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牙刷及其背後的 百億市場

有數據顯示,在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差不多每100個消費者就有30-40個消費者使用電動牙刷,而每100箇中國消費者只有2個使用電動牙刷。


電動牙刷在歐美國家早已是尋常的口腔護理用品,而近年來,隨著國民口腔護理意識的提升,多元化的口腔護理產品也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口腔護理市場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一根牙刷及其背後的 百億市場


市場空間雖然很大,但是市場與消費者也需要去培育。以淘寶商家同同家為例,2015年,電動牙刷剛起步,店鋪年銷售額50萬;2016年轉入推廣期,年銷售額150萬;2017年進入成長期後,截止到今年9月,銷售總額達到260萬。


從零到有,從一到萬,數字雖有明顯變化,但成長的過程仍然漫長。同同家電商運營總監李駿頗有感觸的說道:“電動牙刷市場雖然大,但是想要深耕,卻沒那麼容易。”


400億的市場,95%消費者待開發


2012年,受外貿出口訂單減少的影響,一大批外貿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國內市場。在感覺到國內逐漸增長起來的消費力後,不少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產品與定位,尤其在電商快速發展的時期,試圖通過“觸電”實現早日轉型。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做起了電腦周邊的產品,譬如音響。”同同家的設計總監劉雄對記者表示,當時的音響雖然很火,但是大家都一窩蜂地湧進去,“市場反而是一片混亂。”


一根牙刷及其背後的 百億市場


在經歷過多次產品轉變之後,同同家決定把產品轉向電動牙刷。“這一次的轉變經過了調研,從當時的市場情況來看,國內的電動牙刷市場佔有率不到10%,增量很大。”劉雄說道。


“我們店鋪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江浙滬一帶,以上班白領人群為主。”同同家電商運營總監李駿表示,從2012年做電動牙刷的線上銷售,用戶購買一般有兩種心態。“第一種是嚐鮮;第二種是為了美白。”


國內電動牙刷的流行是從線上到線下逐漸發展的過程,而且國內大部分消費者的口腔護理意識仍未普及到位,電動牙刷的市場仍然是處於等待開發與培育的階段。


在李駿看來,從幾元到十幾元一支的手動牙刷,直接升級至幾百到上千元不等的高客單價的電動牙刷,會使得95%未使用過電動牙刷的大眾消費者望而卻步,因此“高價位”的電動牙刷可能難以承擔推行口腔普及教育的重任。


“客單價在二三百元的電動牙刷還能勉強被大部分消費者所接受。”李駿表示,商家想要做好市場,首先得讓消費者買得到、買得起、願意買。


從用戶在店鋪評論區的內容來看,用戶更關注產品是否好用及牙刷的清潔力。李駿說道:“從2012年至今,店鋪在發展的過程中,踩過不少坑,產品也經過了多次迭代。”


時間回到2012年,“那時做國內電商是無奈之舉,此前每年做外貿都有1000萬的出口。”劉雄表示,在外貿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一批原本從事外貿的人員做起了國內電商。


無奈之舉下也面臨困難重重,一方面是沒有電商的運營經驗,另一方面是產品也遭到了挑戰,早期的產品不成熟故障率較高。幸運的是市場還處於藍海,在經歷過試錯與挫折之後,同同家更加註重產品的研發。


一隻電動牙刷想要好用且好賣,從產品本身來說,電動牙刷必須防水,此外手握的舒適感、電動馬達和清潔力度也是尤其重要。別看電動牙刷如此小,“但是企業每年在技術上的投入就有三百萬。”李駿說。


一根牙刷及其背後的 百億市場


有觀點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牙齒健康,傳統牙刷市場也正在迎來一場“智能化”變革,從手動向電動的轉變正在成為新的行業趨勢。而且相比以往,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重視牙齒健康情況,潔淨度成為了用戶關注的第一要素。為了提高牙齒清潔效果和刷牙效率,電動牙刷品類也正日益成為消費者牙齒護理的重要選擇。


外資品牌領跑,本土品牌亟需發力


市場蛋糕雖大,但是想分到一杯羹卻很不容易。在本土市場上,早期雖有部分品牌涉獵電動牙刷領域,但始終難以與外資品牌形成有效的競爭。從電動牙刷的市場來看,電動牙刷的銷售渠道多聚焦在電商,而且市場份額一度被外資品牌所把持。


記者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電動牙刷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主要集中在飛利浦、博朗等幾個國外名牌,這些老牌的電動牙刷製造商,在電動牙刷市場佔有大半的江山。


近年來,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消費者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趨向於跟隨潮流使用產品,追求最尖端科技的口腔護理品,這一點在一線城市尤為明顯。隨著電動牙刷巨大的市場增量被業界看好,勢必會吸引更多品牌紛紛進駐。


“年齡層主要是18歲至35歲,現在每月的單品銷售能達到3000萬左右。”李駿表示,在電動牙刷成藍海後,很多品牌都想分一杯羹,但能做好真的很難。劉雄說道:“單從電動牙刷的外包裝來講,有遮光漆、底漆、金屬粉、色澤層、觸感漆等多道工序。


而且要讓用戶的手握感比較舒服,至於防水則是必須要達到的標準。”經瞭解,為了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同同家的產品也經歷了多次迭代。“在產品的使用上也是根據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刷頭。”李駿解釋道,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的刷頭。“日用型刷頭,適合口腔狀況良好的使用者;敏感性刷頭,適合初次使用者;強效去漬型刷頭適合口腔殘漬多、清潔難度大的使用者。”


一根牙刷及其背後的 百億市場


目前,隨著一二線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消費者要求更高的刷牙效率,消費者追求更深層的清潔效果,同時保護牙齒牙齦無損害。一位用戶在購買同同家電動牙刷產品後寫道:“牙刷用得很舒服,顏值很高,而且使用時噪音比較小,牙刷頭波動挺好的,提醒換區功能不錯,可以保證刷牙清潔度。”


據瞭解,同同家除了在產品下功夫外,還有接地氣的營銷策略以及精準的產品策略。“我們也會和線下的口腔診所、商超進行合作。”眾所周知,電動牙刷之所以接受度不高,原因還是消費者的普及教育程度還不夠。


品牌想要撬開這個市場,就必須提升消費者的口腔護理意識,在營銷上很注重對消費者意識的培育。“市場很大,蛋糕很誘人,但是誰也不可能一口吃下來。對於商家來說,在培育消費者認知的同時還是要做好產品。”李駿說道,畢竟,最後的競爭還是要落地於產品,“要讓消費者願意為你的產品買單,品質尤其重要。”


此外,近年來,隨著智能硬件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良品不斷湧現,“智能牙刷”也開始出現。加之資本的入局,從行業表面上看尤其火熱。誠然,與手動牙刷相比,電動牙刷在清潔方面更為高效。但是,電動牙刷在國內之所以“小眾”與國人的觀念密切相關。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電動牙刷代替手動牙刷是趨勢,但是“智能牙刷”能否真正實現大面積普及,還是值得商榷。而且從市場上的部分電動牙刷產品來看,對用戶的深入需求並沒有進行積極的響應,依然存在諸多痛點。


譬如噪音大、易入水、刷毛分叉、震動力度小、刷頭易掉、掉漆、膠圈易發黴等現狀。在劉雄看來,現階段的產品智能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用戶使用你的產品比較舒服,而且容易接受。畢竟,這個市場是不斷培育、發展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