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影響淺談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的創立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我認為有一下幾點:


宗法制度影響淺談


第一,宗法制度使王位繼承更加有序,有利於維護國家穩定和社會穩定。相比於西方來說,與先秦時期同一時代的亞述帝國,波斯帝國等滅亡的原因就有王室內訌,消耗國力,他們沒有明確的確立繼承製度,所以造成王室內亂不斷。但是,宗法制度缺乏靈活性,它無法保證繼承人的天賦能力是否優秀,能否夠支撐一個家族或者國家,當庶子比嫡子更優秀、更有野心和能力,往往也會造成王室的混亂,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大多都不是嫡子繼承。

宗法制度影響淺談

第二,宗法制度雖然在西周末崩壞,但宗法觀念深入人心,家族文化隨之興起,家風、族譜、族規、宗祠等,對古代地方政治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地方政府可以說是政府與地方士紳的聯盟,對地方治理產生著重大影響,他們替政府傳遞國家觀念、文化認同組織鄉酒祭禮在地方上的威望一些官員也無法企及,而宗法觀念到今天也對中國人產生著重大影響,重視血緣親情,特別是在南方一帶表現的特別明顯。

宗法制度影響淺談

第三,宗法制符合中國小農經濟下孕育的政治制度,它不需要太多的人流動於社會,宗法制以嚴格的等級劃分人群,可以說是階層固化也可以說限制了社會人員的大規模流動,避免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和社會上的動亂。


宗法制度影響淺談


第四,影響了中國人集體主義的觀念的傳統,家國同構,家為一體,國也是一體,家國密不可分,集體利益高於一切。但是,削弱了個體意識的發展,梁啟超“四弊”之一為“知朝廷而不知有國家”,與宗法觀念有很大的關係,地方官為父母官,君主為天下人之父,忠君等於忠於國,而“國”是天下人之國還是君之“國”呢?


筆者:小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