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誤殺》和《誤殺瞞天記》相比,哪個看起來更有感覺?

玩轉數碼世界


您好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誤殺》和《誤殺滿天計》很多人都喜歡原版的《誤殺滿天計》對比而言我更喜歡中國版的誤殺

很多人先入為主看過原版覺得中國版對比原版來說,換湯不換藥劇情雷同太多我想說如果你先看完誤殺可能想法就會改變

我更喜歡的原因如下:

1、這次翻拍已經超出很多翻拍電影所以是成功的翻拍電影

2,相對比原版男主免受牢獄之災的結局,中國版選擇自首,承擔一切更符合國情也是必須要證明犯罪必將受到法律制裁

3、對比原版開頭女兒被偷拍中國版被侵害加偷拍更讓人與男主產生共情!

4、對比原版男主家生存環境有小別墅小花園比較優渥的家庭條件,中國版住在墓地旁更符合劇情發展而且男主的生活環境也能代表更多的人

5、對比原版壞小子被一錘子錘死,中國版只是被錘暈,尤其男主在墓地抽菸的情景,他吸著煙時那種內心的掙扎和佛像成了對比,作為一個佛家的虔誠崇拜者,此時的他如果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可惜的是他最終沒有那麼做,這也是中國版點睛之處

6、因為這些對比劇情的產生也就知道為什麼原版男主可以逃脫制裁而中國版要去自首、因為他不是誤殺!而是謀殺!

綜上所述,對比原版我更喜歡中國版的誤殺



時光故事會


昨天看了《誤殺》,非常驚豔,所以連夜把印度版的《誤殺瞞天記》也看了。看之前以為比起原著,翻拍的《誤殺》會相對遜色,然而看完印度的版本,個人更喜歡中國版本的改編。 1: 中版《誤殺》中的多次鋪墊和呼應。李維傑先後兩次佈施,僧人的回應不同,第一次是賜福,第二次是拒絕。李維傑每次與惡警遇上都會加深一次惡警對他的反感,這種反感最後成了警方抓他一家人的關鍵,也成了他逆轉結局的關鍵。羊的四次出現,第一次在沉車現場——羊只管吃草,無關其他。第二次成了李維傑的替罪羊死於惡警槍下,第三次出現在開棺現場——是素察的代替品,也是李維傑的替罪羊。最後一次,羊在男主眼前走過,這是虛影,是他的想象,是他最終走向救贖的隱喻。電影最後記者採訪民眾時,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羊只要平平安安的有草吃,是不會在意誰在它薅羊毛的。”這是對民眾被欺壓多年最後忍無可忍退無可退只能反抗的真實陳述。原本一開始大家都是沉默的羔羊,但是當警察一再對李維傑一家施暴,最後大家忍無可忍奮起反抗,因為在同為社會弱勢階層的民眾眼中,他們一家無疑是“替罪羊”,再不反抗,下一個就輪到自己!還有,安安用叉子劃桌面的行為,最後雨中開棺時看到的血爪痕……多處呼應的細節。





高分影視z


個人感覺《誤殺瞞天記》更有感覺!

1、首先,《誤殺》是翻拍版,《誤殺瞞天記》是原作。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往往只有原作夠優秀,才會有機會得到後來人的翻拍。就像拿了奧斯卡最佳金像與最佳導演的《無間道風雲》,加上馬丁斯科塞斯導演和小李子,馬特達蒙兩位大咽,但我們依然覺得劉偉強和麥兆輝的港版《無間道》更好。

2、《誤殺瞞天記》的“不在場證據”的細節比《誤殺》的更多一些。整過過程更加詳細合理。印度電影往往會用大量歌舞橋段來填補電影時長來留住電影院裡的觀眾,但《誤殺瞞天記》裡幾乎沒有,劇情不拖沓,反而顯的很緊湊。

3、《誤殺瞞天記》裡的維傑形象上顯得更加老成,當然肖央在《誤殺》裡的表演父親相當精彩,尤其把中國式的父愛演的淋離盡致,包括中國式的教育,青少年中國式的叛逆。《誤殺瞞天記》裡的維傑更像是一個經於算計的人,尤其是最後走出警察局時那特別的眼神。

4、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誤殺瞞天記》還是《誤殺》整個過程都是要完成“完美犯罪”的。但基於特殊情況,《誤殺》的結局是主人公李維傑選擇了自首,故事設定也選擇在了中國之外的泰國唐人街,讓整部電影與我們之間存在了一個小小的距離。






