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日记】与师生在一起 用“心”守护时光



庚子冬、春跨年,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笼罩荆楚大地,并迅速蔓延波及全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大家除了应对疾病本身,还要面对的是疾病的严峻形势带来的震惊、恐惧、无助、烦闷等负面情绪,有些人甚至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中国民航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部网络心理服务相关文件指示精神的号召,校心理健康中心和校工会开通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热线、网络心理辅导和“教职工心理驿站”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做好全校师生的心理服务工作。


【我的抗“疫”日记】与师生在一起 用“心”守护时光

高翠翠为师生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开设网络课程


作为飞行技术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名教师,高翠翠自2006年到校工作,一直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担任兼职心理咨询师,在这个特殊时期,她深知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投入到这场心灵战“抑”中去。为适应新情境、新形式下“心”的服务方式,提高自己的“战斗力”,从2月1日开始,她陆续参加了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组织的“心系武汉”心理援助、教育部思政司关于加强高校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等在线培训项目,一周多的时间里,从早上9:00到晚上21:00,平均每天4至5场的讲座学习,让这个原本应悠闲的假期变得充实。系统的学习让高翠翠满怀信心地承担起每周三天半的网络心理咨询在线值班工作。“虽然来访者不算多,但我一直在用心守候,只要中航大师生有情感连线的需求,我一定第一时间按下接通的按钮,提供心理支持,尽己所能帮大家解决心中困惑,为大家的心田注入一抹温暖的阳光。”高翠翠说。

作为一名专业课授课教师,高翠翠还独自承担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一到大三3个年级、3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自2月6日接到学院依据学校相关文件制定的《2020春季学期网络教学工作实施细则》,她便开始了一系列网络教学准备工作,查找课程相关网络教学资源、撰写课程网络教学方案、学习各种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建设网络课程、录制课程等。为使学生有较好的听课效果,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她与教研室教师一起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例如利用微信群进行网络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建立试播群提前模拟在线教学课堂,相互听课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

由于课程门数较多,听课学生数量多,有近300人,其中2门课程覆盖了大一到大四4个年级的学生,为保证信息畅通,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开展学习,高翠翠建立9个课程教学群,在这些群中提前一周发布课程码、课程授课方式、课程要求、教学安排等信息,让学生提前做好课程学习的准备。正式上课前,每次提前30分钟在群中发布上课提醒及签到方式,以免学生“漏课”或迟到;上课过程中,通过课程群与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讨论、互动,及时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课程结束后,单独联系缺勤的学生,询问原因并提供课程视频,督促其进行补充学习。为了更好地改进课程教学效果,高翠翠参加学生班级视频会议,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

此外,高翠翠本学期还承担了13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2020版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等工作,数不清的夜晚和周末她都埋头书桌忙碌着,“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看到学生们的一点点成长、进步,又顿觉幸福、感动。”想到自己的学生们,高翠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战“疫”日子里,教师们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也无怨无悔。高翠翠对学生们说:“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我的抗“疫”日记】与师生在一起 用“心”守护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