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春天白生生,秋天水圪洞。下種不捉苗,有苗無收成。春分到立秋,種了又重種。連種四五次,只收二三成。”這是昔日賈家莊的真實寫照。賈家莊地處晉中平川,位於峪道河、向陽河、禹門河三條河流的下游,地勢低窪,歷史上是一塊有名的鹽鹼灘。

面對一窮二白的現狀和嚴峻的自然條件,賈家莊村支部和村委會堅持從實際出發,團結和帶領全村群眾,用滾雪球的方式去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現在看看,寬闊筆直的迎賓大道,漂亮整齊的住宅樓群,莊嚴優雅的文化廣場,水闊林密的生態公園……今天的賈家莊,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這個一無礦產資源、二不在大城市附近的平凡村莊,是如何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呢? 憶往昔,那些為溫飽打拼的艱難歲月,一起來回憶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的故事。

1、集中力量辦大事,治水改鹼攻堅克難

1950年,賈家莊村村支部剛成立,支部書記就帶領幾位村民組建了互助組,集中力量辦大事,同心協力搞副業。兩年後,辦起了全縣第一個初級農業合作社,社員的糧食增產、收入增加。1952年冬天,支部書記賈煥星等人面對豐收的喜悅沒有滿足,也沒有止步。他帶領支部一班人進行認真研究,認為賈家莊村要想再向前發展,必須首先征服橫在村裡的鹽鹼灘。經過多次討論,大家一致決定開發鹽鹼地。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他們決定集中力量辦大事,合作社抽調了30個最強的勞動力拉犁耕地,100個勞動力用钁頭刨地。用4天時間,300畝地全部翻過並下了種,最終喜獲豐收。一時,“百把钁頭鬧革命”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他們連續多年苦幹實幹、不屈不撓,硬是把2000多畝鹽鹼灘變成了高產穩產良田。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賈家莊改鹼治水取得成功後,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畝產由1952年的183斤大幅提高到1958年的341斤。”該村80多歲的農民老王對此記憶猶新。生產條件改善後,如何進一步增加集體收入,又成為大家面臨的新課題。1958年,賈家莊突破單一經營糧食生產的路子,先後開辦了粉坊、豆腐坊、酒坊、醋坊、油坊、飼料加工坊、碾坊、磨坊“八大坊”,隨後又相繼發展了飼養、運輸等23個項目,逐步形成了農業、副業、畜牧業再到農業的良性循環,使賈家莊農林牧副各業得到了很好發展。到1965年,賈家莊多種經營收入達到7萬元,全村經濟總收入超過42萬元。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2、賈家莊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還得益於科技創新

他們從一個個簡單的玉茭擦板、木輪車做起,逐步成立了自己的農機修配隊。三齒耘鋤、追肥耬、手搖脫粒機、鍘草機、碾米機等一件凝聚著賈家莊人智慧的實用農機具,參加了1965年舉行的全國農業機械展覽。到20世紀60年代,賈家莊大力發展機械化名揚全國,成為全國農業機械化的一面旗幟。20世紀7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受到國家嘉獎。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多種經營發展起來後,村集體有了錢,不僅使農業擴大再生產有了資金,還讓村民穩定收入有了保證。在當時農村經濟十分困難的情下,賈家莊能在春、夏、秋三季向社員預支現金,人均年分紅150元;年終分配時,社員參加集體勞動的收入全部能及時兌現。“逢年過節,社員們還能從集體領到粉條、豆腐、豬肉等農副產品。這在當時比較困難的條件下,絕大多數農村是做不到的。”一位83歲的老人滿臉笑容地說。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3、雙層經營共同致富,農工商全面發展實現億元村

農村發展也需要不忘初心,不斷傳承。1976年,那利民當上了村支書,他堅定不移地帶領村民共同致富。1979年,經過統一全村幹群的思想,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堅持從本村實際出發,該“放”的放、不該“放”的堅決不放,創造性地提出了“三田到戶、五統一、一集中”的雙層經營聯產承包責任制方案。村集體全面推進農田林網化、種植科學化、作業機械化,全村呈現出“六七十畝一方田,一路兩渠四行樹、田林路渠四配套,渠成網、地成方,道路筆直樹成行”的面貌。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為進一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那利民響亮喊出“虧了我一個,富裕全村人”“個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オ算富”“不當百萬富翁,要建億萬富村”的口號,帶頭把個人興辦的企業獻給集體、把承包的土地退給集體,集中精力為集體辦企業、為群眾搞服務,帶動了其他幹部。他們還充分利用廢棄的老堆攤、舊場地,集體興辦花卉場、食用菌場、副食品加工廠、飼料加工、養豬場、養雞場和甲魚溫室養殖場等,形成“農”字號產業一條龍,農業現代化初具規模。僅1986年一年時間,賈家莊集體企業就發展到11個,上交集體利潤也由承包時的1萬元增加到10萬元。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1986年後,賈家莊集體企業滾動發展,陸續興辦塑料廠、編織袋廠、木器廠、農修廠、造紙廠、印刷廠、煤氣灶廠、入造大理石廠、焦化廠、激光全息防偽商標項目、二茂鐵化工項目等20多個企業,初步形成了集體經濟唱主角、個體經濟作補充的農村經濟新格局。“20世紀90年代初,賈家莊在集體經濟的帶動下,實現了億元村的奮鬥目標。”該村黨委委員範玖深說。

憶往昔,農民為生活打拼的艱難歲月,百把钁頭“鬧出”億元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