美奇林電影指南


我最喜歡它的結局,屍體埋在警察局下邊——這個真的好諷刺啊,尤其是那句“你會永遠保護我們的”,太讚了。不過原版劇真的太太太長了。相比國產,有些地方設計的衝突性不是很強:

1.男主責任感的體現。國產很好地把男主跟大女兒事故前後的關係突出,表明責任意識的轉變

2.強暴比偷拍更嚴重!!!(最起碼在中國是醬紫的)

3.大女人與母親在倉房與死者的打鬥原版有些平淡,感覺沒有殺死人的情感烘托。而且是女兒殺了人,損失了母愛的體現

4.死者的爹媽原版裡感情看著還不錯,只是給錢,沒有突出死者性格變異的本質原因是家庭教養缺失。國產裡邊,死者被親爹打了一耳光,親子關係破解

5.原版女警官只會打人!!!智商體現不足,而國產用一個殺人案就說明了。國產最精彩的兩個母親的獨白,原版沒體現!!!這也是國產為啥將兇手設置成母親,因為母愛是共通的情感

6.最關鍵的“破案因素”,電影,既然都鎖定嫌疑人的興趣愛好了,就能找到突破口,原版居然沒去查男主的觀影記錄,而是女警官自己推測(前期並沒有表現她很聰明),沒有了“蒙太奇”的因素

7.國產的暴亂因素、輿論影響比原版只是叫了一群人來湊熱鬧更讓人憤怒。而且國產中,男主直接讓朋友給死者父親的競選對手打電話,更能引起後邊的一系列衝突(可能因為我是個中國人,比較瞭解國情,啊


憂鬱的王思賢


在《誤殺》中,維傑被塑造為一個善良的弱者形象。弱者形象塑造通過身份背景中著重體現家庭的貧窮和孤兒身份的弱勢(誤殺中沒有因為自己是孤兒而收養大女兒的情節,孤兒更多體現了背景的弱勢),在小飯店幫助別人卻未敢正面對抗壞警察(社會的弱者)、自己對於自己的文化程度的自卑(自我認知的弱者)和家庭關係中大女兒對於低學歷父親的輕視(家庭的弱者)而逐步加強。最後在善良的內心的折磨下(契機是與警官夫婦的對談和小女兒改分行為)自首(認為自己的做法有錯)。

而在《瞞天記》中,維傑是墮落的義人形象。《瞞天記》中維傑家庭是印度中產階級,大女兒為收養(義人),身份背景中強調孤兒為體現對家庭的珍視。在影片的開始他敢於與壞警察正面衝突(在調查開始之後他不再這麼做了),認為學歷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生活中觀察學習的能力(通過他調侃自己學歷更高的太太多次體現,這與後面劇情中,他能夠學習電影、觀察生活並一直調整己方應對警方調查的方法有所呼應),家庭關係總體和睦。最後在認為自己的行為不義的同時,堅持了自己的做法。(與警察夫婦對談,最後一幕閉上眼睛)

不同的形象的塑造對應著維傑這個人人物合理性和轉變邏輯的不同。誤殺中的父親,作為機敏善良的弱者,如降神一般立刻決定展開對抗(弱者轉變),僅因為觀影量大而全程走在警方的前面(所有的對策都是自己先覺)而毫不動搖(善良的心並沒有在此期間自我折磨、學歷自卑也沒有讓他自我懷疑)而後又推翻自己認罪自首(善良的心去而復返),雖然為了合理性劇情增加了暴亂、政治等劇情,從人物自身來說是非常糾結的(當然肖央演的很好賦予了人物可信度)。瞞天記中的父親是更為自洽的父親,他是個正義自信的人(立刻決定保護家庭),他善於觀察學習且他的應對措施不是完全自覺的(棄車地點是之前聽到過的,想到要家人忘記這件事是因為公司的小夥子都看的出來他出了事,想到訓練家人是因為一次偶遇警察女兒當場嚇哭等等)





梨子糖小姐


《誤殺》具有很強的代入感,短短的一個多小時,你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被完全帶入到電影裡,主人公的絕望、猶豫、瞞天過海讓你無法擺脫。影片的節奏感很強,不僅精彩刺激,反轉也讓人直呼過癮,很有陳思誠的風格。. 內容上,兩者都是寫父親為了掩飾殺人的事實,並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家人串口供、製造不在場證據和警察“鬥智鬥勇” ,最後都擺脫了罪名。覺得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結局的不同。《誤殺瞞天記》中最後男主免受牢獄之災,家人團聚得以善終


