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识破老人常入诈骗误区 防骗小妙招

在抗“疫”时期有人挺身而出,有人奉献爱心但仍有不法之徒被金钱蒙住了双眼竟然利用疫情进行诈骗!一一识破抗“疫”期诈骗的套路

诈骗“反套路”指南

一、虚假防护物资骗局

套路:在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用品成为急需用品的时候,有不法分子以代购、进货、低价批发的名义诈骗,或通过其他平台诱导用户到微信进行付款;有的在收款后提供虚假快递单号,或寄出与防护物资无关的物品,骗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钱财,然后拉黑导致无法联系。

反套路: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一定要通过药店等正规渠道,确保产品质量和资金安全。另外涉及个人信息填写时也需慎重,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信息、银行账户、手机验证码等。涉诈咨询及预警电话:96110。

二、献爱心骗局

套路: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消息发布个人收款二维码,或冒充民间公益募捐组织进行募集资金;有的假装自己得了新型肺炎被隔离,或冒充红十字会或医院等向用户发送求助信息,利用同情心进行诈骗。

反套路:如果想捐款捐物献爱心,应通过正规的官方渠道,对从网络上发布捐赠消息的个人和机构要注意进行身份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三、谎称感染病毒骗局

套路:不法分子给用户的家人发信息、打电话,谎称是用户本人或用户的朋友、医院工作人员等,以用户被感染新冠病毒肺炎,正被隔离救治,以需缴纳住院费、治疗费为由,要求家人转账,进而实施诈骗行为。

反套路:接到亲友感染、需治疗的消息时,先保持冷静,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四、售卖假药骗局

套路:不法分子谎称有对新型肺炎有预防功效或有提高身体免疫力功效的药品,诱导用户购买,并加入钓鱼链接套取用户个人信息,导致财产被骗。

反套路:密切关注官方发布信息,不买“特效神药”,不信非专业机构信息。强身健体靠锻炼,治疗疾病靠医生!

五、“代销骗购”骗局

套路:不法分子假装拥有大批消毒产品或防护设备,到处找人做他的“下线”代理该产品,然后找“托儿”冒充单位采购人员,找到受害人谎称需购买大批物资。受害人这时会有一种,倒手就可以赚一笔快钱的感觉,于是盲目向骗子订购。骗子这时会以预收货款的名义进行诈骗,钱到手后立刻消失。

反套路:特殊时期,特殊物资短缺的情况一定存在。有人告诉你可以迅速赚钱,如果是真的,为什么他自己不去赚这笔钱呢?行动之前多思考,不要贪小便宜,否则很容易进了骗子的圈套。

六、“体检”骗局

套路:不法分子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公共场所寻找外来人员,谎称由于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增多,必须经过体检和检查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带你检查的过程中盗取受害人财物;还有一种是以办“健康证”为名,称不办不能出行,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反套路:疫情突发,但各个地方的公共场所管理较为得当。乘坐交通工具进站时,会有工作人员例行检查,测量体温,不存在需办“健康证”才能进站的情况。另外,对于一切靠近你自称工作人员,想要带你去所谓“体检”的人保持高度警惕,看管好身边财务。

火眼金睛识破老人常入诈骗误区 防骗小妙招

时刻保持警惕,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纵观各类骗局虽然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但如果大家坚持原则牢记“六不、三问”,养成“七个好习惯”就能够有效防范诈骗:

【六不】

六不: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三问】

三问: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养成“七个好习惯”】

(一)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二)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三)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四)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五)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六)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七)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