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很多人都喜歡買書,就好像買到了書,肯定能看完一樣。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基本上都是“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看著在角落裡落灰的書,難免會讓人有一種愧疚感或者罪惡感。不過,暢銷書作家邁克爾·西蒙斯(Michael Simmons)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

“即使沒有時間把書全部讀完,只是把書架或電子閱讀器塞滿對你也有好處。”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如果我們一樣都喜歡讀書。那麼,作為一名愛讀書的人,走進書店就像小時候走進糖果店一樣。


書架上擺滿了人類的智慧,每一位作者都花了數年時間來提煉真知灼見。它就在我們的指尖,濃縮成我們可以隨時帶走的樣子。


所以,很自然地,每當翻到自己喜歡或值得一看的內容都想先擁有它,再慢慢看。


然後,書堆積如山。它們會出現在我們的書架上、箱子裡、包裡,甚至是我們的浴室裡。


隨著書越堆越多,我們的愧疚感或者罪惡感也會隨之增加。後悔沒有把自己買的書全部讀完。


如果符合上面的描述,那麼現就在就有好消息要告訴你。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正如我將在這篇文章中解釋的那樣,對於那些真正投入時間去閱讀和學習的人來說,散落在屋子裡的沒有閱讀的書實際上可能是一種智慧的標誌,而不是缺乏智慧的標誌。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有大量未讀完的書在周圍,不僅僅是智慧的標誌,也會讓你處於一個偉大的環境之中。當我們深入瞭解那些傑出的企業家的閱讀習慣,像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貝索斯......並非正式地對我最成功的朋友進行了調查之後,我終於釋懷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只讀了他們購買的書的20%到40%。他們中的許多人會一次讀10多本書。


事實上,科技領域最熱心的讀者之一、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企業家,估計……


“我可能會開始讀我買的一半的書,而且只有三分之一的書,我讀完了。這樣計算的話,我每週就可以讀完1-2本書。”

——帕特里克·科裡森(PatrickCollison),Stripe創始人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帕特里克·科裡森(PatrickCollison),Stripe創始人


面對不同媒介和格式的信息爆炸,尋找最佳的信息研究工具和消費信息的新的應用程序,不僅僅需要更多的閱讀,還需要新的閱讀方式。


用老的方式“迷失在小說中”仍然是我閱讀生活的一大部分,但當我們讀書是為了學習而不是放鬆時,現在就會使用各種捷徑和策略來選擇買什麼書以及如何閱讀它們。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帕特里克·科裡森(PatrickCollison)的閱讀方式



1、把讀書當作一項實驗


“我的朋友愛默生·斯派茨(Emerson Spartz)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和投資者,他讀過數千本書,他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買書是一項實驗。在成本方面,你需要花費大約15美元和一些時間。但另一方面,一本書可以改變你的生活。這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投資!”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我們對實驗的瞭解是,你做的“聰明”實驗越多,你就越有可能找到改變一切的突破性實驗。最傑出的科學家和成功的公司通常是那些進行最多實驗的科學家和公司。


一個好的實驗者的內在素質就是能夠接受損失。因此,請記住,每次買一本書,結果卻發現這是一本無用的書的時候,我們離一本能改變你生活的書又近了一步。


2、做分形閱讀


作為一個知識社會,我們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書籍生成的元數據(即作者訪談、作者演講、書籍摘要、評論、引文、第一章和最後一章等)。)通常和書本身一樣有價值。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為什麼呢?


1.它是免費的。這樣你就可以在買書之前多進行嘗試,因此,每次買書“實驗”的成功幾率都會變得更大。


2.它是多媒介的。你可以通過文本、音頻和視頻訪問這些信息,這使得信息能夠更容易地融入你的生活中(例如,在日常通勤或做家務的時候也能接收信息)。


3.它具有很高的信噪比。縮短後的格式刪去了那些無用的東西,會直接呈現比較大的想法。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圖案分形


就像一本書是作者最佳想法的濃縮版一樣,一本書的元數據也是這本書的濃縮版。


因此,我把這種閱讀稱為“分形閱讀”,因為分形是指在不同尺度上出現相同圖案的物體。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我們可以這樣做:把自己的非小說閱讀時間花在“分形閱讀”上,而不是一頁一頁地閱讀,可能會更加有用和方便。例如,我估計我有50 %的刻意學習時間是集中在分形閱讀上,而不是進行深度的順序閱讀。這有助於我更有效地選擇哪些書去深入瞭解和理解一本書最重要和最相關的部分,這樣我就可以直接去研究它們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對5本書進行分形閱讀比一本書一本書地閱讀更有價值和吸引力。


3、查看我們未讀的書,提醒自己知道的還太少


在知識上的謙遜並不會因為它是一種美德而重要,它之所以很有價值,是因為它讓我們對自己和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有了更現實的認識,幫助我們更有效、更和諧地生活。例如,謙遜有助於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激勵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我是這樣想的:數千年來,有數十億人一直在創造和記錄他們的知識。與人類集體發現的相比,我們知道的只是滄海一粟。人類的知識海洋正在以我們甚至無法想象的速度增長。“大部分曾經在這個社會中生活過的科學家今天都還活著!”