豪仔影視


1.《誤殺瞞天記》中大女兒不是維傑的親生女兒,是從垃圾桶裡撿回來的嬰兒,全家所做的犧牲都是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當維傑的妻子、親生的小女兒捱打時也夫婦倆也沒有一個人想過供出殺人真兇就是大女兒,突出維傑及其妻子善良的品格;《誤殺》中大女兒就是李維傑夫婦的親生女兒,李維傑夫婦的冒險都是出於父母保護孩子的本能,是純粹的親情。

2.《誤殺瞞天記》中的維傑高大魁梧,在店員面前十分有老闆的威嚴,敢於和欺壓村民的警察理論對峙;《誤殺》中的李維傑是一個其貌不揚中年發福的男子,為人和氣,是街坊鄰居眼裡的老好人,在惡霸警察面前表現懦弱,這為李維傑被抓捕審訊后街坊鄰居都為他辯護做了鋪墊,也正是這樣一個懦弱的男人在保護家人時爆發出來的力量才更讓人震驚。

3.《誤殺瞞天記》中維傑家庭經濟狀況在當地不錯,還有岳父岳母和小舅子等親戚居住在一個村子裡,正是薩姆的闖入使他們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誤殺》中李維傑是孤兒,一家從中國移居國外討生活,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住在墳地旁便宜的房子裡,使主角一家和警察局長一家經濟實力、地位上的對比更加懸殊。

4.《誤殺瞞天記》中維傑的妻子年輕美麗,會撒嬌讓丈夫帶家人去城市逛街遊玩,有點可愛的任性,這樣一個小女人在雨夜埋屍以及後面面對審訊拷打時的表現,更顯勇敢堅強;《誤殺》中李維傑的妻子是一個常見的日夜操勞的底層婦女形象,很容易讓我們聯想起自己不再美麗的母親,但無論是她在搬運屍體被小女兒發現時喝令大女兒“帶妹妹去睡覺”,還是以瘦弱之軀獨自掘開墳墓打開棺材把一具男屍放進去,同樣都表現出令人震驚的果斷、勇氣、力量。

5.《誤殺瞞天記》中維傑和家人的矛盾主要是他把很多陪伴家人的時間用來看電影了,家人間雖偶有拌嘴的小插曲但總的來說關係和睦;《誤殺》中李維傑和家人的矛盾主要是因為貧窮,由於貧窮,比起《誤殺瞞天記》中維傑答應女兒去野營,李維傑答應女兒去夏令營的決心下得更為艱難,正處青春期的大女兒嫌棄他寒酸、沒有文化,父女倆關係緊張。

6.《誤殺瞞天記》中薩姆偷拍了大女兒洗澡的視頻,以此要挾她和自己共度春宵,被女孩的母親發現後甚至想強暴女孩的母親,但是計劃最終沒有得逞就死了,也就是說薩姆沒有直接對大女兒的身體造成傷害,但在印度的文化習俗中這對於一個女性也是致命的,電影中多次提到公開視頻會毀了這個女孩的人生;《誤殺》中素察在果汁裡下藥迷姦了平平並拍了視頻,對平平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後用視頻要挾她再次發生關係,被平平的母親阿玉發現後也無恥地想強暴阿玉,對阿玉進行了殘暴的毆打,平平母女當時遭遇的情形比《誤殺瞞天記》中更加危險。

7.《誤殺瞞天記》中維傑曾經利用自己在電影中學到的法律知識幫助一對老夫婦,這一劇情是為了說明維傑雖然輟學早但極聰明,因為看電影這一愛好學到了很多知識,為維傑從電影中得到啟發設計瞞天過海做鋪墊,這對老夫婦遭遇的具體是什麼樣的困難對影片的主線劇情無影響;《誤殺》中李維傑同樣利用自己在電影中學到的法律知識幫助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的孫子眼睛被警察局長的兒子打傷了,這個劇情為素察的出場做了鋪墊,為其品性惡劣增加了一個證據,前後看似不相干的劇情聯繫起來了。

8.《誤殺瞞天記》中薩姆的父母一度以為懷不上孩子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獨子,所以對兒子過分寵愛,導致薩姆變壞;《誤殺》中素察變壞主要是因為父母工作繁忙對孩子疏於管教,尤其是作為警察局長的母親或許是出於補償心理對兒子無限縱容。

