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作為我國上古王朝的夏、商、週三代,夏朝因為年代過於久遠而模糊不清,商朝因迷信鬼神而神秘詭異,周朝因為講究禮儀、重視人文從而得到了後世王朝的推崇。周朝享國八百餘年,歷經三十二代,產生了三十七位王,周朝前後延續這麼長的時間,也是後世朝代所尊崇的一個原因之一。

隨著周朝國勢的變化,周天子也從有名有實變成了有名無實的傀儡天子,因此後人將周朝分成了以現在西安為都城的西周、以現在洛陽為都城的東周。而東周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被後人分為以大國爭霸為特徵的春秋時期、以合縱連橫為特徵的戰國時期。然而無論在哪個時期,周朝一直是後世王朝所尊崇的一個王朝。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周朝對後世王朝的三大影響

周天子滅商之後大肆的分封諸侯,將周室貴族、有功之臣、上古帝王的後代以及親周的勢力全部分封到各地做諸侯。據統計,周天子初期就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國,在當時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利的情況下,分封諸侯使得周王朝夠長久的處於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之。而周朝的封建諸侯,也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字面化解讀一個特徵,也就是說周朝是字面意思上最符合封建王朝特徵的朝代。

周天子在分封諸侯之後,為了確定諸侯與天子之間的區別,通過“制禮定樂”來規範整個社會秩序,進而形成了周朝的政治文化。這一整套的禮儀制度確保了社會的穩定,各個階層的人做自己該做的,周天子可以鑄九鼎,諸侯要是敢於鑄九鼎,天下諸侯便會共同討伐。春秋時期的孔子所說的“禮樂崩壞”,就是批評春秋時期的各諸侯國喪失了社會秩序,導致了諸侯之間的征伐不斷,給底層民眾帶來了戰亂的禍害,可見周朝所制定的政治文化對後世的影響頗深。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最為核心的就是“農業”“儒學”,周朝繁榮的農耕文明使得周朝能夠長時間的處於國泰民安之中,也正是周朝“以農為本”的國策影響到了後世的其他王朝。在我國封建社會中,“重農抑商”一直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特徵,也正是“重農”讓我們有了“尊老”的傳統,因為老者有著豐富的農耕經驗,“尊老”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重農”,由此也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像“尊老愛幼”這樣的傳統美德。

在儒家觀念中周朝就是一個典範,孔子之後的儒家都將周朝的禮儀制度推崇為樣板,他們進行的“託古改制”就是想恢復周朝的制度,後世很多王朝都受此影響,他們的一些政策或多或少都有著周朝制度的影子。因為周朝在儒家心中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而後世王朝大多以儒學來治國,以至於後世很多王朝就拿

“周”來作為自己的國號,比如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武則天時期的“武周”,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周”字的含義

甲骨文與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上的

“周”字,“那縱橫的線條象徵著界劃分明的阡陌,阡陌中間的四個小點則象徵著田裡的莊稼 ”,這就是“周”字給我們最具體的象形的意義。

“周”這個字在不同時期的甲骨文中有兩種寫法,第一種寫法的特點是邊緣伸展不齊,第二種寫法的特點是方方正正,第一種寫法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田野種禾苗”,第二種寫法我們可以理解為“在田間種禾苗”。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周”字有三種寫法,前兩種的寫法與甲骨文中的寫法相似,最後一種的寫法是在前兩種寫法的下面加了一個“口”

從“周”字在不同時期的寫法我們可以看出“周”字所代表的意思的變化,“從田野種禾”

“從田間種禾”直到“種禾養口”,也就是說在周朝時期“周”字的意思就是“在田間種禾用來養活人口”。在上古時期人民獲取食物的來源除了捕魚打獵或許肉食性食物之外,就是種植莊稼獲取草本性事物,“周”字的最早含義就是開墾土地、種植莊稼、養活人口,“周”字簡單又深刻的詮釋了“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定“周”為國號的原因

周朝之所以選擇選擇代表“民以食為天”“周”字為國號,與周族的祖先“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史記·周本紀》中記載,在今天山西西南部有一個有邰氏的部落,部落裡一個叫姜嫄的女子偶然間看到了一個巨人的腳印,姜嫄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就站在了這個巨人的腳印中,結果姜嫄就懷孕了。因為沒有結婚就懷孕了,而孩子的父親也說不清道不明,姜嫄就收到了族人的指責,於是姜嫄在生下孩子之後就計劃將這個孩子扔掉。

