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這個問題的確很值得探討。

像我這樣,出身農村,來到大城市奮鬥的農村大學生,還有非常非常多。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朋友的經歷,他來自廣東潮汕的農村。他用親身體會告訴我們,普遍來說,農村孩子想要混出頭,要比城裡孩子付出更多。

與大家印象裡不同,並不是每一個潮汕人都很會做生意,家家都很有錢。

他的童年,沒有玩具,沒有課外書,更沒有零花錢。而很多年少時的玩伴,初中高中就輟學回家,外出打工。

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貧窮,限制了人們的思維,很多父母相信讀書無用論,卻執著於人情關係那一套。

有很多人選擇了逃離,來到廣州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打拼。

可即便是像他這樣,幸運地摸到了大學的門檻,堅持讀完學業的年輕人,踏入社會,一路上也是磕磕絆絆,佈滿荊棘。

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我們農村大學生的發展?其中不乏很多在校成績優異的人,卻在踏入社會後,越混越差?

這個話題或許有些沉重,但卻不得不談。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01

受限於原生家庭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

一場高考,讓待在山溝溝裡的農村孩子走出來,來到了繁華的大城市。

與那些城裡的孩子住一個寢室,吃一個食堂,在一樣明亮的教室裡讀書,讓我們產生了一種你我都差不多的感覺。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得大一軍訓剛結束,我們全寢室一起去到市中心玩。我們走進了商場裡,進了一家耐克專賣店。

當時的我對鞋子一點也不懂,只是覺得每一雙鞋,看起來都是那麼地炫酷。

我看中了一雙紅色的跑鞋,拿到手裡仔細觀察。真的很不錯,真的很好看。出於習慣,我看了眼價格牌:899。

像是被鋒利的刺紮了一下,我慌忙把它放回到了陳列架上。接著環顧四周,刻意裝出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樣子。

那一下,刺痛了我的自尊心。這些鞋子與我無關,熱鬧的街道也與我無關,我彷佛是置身浮華世界的局外人。

另一個室友看中了一雙鞋,讓我們幫他看看好不好看——¥1099。

開學那天的閒聊,他告訴我們生活費是1500,我以為他肯定不會買,但是他卻把電話打給了他開公司的爸爸。

真好啊,那一刻我也想有這樣的爸爸。

回去的路上我不太開心,另一個小夥伴卻更加失落:

他第一次坐地鐵的時候,手裡捏著單程票慌張失措地呆立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過閘機。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有的人晴天也有車,有的人雨天卻沒傘。

每個人的一生,起點並不相同,我們是站在父輩們的肩膀上開始的。

有些坎,沒有家庭的幫助,我們真的跨不過去。

就拿買房這件事來說吧,這是現今大多數普通人命運的分水嶺。

或許很多人覺得買不買房沒關係,租房子也一樣。

但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家」的意義非同尋常。誰真的想30多歲還跟伴侶孩子,擠在狹小的出租屋內呢?

很多城裡的孩子,兩邊父母咬咬牙幫助下付清了首付,面對不停上漲的工資,還款壓力越來越小,生活越來越好。

反觀農村來的孩子,門當戶對的觀念讓他們在大城市很難找到合適的伴侶,買房大多時候只是奢望。

不斷上漲的房租和房價,正一點點地澆滅他們紮根一線的希望,將他們逼向城市的邊緣。

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激烈的社會競爭,將他們推向了殘酷的現實。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02

沒有選擇,害怕冒險

一次次對現實妥協

一個家庭能給孩子最大的幫助,是讓他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擁有自由選擇的底氣。

這樣的孩子是是幸運的,可以在成長過程中不停地試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想學畫畫報個班,想學樂器給你買,留學考研還是工作買房,父母都可以幫你。

而農村的孩子,卻不曾被這樣的好運眷顧,生活從來不是選擇題。

甚至有時候,父母都無法陪你。為了養活一家人,他們遠離生活了半輩子的家鄉,遠離家裡的老人的和年幼的你,在某個昏暗的車間,沒日沒夜的加班。

我們只能跟著爺爺奶奶後面一起生活,燒柴做飯,抓魚抓蝦。沒人可以輔導你的功課,一旦考得不好,下學期甚至都會失去上學的機會。

他們能告訴我們的,就是不斷重複的那句:要努力學習,長大了會有出息。

長大以後會怎麼樣呢?他們也不知道。

他們只知道,讀書才是走出這大山最近的路;只有讀書,才能跳出這家庭世代貧困的無限循環。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大學班上有一個學霸,我經常跟著他後面去準備專業課的考試。

有一天我去圖書館找一本書,在過道上碰見他,就聊了起來。

我問他:“聽說最近開始要準備保研了,老鐵是不是已經想好去哪裡了?”