9.《誤殺瞞天記》中薩姆的父親和妻子相比稍微像個好人一點,一出場就表明了對妻子溺愛兒子的不贊同,後又多次表明他認為主角一家沒有撒謊希望妻子停止為難他們,在妻子濫用職權拷打主角一家時也於心不忍說出“這是犯法的”,但他大多數時間仍然是妻子身邊沉默的幫兇;《誤殺》素察的家中也是嚴父慈母,父親對母親溺愛兒子有不滿,但只顧忙於事業自己也不曾好好教育孩子,故事發生時素察父親正在競選市長,他也曾阻攔妻子抓捕審訊主角一家,那是因為怕損害自己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影響選舉結果,最後李維傑也是利用了這一點,借素察父親競爭對手的力把事件的影響力擴大,引導輿論,給素察父母施壓。

10.《誤殺瞞天記》中監察長米拉一出場就在嚴刑拷打犯人,她能面不改色地下命令把人沉入海里,不惜利用犯人無辜家人的生命安全做威脅,一開始就把這個角色的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展現得淋漓盡致,後面她會對主角一家採取屈打成招的策略就再正常不過了;《誤殺》中警察局長拉韞出場就利用偽造的證據和嫌疑人的心理弱點解決了一樁難度極高的殺人案,善於推理而不是善用暴力,雖然看不出是個好人,但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她是守法的,突出的是拉韞極強的偵查能力,為她和李維傑在智力上的較量拉開帷幕。

11.也就是因為上一條,《誤殺瞞天記》中米拉在推測出作案手法後馬上第二次抓捕了維傑一家,直接採取了打到他承認為止的策略,拷打中途薩姆的朋友來說出了薩姆曾偷拍維傑大女兒洗澡的秘密,堅定了米拉的猜測,回去加重了拷打的力度;《誤殺》中的拉韞在素察朋友說出迷姦的秘密後也堅定了自己的猜測,由於素察的所作所為比薩姆更惡劣,拉韞相信視頻內容足以讓一個父親痛下殺手,幾乎可以確認兒子真的死了,此時失控的拉韞才下令第二次抓捕李維傑一家,動用暴力也是在又一次語言逼問無果之後。

12.《誤殺瞞天記》中米拉調查的過程中薩姆的父親一直陪在她的身邊,米拉大部分時間是長髮披散身穿裙子的打扮,在丈夫肩頭哭泣的樣子就像任何一個普通的柔弱妻子;《誤殺》中素察失蹤後拉韞調查的大部分時間,素察的父親都在忙自己競選市長的事,拉韞始終身穿制服以精明幹練獨立女強人的形象示人,非常具有隱喻意義的一幕是拉韞在警察局開會時面對眾人站在百葉窗前,窗外是丈夫的巨幅競選海報,兩個形象重疊在一起,丈夫面對選民的標誌性笑臉的正中間站立著神色嚴峻的拉韞,既像來自背後的某種嘲諷,又像是來自上方的某種支持和保護。

13.《誤殺瞞天記》中薩姆和父親沒有發生衝突;《誤殺》中素察因為差點弄瞎別人眼睛被父親打了一巴掌,和父親吵架後離開,所以素察失蹤後父親以為他是離家出走故意不接電話,沒有積極去尋找。

14.時間線的不同,《誤殺瞞天記》中薩姆2號晚上被殺,維傑3號早上從店裡回到家中,花了一天的時間銷燬證據、去帕納吉買奶油麵包、買電影票、取錢,4號早上帶家人出發去帕納吉,5號返回;《誤殺》中素察2號晚上被殺,李維傑當晚從羅統的酒店回到家中,凌晨銷燬證據,3號早上帶家人出發去羅統退房、吃奶油蛋糕、看電影、看泰拳,3號返回。

15.從上一條可以看到兩部電影的手法其實是有所區別的,《誤殺瞞天記》中維傑3號獨自去帕納吉買奶油麵包、買電影票留下了3號的票據,在帕納吉取錢留下了3號的監控,4號帶家人去帕納吉在聽經的地方找到了2號講經的錄像,晚上入住酒店並偷偷把登記時間篡改為2號,5號和家人去同樣的店吃奶油麵包、同樣的電影院看電影,返回時和售票員說要去取錢,假裝不經意地強化所有人關於他們一家是2號3號來帕納吉聽經的記憶,利用的是人們只對自己看到的印象深刻而不記得日期;《誤殺》中李維傑同樣利用了人們不記得日期這一點,但他是2號獨自在羅統入住酒店、取錢、看了泰拳,留下了2號晚上酒店的登記、取款機的監控和泰拳比賽的記憶,當晚發現不對趕回了家,3號早上帶家人去羅統,退房時給前臺留下昨晚是他們一家四口入住的錯誤記憶,在所有遊玩的地方留下3號的監控,看泰拳時故意打翻爆米花藉口取錢讓售貨員對他們一家來看了泰拳並取了錢記憶深刻,李維傑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把自己獨自一人在2號的活動和一家四口3號的活動剪輯在了一起,更加天衣無縫。

