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現在適應網課了,會不會疫情結束,網課更加盛行了?

荷葉翩翩何老師


網課會變成很好的輔助教學手段。

網課的優點很多,比如可以多次重複聽,加深理解,有助於記憶。

可課前預習、課中加深理解、課後複習、考前集訓,隨時學習,哪不明白學哪兒。

不少網課的質量很好啊,知識體系完善系統。

很多課程有多個層次,基礎課、同步課、提高課,分別針對低、中、高程度學生和自己學習的各個階段。

網課可以聽多個老師的課。

有更多的教學資源。

計算機後臺監控孩子學習數據,聽課時長、做題時長、做題準確率,科學數據即時查看!

聽網課需要家教有效的監督管理。

這是網課的缺點。




暖暖淺淺


瀉藥。

什麼?老師適應網課了?

哼!說謊的嘴,騙人的鬼!

哪裡是適應了網課,我看分明就是饞網課的身子……你看這上網課吧,不用早起,還不用來回跑,更重要的是:終於不用直面那些熊孩子了呀。雖然上網課會有忘了關閉麥克風,關閉攝像頭,還可能會有家裡人亂入的風險,但是一想到在家也能把錢掙了,估計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很美妙。

所以你要問疫情結束,網課會不會更加盛行,那答案肯定會。

有的老師嚐到了其中的甜頭,火速轉會至線上教育機構,成為文化知識類主播。或者利用課餘時間,搞搞兼職啥的賺點外快,也是一件美差。

家長們也會發現,原來孩子在家也可以交給別人管,還省去了送來送去的麻煩,那就網課,走一波報起來。

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老師上課,傳道授業解惑。學生上學,觀師言察其色。

所以不用講大道理,想想自己上學的時候就能明白。

我們大多數時候覺得一位老師值得尊敬,其實不只是因為TA講課厲害,而是因為他們給我們的關心愛護還有包容。我們甚至還會去模仿老師說話的語氣,待人的態度,只因為他們是實實在在能影響到我們的人。

如果不是因為在學校裡面對面,我們甚至不會感受到老師自己的情緒,他們也會有開心、難過、憤怒的時候,而這些情緒都來自於真切的人,所以都藏著人性的溫暖。

所以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人格的塑造,源於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冷冰冰的網絡。

網課雖好,但我更懷念自己小時候上課走神之後,老師從講臺扔過來那個輕輕的粉筆頭。


深扒計劃


網課好處多多。

可以讓教育資源貧瘠之地,分享優質師資的甘霖。

可以千里之外,只隔一塊薄屏。

可以節省很多出行,規避諸多不便。

一根網線,拉來了教育的公平。

豈不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


南都城事兒


嗯😊,微信教科書(老師在微信上教課出家庭作業什麼的)喲!指似乎是教師用電腦傳遞信息到家長的手機上進行網絡教學的模式(初中生直接可以用電腦了)。顯而易見,疫情結束一段時間過後再恢復到正常狀態但網絡教學設計模式會更加精彩!


用戶3742332893004733


網課肯定會盛行,會成為老師正常上課教學以外的第一選擇,如補課,課外輔導等都是最佳選擇,但仍不能取代中國傳統教學制度,課堂面對面教學還是主流!

儘管老師享受網課的清閒,恐怕學生更喜歡自由。自古都沒有以個人喜歡而隨意改變教學方式,教育部門肯定會對網課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我們應該相信中國教育。

其次,我認為課堂教學更有趣味性,老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也可以增進感情,同時相互學習,更利於學生成長,進步。而且,老師可以有效,及時地監督學生學習情況,這都是網課不能做到的,所以我還是喜歡課堂上課。



舞臺燈光


個人觀點:現在網課會盛行,但是老師組織學生在教室集中上課現階段是無法替代的。

先來談一下網課的認識:①關鍵字“新”。因為作為中國教育來講,運用視屏遠程上課,這樣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在當前“停課不停學”的形勢下,利用網課來教育學生,一方面,減少人員流動做貢獻,另一方面,可以在沒有復課的情況下,讓孩子們不掉隊,不漏學。②關鍵字“變”。網課改變了傳統教育“面對面”的教學模式,直接到“點對點”教學。而且學生隨時可以在線上與老師互動留言;通過網課也改變了老師的“教授”思維方式和學生“吸收”思維方式。

停課不停學

但是網課畢竟沒有人監督,沒有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尤其是當前有些同學自制力比較差,那麼通過網課是得不到較好的效果。

我最認真

在教室集中學習就不一樣了。其一,老師可以起到監督作用。現場授課、現場答疑、現場監督,讓“思想開小差”無所遁行。其二,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進步。這是網課沒有的優勢,同學們一起學習,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互相幫助監督,共同進步。

其三,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作為未成年學生,長期用眼睛盯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屏幕,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可能會導致視力急劇下降。其四,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


我一葉知秋


【網課的硬傷】

1. 組織管理難

網課無異於把家庭變成微型課堂,對家庭的學習設備、學習環境和家長的輔導、管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此次大規模網課,是在教育局、學校、班主任的層層佈置、嚴格組織、周密安排下實現的,家長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協助配合。要想長期持續,難度非常大。

