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主動性,哪有什麼理所當然


孩子的主動性,哪有什麼理所當然


我家有一枚7歲的可愛男寶。開學上二年級,今年是孩子第一個暑假。


之前的每個暑假因為孩子沒有上學,時間比較多,所以之前的每個夏天我都會帶孩子到外公外婆家渡過大半的時光。


在放暑假之前,作為老母親的我早就開始著手暑期計劃,當然也尊重了孩子的意見跟孩子約定好了準備實施。


孩子的主動性,哪有什麼理所當然


一、願望是美好滴


娃的第一個暑假生活就這樣悄然開啟了。


剛放暑假首先讓娃放鬆了三天,第四天正式拉開了帷幕,早上娃如期在約定的時間起床,吃過早餐休息十分鐘,開始按約定的時間表開始執行。


第一天娃感覺很新鮮,按照約定如期完成了學習任務,自己還小有成就感,跟我擊掌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我也及時鼓勵和表揚了他,老母親心想今天第一天開了個好頭,接下來應該會比較順利。


可我高估了自己,高估了娃。


前幾天在我的旁敲側擊下,按照如期完成了各項學習任務,放假後一個星期因為計劃臨時有變動,我帶娃回外婆家小住一段時間。


娃一到外婆家,那完全放飛了自我,每天早上一睜眼就問:“媽媽,我們今天去哪裡玩啊?”


好吧,我心想剛來先讓你玩好了我們再開始學習。


這時,娃自己主動說:“我們上午出去玩,下午回來開始寫作業,閱讀。”


你以為孩子回來就寫作業了嗎?


呵,naive!


等玩過回來孩子自然是沒有任何要寫作業的意思,坐在沙發看著電視、吃著零食不要太嗨。


老母親一看這情形,心裡各種情緒湧上心頭:這孩子怎麼回事,玩也玩了,自己答應的事情怎麼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於是,我就每天各種提醒督促,孩子被我催得很累,感覺我們倆似乎陷入了作業這個僵局。


孩子也漸漸變得對學習沒有動力,總是被我被動的推著往前走。


每天也似乎只是為了完成我交給他的任務。什麼時間該幹什麼完全沒有概念。


作息時間全亂套,慢慢滴他甚至跟我說:“暑假不就是玩的嗎?媽媽你給我搞那麼多作業幹嘛啊?我以前上幼兒園的時候不都沒有作業的嗎?”


這娃是還在懵圈中,還在期待幼兒園時期的暑假快樂時光!難道又是老母親焦慮了嘛,還是我沒有適應過來?


孩子的主動性,哪有什麼理所當然


二、讓願望變成現實的美好

從外婆家回來我們都休息了兩天,在這兩天沒有作業沒有學業要求的狀態下,我發現我和孩子都是最放鬆自我的時刻,一起玩遊戲,娃陪我廚房做飯,幫忙摘菜,和孩子之間那種情感的鏈接讓我突然意識到:這就是當下最好的狀態!


就這樣陪娃玩到第五天的時候,娃突然問我:“媽媽,我今天是不是應該寫作業了?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我說:“那寶貝你是怎麼安排的呢你有什麼想法呢?需要媽媽的幫助嗎?你說來聽聽,我們一起討論一下好不好?”


寶貝:“媽媽,以前不都是你幫我訂計劃的嗎?我不會怎麼辦?”


我:“我家寶貝是最棒的收拾小能手”,那你想不想做計劃小能手呢?


孩子一聽來了興致,於是我開始教他怎麼定小目標,小計劃。


計劃定好之後,我告訴他:“這個是寶貝自己計劃,每天具體怎麼安排的都由你來決定怎麼樣?”


孩子睜著萌萌噠的大眼問我:“媽媽,是真的嗎?都由我自己安排嗎?”


得到我的肯定回答之後,他開心的在床上打滾:“耶,明天我自己定計劃了!”


娃早上起來就吧啦吧啦的告訴我,他今天的計劃,看書,學習,玩耍,看電視分別怎麼排序滴。


我說聽起來很不錯,真情流露的說:“你第一次做計劃就這麼能幹了,把學習和玩耍的時間安排得很完美,看來我們家的小盆友很快就能變成“計劃小能手”了。”


得到肯定和鼓勵的娃你們猜會怎麼樣呢?


這個時候就得看看媽媽是否真的能堅持完全放手了!