16.《誤殺瞞天記》中維傑的僥倖在於成功趁酒店前臺不注意篡改了入住登記,並恰好找到了2號講經的錄像;《誤殺》中李維傑的僥倖在於他剛好於2號出差在羅統住了酒店、看了泰拳甚至在有監控的取款機取了錢,並在之後有效利用了這些條件。

17.《誤殺瞞天記》中維傑一家聲稱去帕納吉的重要活動是聽經;《誤殺》中李維傑一家聲稱去羅統的重要活動是看泰拳,因為李維傑一家沒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他給僧人佈施,但本人不是佛教徒),而且2號晚上李維傑看的泰拳的鏡頭和同一時間阿玉被素察毆打的鏡頭剪輯在一起,非常具有衝擊力。

18.《誤殺瞞天記》中米拉是從證人們的口供中敏銳發現破綻自己推理出作案手法;《誤殺》中拉韞是查了李維傑的觀影記錄,從電影《蒙太奇》中找到線索推理出作案手法。

19.《誤殺瞞天記》中維傑把薩姆的車推入了廢棄採石場中央積水形成的湖中,廢棄的採石場人跡罕至;《誤殺》中李維傑把素察的車推入了一個周圍草木豐茂環境幽美的湖中,因為有草所以安排牧羊人趕著羊群經過就顯得合理了。

20.與上一條有關的,《誤殺瞞天記》中維傑把薩姆的屍體換成了狗;《誤殺》中李維傑把素察的屍體換成了羊,羊這一意象在電影中多次出現,在僧人經過的路上、李維傑處理車的湖邊、李維傑和惡霸警察起衝突時、大女兒平平的課堂上以及電影快結尾時李維傑也看到了羊。

21.《誤殺瞞天記》中維傑向薩姆的父母剖白是在一個海邊的荒地,是由薩姆的父母派人邀請維傑用車接他過去的;《誤殺》中李維傑向素察的父母剖白是在佛塔,這個佛塔同樣多次出現,平平參加夏令營時就有解說這個佛塔是古時一位君王為了懺悔修建,李維傑之前就來過這裡。

22.《誤殺瞞天記》中有一個經常欺壓村民的壞警察,大家對他怨聲載道,餐館老闆和他有過口角,維傑為了正義和他據理力爭,就是這個警察目睹維傑上了薩姆的車,向米拉告了狀,但村民們都認為他是因為素與維傑不和所以公報私仇,最過分的是最後他對維傑年幼的小女兒也拳腳相向;《誤殺》中也有一個惡霸警察桑坤,向拉韞揭發了李維傑,但區別是這個警察更加兇狠,喜歡用槍嚇人,餐館老闆不敢和他頂嘴,李維傑在他面前也是慫得一批,街坊鄰居們也都認為他是公報私仇,那是李維傑唯一一次、也是故意和桑坤正面發生衝突,一反往常的懦弱在眾人面前踹了桑坤一腳,這個細節是李維傑深謀遠慮的體現,也就是在這次衝突中桑坤打死了一隻羊,後來從墳墓中挖出來就是這隻羊。

23.《誤殺瞞天記》中米拉抓捕維傑一家甚至使用暴力激起了民憤,維傑最終的成功有一部分得益於輿論;《誤殺》中拉韞抓捕李維傑一家同樣激起了民憤,除了李維傑是個老好人、人緣好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平民對警方的怨氣已經積壓了太久太久,他們早就需要一個機會來為自己奮起反抗,最後李維傑事件為社會帶來了一個影響就是警察再也不敢橫行霸道了。