他說:“沒有啊,我不打算保研。”

“什麼,不可能吧,你的績點那麼高,應該很容易拿到的...”

“我打算直接畢業找工作。”這一次,我分明看出他眼神裡的失落和不情願。

後來我才知道,以他的家庭情況,沒有辦法堅持他讀研。他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一個在復讀一個念高三,另一個也快上高中了。

最後他告訴我:“你也許羨慕我的專業課成績,好像一切看起來毫不費力;而我卻真的羨慕你敢於選擇自己人生的勇氣。”

我們看到太多城裡的孩子畢業以後,在父母的幫助下買房定居,娶妻生子,開始幸福平穩的生活;

卻忘了村裡的孩子,在踏上求學的火車之時,就揹負著家庭的無限期待,成年後的每一次選擇,都如履薄冰。

也許曾經有一次次的求學機會、創業機會擺在他們的面前;但是沒有試錯成本,每走一步都是冒險,走錯一步都是萬丈深淵。

在親人的溫飽和幸福、道德和良知面前,只能擔起反哺家庭的重擔,犧牲掉自己稍縱即逝的發展機會。

面臨生活上的多線作戰,一個出身底層、沒有家庭作後援的人;精力和成長必然被嚴重分散和限制,不斷地在個人和家庭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最終無力撐起人生更大的改變。

這很無奈,但也是事實。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03

無法接受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缺乏優質的人脈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貧困只是一時的;努力學習把學業完成,不就可以好好賺錢了嘛?

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會在課餘時間去餐廳點餐刷盤子,發傳單當家教;

我也曾看到某個同學,因為公佈的貧困生補助名單裡面沒有他,在桌子下面暗暗把拳頭攥緊。

即使有太多的不確定,他們依舊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對未來的樂觀自信。

他們覺得家庭條件差一點不是大問題,吃穿比別人差一點而已,又有什麼關係。他們相信只要努力學習,畢業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眼前困難都是暫時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可是社會卻給他們上了最深刻的一課。

當年在學校管用的“學生思維”,出了校門失去了魔力,工作中頻頻受挫;很多在學校成績不如自己的人,卻在父母的幫助下,安排了一個好工作。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在校園裡被掩蓋,卻在踏入社會後被無限放大。讀書生涯累積起的自信心,卻在畢業後脆如紙片。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有很多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西方發達國家的父母將孩子撫養成人,便不管不問,覺得這是科學的方法。

事實上,上述那些人往往生活在社會底層,學費都負擔不起,更別提職業規劃了。

那些精英階層,會為自己的孩子精心規劃人生道路,例如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中記錄的14個孩子。

在中國也一樣,很多人雖然學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但背後都有父母一手策劃。畢業後直接去親戚朋友的公司做管理,或者去銀行國企系統等等。

在學校不甚努力的他們,畢業之後的工資和圈子,輕輕鬆鬆碾壓了大多數人。

而大部分農村來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不在身邊,更別提職業規劃了。除了極個別幸運的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成了炮灰。

條條大路通羅馬,而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04

寫在最後

也許在很多個夜晚,你拖著疲憊的身體躺在出租屋內,想著怎麼會有一條路,這麼難走?

可是人生從來都不是公平的,有的人得到命運女神一生的垂青,有的人前行的路上滿是荊棘。

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這就是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還擁有追求夢想和希望的權利。

窮富從來不代表貴賤。貴賤的標準,是認真活著,還是頹廢死去。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著名的話:“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併依然熱愛它。”

生活的真相或許是,當我們付出了前面99%的努力,卻換來1%的回報;就在我們快要放棄之時,命運的拐點卻悄然而至。

繼續上路吧,難道向上攀登的路,不比站在頂峰更讓人熱血沸騰嗎?

你想要的一切,都在前方等你。

也許下一站,你將抵達羅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