因為小孩也都很聰明,媽媽說了讓我自己安排,這一切都是真的嗎?娃其實也在悄悄滴試探我們是否真正的給到他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在這過程中,我家娃有時也會出現計劃趕不上的時候,媽媽內心其實也有過波瀾。


但是我選擇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看看自己到底關注的點在哪裡?是更愛孩子還是更愛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也想看看孩子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相信很多媽媽第一時間,不加思索的回答,都是那當然是更愛孩子了,媽媽找不到答案的,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


在這過程中孩子慢慢發現媽媽似乎真的已經放手了,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會跟我商量怎麼安排更合理,他自己居然學會了總結。比如,“媽媽你看我昨天計劃是先出去玩的,但是我一玩不小心超過了時間,回來我發現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但是媽媽,我昨晚也還是堅持完成了,也還算不錯對吧?”


我說:“對啊,你堅持過後你是什麼樣的心情?”


娃說:“很開心。明天我要把計劃改一下,然後給你一個驚喜好不好?”


當時老母親一把辛酸淚啊,不比黛玉的辛酸淚少,只是更多的是喜極而泣。


這娃似乎開竅了哎,終於知道為自己負責了!


我漸漸發現給了孩子充分的愛與信任,正面的引導,孩子的潛能真的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孩子的主動性,哪有什麼理所當然


三、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


我家孩子有個習慣:他每天習慣早起,而且只要他起來之後會把家裡所有人都喊起來。


我和老公都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讓他不要吵我們總是不聽呢?


以前的週末的早上都是我們被吵醒,然後心情不好企圖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直接讓娃不要發出聲音。


但其實,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看到孩子的情緒,以及情緒背後的動機。


後來在某一個又被娃吵醒的清晨,我不是像往常一樣兇孩子一頓,而是花了五分鐘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然後問他:“寶貝起來了為什麼要來喊爸爸媽媽,是不是你起得早沒事幹想讓我們陪你玩對不對?”


孩子委屈地點點頭告訴我:“是的。”


我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無聊,很想爸爸媽媽陪你玩,可我們還沒休息好,等我們休息好就陪你玩,你現在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我家愛閱讀的“閱讀小能手”早上可以看看書,或者玩會自己的玩具對不對?等我們醒了就陪你好不好?”


有時真不是孩子故意鬧騰,我們只有更好的去了解孩子得需求才能給出合理的引導。


從這以後,孩子每次自己先醒來都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默默地看書,或者一早起來開始寫作業,畫畫。


還有一個小細節,我家娃很喜歡畫畫,之前有時讓他寫作業的時候他也在畫畫。


被我說過幾次之後,突然有一天娃把房間門關起來了,把自己關在房間畫畫,也拒絕給我看他的畫。


自從我把學習生活的權利給了孩子,給了他充分的信任與自由,孩子現在居然會告訴我他畫畫的內容、想法。當然關門的事情也沒有過了。


閒暇時間,我邀請娃和我一起包餃子、包包子,娃很享受這個邊學邊玩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有了媽媽的陪伴,也更願意對媽媽敞開心扉了。


主動要求學習洗碗,以前我可能會覺得孩子還小,洗不乾淨或者把廚房弄得亂七八糟。


但是回想我們小時候,不也是在不斷地嘗試過程中得到成長的嗎?不給孩子參與進來的機會,他又怎麼會成長呢?


週末帶他參加各種免費的公益活動,讓他體驗不同的生活,開闊眼界。


這個暑假從一開始的酸爽到現在的和諧,最關鍵的還是家長得學會覺察孩子的情緒,才能更加懂我們的孩子。


作為家長,首先自己要先穩住自己的心,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孩子的主動性,哪有什麼理所當然


四、生活會更美好


我發現我這一不小心又培養了一個閱讀小能手,收拾小能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感覺我娃突然就長大了。


把學習和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孩子在這種輕鬆,被信任的環境下正在茁壯地成長,也變得更加熱愛生活。


我也稍作了一下經驗總結,暑假其實是最好的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自我負責的機會,有大把的時間和空間可以應用,這點是開學之後無法滿足的,有如下幾點注意事項:


信 任

這是親子關係的基礎。一方面是孩子信任我們,另外也是我們信任孩子,而且父母的信任更應該是最先的。


信 心

孩子對於計劃對於安排,對於看電視等等都是蒙圈的,是真的不會,需要手把手的教,同時讓孩子看到自己能做到的信心。


培 養

任何事情都是從小到大的,沒有小的能力培養,哪裡有大的成果出現,孩子成長都是父母手拉手培養出來的。


鼓 勵

從暑期培養孩子中,我更發現不斷的鼓勵對於孩子的重要性,計劃小能手,家務小能手等等對於孩子非常有效果。


堅 持

一切的方法貴在堅持,中途也發生過很多讓我覺得堅持不下去的事情,但正如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一樣,堅持才會有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