24.《誤殺瞞天記》中母女倆把薩姆埋進了維傑之前挖好的堆肥坑;《誤殺》中阿玉掘開了去世沒多久的恩叔的墳墓——李維傑家住在墓地旁邊,把素察放進了棺材,阿玉這個決定非常需要勇氣,在挖之前她還在默唸“恩叔對不起”,最後拉韞帶人來挖墳墓進一步激發了民怨,因為這是挖別人的祖墳、開別人屍骨未寒的父親的棺材,當眾人看見棺材裡取出來的不是素察屍體而是被桑坤打死的羊時,又勾起了大家平時被警察欺壓的記憶,民憤就像洪水一樣決堤了。但這裡有一個疑點是,為什麼沒有人追查這隻羊為什麼會出現在恩叔的棺材裡。

25.《誤殺瞞天記》中維傑把薩姆的屍體轉移到了新警察局的地下,觀眾知道這一點是因為電影最後有他拿著鐵鍬從還是土坯的警察局走出來的鏡頭;《誤殺》中李維傑把素察的屍體轉移到了什麼地方沒有給出答案,但是觀眾可以推測也是警察局的地下,因為李維傑要給新警察局鋪設網絡,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出入這裡完成轉移,有一個鏡頭他蹲下來對著地上的大坑看了幾秒鐘。

26.《誤殺瞞天記》的結局是維傑一家過回了正常平靜的生活;《誤殺》的結局李維傑自首了,很多觀眾不能接受,覺得那之前所做的一切不是白忙活了嗎,但結合前面來看李維傑選擇自首又是合理的,在路上向僧人佈施時被拒絕,小女兒學會了瞞天過海修改試卷上的分數,在象徵懺悔的佛塔下與素察的父母對話,或許是出於心靈的愧疚,或許是擔憂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總之最後他選擇了自首,但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改變——社會風氣變好了。

27.改變的還有警察局長夫婦,《誤殺瞞天記》中薩姆的父母被停職,傷心之後決定去倫敦生活,走之前對維傑表達了悔恨;《誤殺》中素察的父親競選落敗,遭到了競選對手的報復,拉韞被停職,拉韞家窗戶玻璃被砸碎,別墅被暴亂人群燒燬,他們比米拉夫婦遭受的打擊更大,與李維傑在佛塔相遇時素察父親說“我們什麼都沒有了”。

28.《誤殺瞞天記》中大女兒被叫出教室時還沒有意識到是什麼事,看到了停在外面的警車才驚慌起來,然後回憶了爸爸的話迅速鎮定下來;《誤殺》中大女兒在教室裡被叫到的第一反應就是大事不好了,看到停在外面的警車證實了她的猜測,可以看出自從素察死後她無時無刻不在擔心這件事,內心沒有一刻是平靜的,神經始終處於高度緊繃狀態。

29.《誤殺瞞天記》中米拉讓人把維傑、維傑妻子和大女兒帶出了屋子,把小女兒單獨留在屋裡,面對大人的恐嚇小女兒仍然堅持,但在遭到壞警察的毆打後終於說出了秘密;《誤殺》中拉韞在李維傑、阿玉和大女兒正在遭受毆打時,把小女兒拽進了裡間,小女兒一邊聽著外面傳來家人被打的聲音,一邊承受著來自拉韞你會變成孤兒的恐嚇,最終說出了秘密,沒有給出小女兒被毆打的鏡頭。

30.《誤殺瞞天記》中大女兒砸碎了薩姆的手機,維傑把SIM卡換到了買來的一部舊手機裡,還是特地讓手機店老闆換的沒有留下自己的指紋,把裝上薩姆SIM卡的手機丟進了卡車裡,卡車裡裝的是繩索一類的材料,當卡車上的這些東西被卸下來時這部手機可能就會被人發現了;《誤殺》中平平也用鋤頭砸了素察的手機,但是手機還能拼起來開機,李維傑在處理這部手機前看到了相冊裡女兒被迷姦的視頻封面(沒有點開播放),很難想象一個父親目睹這樣的畫面時有多心痛,但他還是冷靜地把視頻刪除,把手機丟進了一部運沙子的卡車裡,沙子被運到目的地後可能會被傾倒出來和成水泥澆灌進鋼筋裡。

31.《誤殺瞞天記》中維傑問母女倆誤殺薩姆時沒有留下血跡嗎,這是一個疑點,或許當時薩姆並沒有死,但這只是觀眾的一個猜想;《誤殺》中直接暗示了素察一開始沒有死,除了李維傑問母女倆沒有流血嗎,還有李維傑看泰拳時給人解釋的吞舌現象,棺材蓋上血淋淋的抓痕。