她先是將襁褓中的嬰兒扔到了車水馬龍的街道上,結果街道行駛而過的馬牛車都自動的避開了這個嬰兒,之後她又將孩子扔到了冰凍的冰面上,結果天上的大鳥紛紛落下了,用長滿羽毛的翅膀給這個嬰兒取暖。此時的姜嫄明白了這個孩子的不一般,就決定把這個孩子撫養長大,因為她多次將這個孩子拋棄,就給這個孩子起了“棄”這個名字。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棄在長大之後果然不同凡響,根據《詩經》的描繪,棄自小就喜歡種植作物,他把種麻、種穀、種瓜果等當做遊戲來玩。長大後棄精通於農業活動,他根據土地的不同特性選擇不同的作物來種植,他完善了選種、播種、施肥、除草等農業活動的流程,因此他種植的莊稼產量要比別人的多。之後他遊走於各個部落之間,將自己的農業知識傳授給其他部落的民眾,得到了很多部落百姓的愛戴。

隨著棄的名聲越來越大,堯帝就請棄來負責部落聯盟的農業活動,後來還給了棄一個“后稷”的稱號。在母系社會當中,一個給部落生育最多子女的女子被部落裡的人尊稱為“後”,到了父系社會中,一個部落首領就被“後”,比如夏朝的建立者啟就曾被稱為“夏後啟”。在當時“稷”這個字代表的是穀子,是當時人們的主要糧食,所以“后稷”這個稱號在當時就是“糧王”“農神”的意思。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之後棄的後人所組成的部落就一直負責部落聯盟中的農業活動,“后稷”這個稱號也就一直被放在這個部落的首領身上。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儘管捕魚打獵能獲取能量較高的肉食食物,但也有被猛獸吞食的風險。而開墾土地、種植糧食就成為了獲取食物的最佳途徑,棄的後人就將代表糧食的稷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用來紀念祖先傳授給他們的農業知識。

發展到後期,棄的後人就選擇含義為“在田間種植莊稼,以養活人口”“周”字作為自己部落的名稱,由此周族也就誕生了。之後周族滅商,周人也就將農業生產作為了立國之本,而農業講究遵循相應的勞作秩序,什麼時間種植什麼作物,什麼地方種植什麼作物,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而“周”字中原本代表一條條阡陌的橫、豎線就多了一條條秩序的含義。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總結

周朝的國號“周”向我們展示了它“以農為本”的立國理念,同時也表明了周朝的諸侯,需要像參加農業活動遵守自然規律一樣,遵守周天子制定出來的禮儀制度。世人不遵循自然規律而進行農業活動,便會使得農作物減產導致世人生存不下去,諸侯不遵循周天子制定的禮儀制度,那麼就會導致社會動盪。春秋時期由於周朝國勢衰弱,從而導致諸侯之間不再遵循舊有的禮儀制度,使得“禮樂崩壞”,最終產生了以攻伐為主的戰國時期,而春秋戰國時期,遭受苦難最多的便是百姓。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正是看到了秩序被破壞後,底層民眾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因此儒家一直都將周朝尤其是西周作為理想中的王朝,將周朝的禮儀制度作為後世王朝制度的樣板。秦朝時期儒家們因“郡縣制”的推行,而與秦始皇展開過“託古改制”的辯論,漢朝時期更是開啟了

“皇族”子弟分封為王的先河,形成了“非劉姓而王者,天下攻擊之”的秩序。之後的各個王朝都將皇室子弟分封為“諸侯”,區別只是有無封地,比如明朝的“非詔藩王不得進京”以及清朝的“非詔藩王不得離京”。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世的各代王朝都將周朝形式上的“封建”,轉變為了骨子上的“封建”

國祚時間最久的周朝,為何被後世王朝尊崇?國號“周”給出了答案

商朝亡於商人過度的迷信神秘的鬼神,他們重視鬼神勝過重視民眾,周朝的成功在與他們相信“民以食為天”這個道理,他們重視民眾勝過重視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