更進一步說,當涉及到人類能夠發現的所有知識和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已經發現的東西比較時,差別更像是宇宙中的一粒沙子。所以我們應該有三個謙遜的層次:


1.個人知識


2.人類當前的知識


3.所有潛在的知識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然而,當談到日常生活經歷時,我們感覺自己比實際瞭解的更多。在一些比較愉快的日子裡,我們中的許多人覺得我們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就像我們處在一個循環的終點而不是開始。這是因為我們時常想起我們所知道的事情,而且很少有人提醒(如果有的話)我們知道的太少。


在家裡用未讀的書把自己包圍起來,創建一個反圖書館(anti-library)可以喚起類似的感覺。暢銷書作家、成功的投資者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在其著作《黑天鵝》中精闢地描述了反圖書館的價值:


“私人圖書館不是自我提升的附屬品,而是一種研究工具。閱讀過的書遠不如沒有閱讀的書有價值。圖書館應該包含很多你不知道,或者對你來說是陌生的領域的書,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積累更多的知識和書籍,書架上越來越多的未讀書籍會讓你感到威脅。的確,你知道的越多,未讀的書就會越多。讓我們把這些未讀的書集稱為反圖書館吧。”


4、放棄好書去讀好書


在“知識項目”(Knowledge Project)的播客中,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Stripe創始人帕特里克·科裡森提出了以下觀點:


"每時每刻,你都應該讀一本你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好的書。但是,一旦你發現一些看起來更有趣或更重要的書,你就絕對應該拋棄你正在讀的書……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任何其他的“算法”必然會導致你的閱讀越來越糟糕。"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換句話說,就是做與我們所學到的完全相反的事情。不要發誓要把你拿到的每本書都寫完,一定要讓自己隨時能放下正在讀的書——但前提是你要找到一本更好的書。人生太短暫,好書太多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走得太遠,不要因為看到一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就放棄了偉大的書。


5.像讀雜誌一樣讀書


像讀雜誌一樣讀書是一個有力的比喻。當我們拿起一本雜誌時,如果我們沒有讀完每一頁或者只花5分鐘做了一個快速閱讀,我們不會感到內疚。相反,我們經常會先瀏覽一遍,以找到最有趣和相關的文章,然後對這些文章進行深入而緩慢的閱讀。這種方法在幾個層面上很有效:


1.它有助於找到最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的知識。


2.它幫助我們放慢速度,讓我們從我們所做的事情中獲得最大的收穫。


3.它使閱讀變得更容易,這意味著我們更有可能堅持下去。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因為我們的注意力不像以前那麼集中了。理論上,連續坐著看幾個小時的書而不分心是很棒的,但是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它就沒有價值了。


狂熱的讀者、著名的技術投資者瓦爾·拉維肯特(Naval Ravikant)開創了一種閱讀系統,幫助他利用較短的注意力來為自己從書中挖掘價值。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拉維肯特注意到,許多最有價值的書籍都是一些較早出版的書,它們構成了其他書的基礎。他在Tim Ferriss播客中描述了這些書的價值:


"如果在某一時刻,書中有些地方有錯誤的信息,或者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無聊,以至於我不相信書裡面的其餘信息會有價值,我把它刪除掉就行了,我根本不記得它們。所以我現在對待書籍,就像其他人對待網絡上的其他垃圾信息一樣。突然之間,書又回到了我的閱覽室。"


歸根到底,這不是我們讀完了多少書的問題


僅僅走進一個人家裡,很難分辨出他是“藏書家”還是一位聰明的讀者。每個房間裡都會堆滿書。但在這種表面相似性下,有三個特性能將兩者分開。


1.聰明的讀者會創造一致的學習習慣。我建議你遵循5小時的法則,每天花大約一個小時閱讀,就像許多世界頂級的企業家和行業領袖一樣。


2.聰明的讀者會學習如何學習。換句話說,他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從閱讀中獲得的價值。


3.聰明的讀者會採取行動,直到他們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理論知識的價值來源於它的實際應用。


你為什麼買了很多書,卻很少認真的看過幾本?


如果我們堅持這三個步驟,那麼是時候放下愧疚感了。我們不必把書架上的書都讀完。當我們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不需要閱讀全部的內容。聰明的讀者會根據從書中得到的東西來判斷自己。


END


• 文章內容為GEAR&PEAR齒輪梨原創/翻譯,部分圖片和數據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