万俟明宇


2015年7月31日在印度上映的《誤殺瞞天記》是由Panorama Studios製作的劇情片,由尼西卡特·卡馬特執導,阿賈耶·德烏幹、施芮婭·薩蘭、塔布等主演。敘述的是生活在印度小鎮的四口之家,父親維傑(阿賈耶·德烏幹飾)、母親娜迪妮(施芮婭·薩蘭飾)兩個女兒安玖(伊西塔·杜塔飾)和安努(莫倫諾·賈達夫飾),幸福快樂的生活卻被安玖的同學薩姆(Rishabh Chaddha飾)破壞掉了,除去結局不一樣,還有一個地方,我自己也在想到底哪個更好,就是殺人偽證時間線不一樣。為了突出不同,我撿主要時間線說 如下:

在誤殺裡,殺人時間在2號,男主2號晚正好去看泰拳,取了錢。3號上午男主去銷燬手機,毀了車,接著3號一家人去往旅遊地旅遊。男主之後再自己去,告訴所有人證我們是2號3號去的,並利用了2號晚上正好他去取現的攝像頭,也就是說在誤殺的男主裡,取錢時看攝像頭真的是無意的,他沒想到這個舉動能被用上,其他的人證、票證不在贅述。

在誤殺瞞天記裡,殺人時間也在2號,男主2號晚在公司看電影也沒接到電話,回家後發現人被埋了。於是注意:男主在3號銷燬了手機,毀了車,之後他一個人,先去了一些餐館,訂了一些票據,並注意到2-3號有一個大師在講經,在3號下午他去監控取錢,有意識看攝像頭,3號晚回家後,他挪動屍體到新警察局。4-5號,他又帶著家人,重新走了一遍3號他自己去的地方,並安排5號下午也有一個要去取錢的行為(其實沒去),也就是說在誤殺瞞天記的男主裡,取錢時看攝像頭是有意在先的,好讓之後5號的時間段可以用上,隨後用3號之前的票據替換掉5號所有的給警察。之後,他又去了一次這些地方,再和所有人證說我們2-3號來過這裡。在4-5號裡,他讓家人看2-3號講經大師的視頻,隨後和所有人敘述內容,坐實2-3號他們去看講經並玩耍的事情。

綜上,就是主要的區別在於誤殺裡是2,3兩天。用一天的真實(3)和一天的虛假(2)構建2-3都不在。而誤殺瞞天記裡是4.5兩天,用兩天的真實(4-5)換兩天的虛假(2-3)。




將軍加將軍


《誤殺》是近兩年來翻拍得最好的國產電影。翻拍電影一般有“閹割嚴重”和"本土化

不夠”兩大問題,而《誤殺》把故事搬到泰國拍,既避開了嚴格的審查,又不會有挑剔的觀

眾說"這不符合我們的國情”, 這正是主創們聰明的地方。

就是這樣一部中泰合拍的懸疑片,演員一會說泰國話,-會說泰國味的中國話,讓我有

了-種看《唐人街探案》的感覺,畢竟這種類型的片子還很少,再-看,監製正是《唐探》

的導演陳思誠。隨著國產電影的國際化,未來會有更多國產片在國外拍攝,這點值得我們期待。

《誤殺》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現實題材+類型片”,不僅是懸疑片,還是現實題材片,

甚至還有點喜劇的成分。

懸疑部分的劇情,基本是照抄印度的《誤殺瞞天記》,只是把大女兒被偷拍洗澡換成被

強暴,把聽經換成看泰拳。因為原版的故事框架夠優秀,所以這部分節奏感很好,劇情不會

拖沓,密度很大,印度版的163分鐘,中國版的112分鐘,節奏是快了很多的,當然也會有一

些細節上的缺失。

《誤殺》的劇情像最近上映的另-部電影《利刃出鞘》,- 開始就把兇手告訴你了,觀

眾是處於“上帝視角”,知道的比電影裡的人多,觀影的樂趣不是尋找兇手,而是看閱片量

1000的李維傑怎麼瞞天過海,把電影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現實中。

李維傑用到的核心知識正是”記憶的可塑性”,用電影裡的話來說,叫做”記憶蒙太

奇”。大部分人以為,記憶就像電腦硬盤裡的東西-樣,內容是固定不變的,其實不是,記

憶是被重構出來的。我們回憶的時候,不是在大腦裡搜索保存這個記憶的地方,而是在像推

理一樣構建出這段記憶,這就導致了我們有時候會記錯日期,或是把兩個人搞混了,也解釋:

了為什麼法庭上證人會指證自己沒看過的人。

事情發生得越久,記憶就越不可靠,審問證人的時候,距離案件發生已近三個多星期

了,加上這期間李維傑不斷跟街坊鄰居提起這件事,還有他“好人”的人設,還有監控錄像

和票據等不可改變的證據,都在扭曲證人們的記憶。警察局長這邊,唯一的希 望就是找到屍

體,結果卻賭上了一家人的前途。

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這要看電影的英文譯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沒有

牧羊人的羊)。羊在這裡的隱喻很明顯,是象徵李維傑這樣的平民,牧羊人象徵的是警察局長

這樣精英階層。這是探討現實社會中上層人士和底層人民怎麼相處的電影。

羊在電影裡出現了四次,第- -次是李維傑銷燬跑車的時候,牧羊人趕著羊群經過,牧羊

人和羊還是和諧的關係;第二次是黑警察都彭打死了一隻羊,牧羊人和羊關係惡化;第三次是代

替素察屍體出現在棺材裡,羊成了替罪羊;第四次是李維傑認罪後,自由地走在大街上,這時

候的羊是沒有牧羊人看管的羊,無政府的羊。

”羊只要能好好吃草,壞會管是誰在褥羊毛呢。”暴亂中一個男人話,像是在發出一

個警告,牧羊人可以從羊身上謀取利益,像是工廠老闆獲取工人勞動的剩餘價值,但是,擠

壓羊的生存空間就過分了,像是房東惡意提高房租,物價暴漲工資不漲,不讓羊吃草,羊勢

必要跟你拼命。” 割韭菜”可以,但你不能吃相太難看,連茬都給拔出來,讓韭菜不能再

長,生存下來,是羊和韭菜的底線,你不能破壞這個底線。

李維傑給女兒取名”平平”和“安安”包含著他的希冀,希望女兒能夠平平安安,如果

法律連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關乎生存, 就不能怪底層人民要選擇知法犯法了。

最後說一下電影的"大雜燴"風格,主創是毫不避諱地告訴你他們抄襲了1000部電影。

這是一封寫給影迷的情書,你可以在裡面看到很多電影的彩蛋,電影開頭就有一種《肖申克

的救贖》的感覺,棺材裡點火又像是《活埋》, 推車進湖裡銷燬像是《看不見的客人》.....

”查他一年的觀影記錄”還有念電影簡介,這些對於影迷來說都是笑點,會讓人不禁想

起自己的豆瓣觀影記錄將來會不會被當做犯罪證據,觀影記錄真的很會暴露一個人的思想。

最後的彩蛋又呼應了開頭的李維傑監獄幻想,給這個故事畫了-個完美閉環,這點有驚豔。


黃豆觀影部落


其實《誤殺瞞天記》的劇情和《誤殺》基本是一樣的,裸露視頻的威脅,公車,旅館住店,也是買衣服等,也有一些小的區別比如原版《誤殺瞞天記》中,他們用的是埋化肥的坑而不是墓地,主角的女兒是收養的而不是親生的等等。

《誤殺瞞天記》,故事講了一位父親為保護家人,非常機智的設計了很多不在場的證據,和警察鬥智鬥勇,最終瞞過了警察,一家人重新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故事情節可信,不在現場的證據構思精妙。所有前面的鋪墊,後面都有呼應,整部片渾然一體。鏡頭變換設計很到位,給觀眾震撼感。

看完電影感覺很舒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心為父親的勇敢,機智點贊。為了家人父親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雖然被警察羞辱,但仍不改初心,堅持做做對的事。

但是此片的瑕疵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邏輯線條還不夠硬朗,二是節奏偏緩。

《誤殺》雖然改編自印度的《誤殺瞞天記》,卻在拍攝中融入了很多日韓電影的精氣神,作為改編作品,無疑是很成功的了。

儘管在影片開始,肖央剛一出現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還帶有一點喜劇色彩,但撐過這個並不長的做為鋪墊的開頭,一旦進入正片部分,大家會發現這是一部高智商的犯罪篇。在影片的最後,肖央之前提出女兒考一百分就給她買口琴,結果女兒為得到口琴把試卷改成了一百分,她學會了說謊,這是父親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他選擇自首來教會女兒不要說謊和欺騙的道理,做了小女兒的榜樣。

儘管本片沒有太多反轉,甚至劇情都很明確的告訴了觀眾,但依然很精彩。

沒有什麼歲月靜好,若是有,那也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