作人、川島、劉半農、章衣萍、林語堂、錢玄同、江紹原等,以刊髮針砭時弊的雜文、短評、隨筆為主。倡導“文明批評”與“社會批評”,實際上繼承了《新青年》批判舊思想、舊文化、舊道德和鞭撻社會醜惡與黑暗的精神傳統。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語絲派 寫作風格是“語絲文體”,發表的雜文鋒芒銳利、意蘊深刻,體現了《語絲》雜文犀利脫俗的基本特徵。魯迅說最突出的特點是“任意而談、無所顧忌”。

語絲又是一種散文體,一是以魯迅、周作人為代表的銳利活潑的雜文;二是以周作人、林語堂代表的幽默沖淡的小品文。雜文創作是《語絲》作家對現代文學的重要貢獻,共發表雜文500多篇。魯迅的大部分雜文都是發表在《語絲》上。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新月》雜誌

1928年3月《新月》月刊創辦於上海,是五四後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團體,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胡適、梁實秋等一大批有才華、有成就的詩人

賞析民國時期的文化期刊雜誌——“大珠小珠落玉盤”,芬芳爭妍

新月派 因為提倡寫格律詩而獨樹一幟,形成了現代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詩歌特點是堅持表現自我、內心獨白、情境典雅的"純詩"立場。讀者對象主要是陽春白雪的文化人、知識分子層面。聞一多曾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結 語

民國革命,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統治。由於西方勢力湧入,卻又陷入軍閥割據。民國時期,一批批出國留學的仁人志士歸來,心揣家國情懷,救民於水火,秉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引進西方先進文化與科技,進行了有益探索。

對民主與科學的崇尚,成為民國文化的時代之魂。東西方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催生了新文化、新觀念、新女性,同時也培養了大批文學新人,造就了一代文學大師,推動了中國新文學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