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发现千年古墓,挖到一半却集体撤退,到底发现了什么?


据《太平御览》中记载:“《图经》:周宣政二年(应为周宣政元年,578年)破陈将吴明彻,迁其人于灵州。”郎茂指出:“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这就是”塞北江南“的由来。

塞上江南,初名为“塞北江南”,最早指今宁夏北部黄河河东灌区,即今宁夏吴忠市一带黄河灌区。而今则泛指宁夏黄河平原。

宁夏发现千年古墓,挖到一半却集体撤退,到底发现了什么?

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个关于古墓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宁夏!

宁夏地区历史文化丰富,出土古墓众多

宁夏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并且还处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台地同蒙古大漠相接壤的过渡地带,甚至就连黄河也都贯穿其间,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因此在早在很久以前,这里便是有人类的祖先居住了。

也正因如此,宁夏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很多神秘古墓也都是在此发掘出来的。

宁夏的考古发掘,始于水洞沟遗址发掘,至今已经发现了各类遗址以及墓葬多达2000余处,其中涉及了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北朝隋唐时代以及西夏时期等。

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便是宁夏的一座千年古墓,与以往的考古不同的是,这次考古队在进行发掘工作时却出了变故,不得不慌忙撤退,让军队过来支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宁夏发现千年古墓,挖到一半慌忙请军队支援

在1983年的时候,考古专家在宁夏固原县的南郊一带的农田中,发现了又十余座三米高的土堆,在看到这些土堆之后,专家们就开始猜测这应该是古代的贵族墓葬群。

宁夏发现千年古墓,挖到一半却集体撤退,到底发现了什么?

对于这个发现,考古专家是十分兴奋的,于是在申请了之后,考古专家们便选择了一处被破坏最严重的地方,开始对古墓进行发掘。而在考古前期,一切的进展还是十分的顺利的,因此很多墓中通道也就被考古专家清理出来了。

不过,就在他们正准备进行下一步工作时,天色却忽然变了,不一会儿竟然还下了一场罕见的冰雹。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冰雹并没有造成什么破坏,反而使得四周墓道上的壁画得以重现人间,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意。

考古专家于是便对壁画进行了仔细研究,他们据此断定,墓主人极有可能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将军,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展,但是想知道墓主人的更确切信息的话,则需要继续挖掘才能得到揭晓。可就在考古队挖掘到一半时,古墓竟忽然发生塌方!所幸考古队察觉及时,很快就撤退了出去,因此并没有人员伤亡。

随后,考古专家便联系了当地相关部门,希望派遣军队前来支援。于是,当地政府调来了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帮助考古队专家们清理了沿途的障碍。

古墓清理完毕,发现有盗墓痕迹

在军队的协助之下,考古专家终于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便将古墓清理完了。

而在发掘时,从后甬道所清出“北周柱国将军河西公墓铭”以及“魏故李氏郡君之铭”墓志石两合,也证明了墓主人是西魏、北周时期原州刺史李贤及其妻长城郡君吴辉,两人合葬于北周天和四年。

宁夏发现千年古墓,挖到一半却集体撤退,到底发现了什么?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该墓早年时曾被盗掘。并且,原本有40多个壁画,但因为塌方的缘故,只留下了在过洞前墓道、过洞以及天井两侧有持刀侍卫壁画,以及过洞与甬道口上方壁面绘有设斗拱的门楼图,再加上墓室门两侧前壁,与左、右、后壁绘用框格分隔的侍女、伎乐壁画共二十幅,但是其中大部都是残损,漫漶不清。但好在其墓室的结构基本保存完好。

墓中文物众多,两件国宝级文物令专家惊讶

除了壁画之外,考古队一共从墓地里面挖掘出了770件历史文物!

而从甬道与墓室清理出半模制彩绘陶俑,一共有二百五十五件,其中有镇墓兽、镇墓武士、具装甲骑俑、骑马女官俑、吹奏骑俑、骑马俑、笼冠俑、文吏俑、武官俑、风帽俑、胡俑以及女侍俑,还出土了陶家畜及陶灶、井等模型,以及陶器、金银器、铜铁器、玉器、玻璃器与各色料珠等。

其中,最让专家感到惊奇的是两个国宝级的文物!

这两个国宝级文物其中一个是“鎏金银壶”,大约有1500年历史,鎏金银壶是属于典型的中亚萨珊王朝的工艺品,所以上面的图案,有一定的西方元素,是研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

而另一个文物就是“玻璃碗”,这是从波斯来的东西,其价值相当的高。在不断挖掘的过程之中,专家也确认了墓主的真实身份,他就是北周柱国大将军李贤,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将军,所以他死后,墓地里才会放置有那么多精美的文物,给专家研究北周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宁夏发现千年古墓,挖到一半却集体撤退,到底发现了什么?

小结

李氏族众虽然手握兵权、权重如山,但是在那武力横行、动辄便废君自立称王的动乱年代里,李家子孙上下却坚持儒家操守,他们忠君、报主,无一人有僭越之心!可怜的是,最终因在战争中去世的李贤,在其死后却还要经受盗墓者的侮辱,不禁令人感到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