2. 授課成本高

首先,無論是視頻課還是直播課,對教師的技術要求都相當高,要麼花大量的時間學用軟件、製作視頻,要麼當“主播”、在直播平臺和班級群間切換穿梭。

第二,從平臺角度,網課需要平臺具有海量的課程資源、超大的用戶容量和多元的教學功能,平臺建設和維護成本非常高。

3. 學習方式少

由於空間的間隔,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比較有限,除了觀看視頻,一般有連麥發言、討論區發言、提交作業、作品等。

和課堂教學相比,學生一個人面屏幕,注意力不容易保持集中,發言的內容和秩序不容易把控,一些動手操作、觀察、實驗、演練、展示的活動更難以進行。

【網課的潛力】

1. 自動化管理

網課是基於大數據進行教學管理的,學生簽到、觀課、發言、練習、作業、互評、測驗等等各種數據,平臺都可以自動地記錄、統計、分析、排序,能大幅度提高教師的教學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平臺也會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如上傳課程資源、發起課堂討論、批閱學生作業、評價學生作品、答疑、測驗、評分等等,能有效督促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也會監控教師能否照顧到全體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

對家長來說,即使不能陪孩子一起學習,也可以通過查看平臺數據,瞭解教師的授課質量、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度,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成績。

2. 可共享課程

網課突破了班級、學校乃至地域的限制,優秀教師的課可以讓全國各地的學生共享,資源豐富、功能強大的教育平臺,更是能吸引上萬、上億的用戶。由此形成規模效應,既大大降低了單節課的製作成本,又賦予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對平臺和課程更多的選擇權,從而優勝劣汰,激勵名師製作精品課程、鼓勵平臺開發更多功能。

3. 大數據評價

學校教育環境下,學生的平時成績取決於任課教師,升學取決於中高考。社會呼籲多年的綜合素質評價,由於主觀性較強,難以公平公正,在中高考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而在網課情境下,平臺會詳盡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結果,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態度,還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多人共同評價等等。

教育平臺多元化、即時性、可互動的評價功能,大量、精準的數據管理,使多元、客觀、公平地評價學生成為可能。

網絡時代,大浪淘沙。在線教育被推上風口浪尖,算是機遇,想成為中流砥柱,要憑實力。


趣觀生活百態


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學校沒法開學,導致了學生家長還有老師們只能被迫開始了網絡教學,但是說疫情過後網課會不會盛行,我自己的觀點感覺只是輔助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說只能是輔助性的。因為從學習環境來說,家庭本身就不是一個適合孩子學習的一個環境,孩子不能更好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會比較侷限孩子的身子和教堂學習的氛圍。再者還有老師的音容笑貌和深處在教堂的那個氣氛和身臨其境的教學和聽課的質量對老師和學生都不是太好。而且對於老師來說可能這樣教學方式對老師來說也不是太好,因為老師所深處的環境和心理也不是家裡所能營造出來教堂的那種感覺的。再者說網絡的一些不確定性,不可能說網絡一直都好,偶爾的卡頓或者突發情況可能都會造成教學的質量問題和孩子的學習專注力。所以這種網課,適應起來一般一個月左右都可能形成,但是不能成為一種學習和教學的方式,也當然沒法取代教室中教學和孩子學習的那種心理和環境。總得來說,疫情過後網課盛行也只是一種輔助性的方式,比如輔導孩子網絡補課,進行網絡和學生交流,進行網絡家訪孩子的狀況。所以,網絡是發展的一種趨勢,但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無法改變。




行駛的生活奮鬥者


網課更加盛行是肯定的。比如說原有的培訓機構會更加註重於網課,網課的成本更低,招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優質的網課可以招到更多的學生,更能做強做大,大浪淘沙最後優質更優成就一批網課培訓大咖。

優秀的老師因課外有學生特別補課的需求,會成就一批利用網課補課賺點外塊。這種點對點網課將會盛行。

至於正規學校疫情結束了,可以開學集中授課了,網課會結束了。特別是小學,網課加重了家長的負擔,家長們現在都要瘋了,要上班又要陪孩子學習,一人要對各門課,又不知教育法,不瘋才怪。


百姓春秋


有可能網課會盛行,但永遠不會是主流,特別是對於未成年的孩子們來說。

因為孩子們缺少自控能力,而學校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學生們聚集在一起會產生濃烈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互相影響,自發自覺的學習。這一點是網課永遠無法做到的。

而且,網課良莠不齊難以管理,家長群都經常出現冒充老師詐騙的,網課也難免出現幾個敗類,打著開網課的名義,收上錢消失的無影無蹤。或者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按時開課,其中的管理難度非常大。

其次,學生們在學校並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最重要的一點的就是被迫學會人際關係的交往和處理。這是孩子們走向社會,如何與人打交道,處理各種複雜人際關係的最初啟蒙。如果網課盛行,孩子們將變得更加宅了,原本就不善於人際交往的部分孩子,將會變得更加格格不入,難以融入群體,面對面的溝通變得極其困難。

並非說網課不好,而是說人總歸是社會性的,感性多於理性,感情的交流比知識的交流更重要。因為愛,才是我們這個世界得以維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