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赵云打仗喊常山赵子龙,张飞打仗喊燕人张翼德,那关羽是怎么喊话呢?

莫先森123


在《三国演义》中,两军相遇主将报上名来,比如张飞在长坂坡上就是大喊一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上前,结果曹操八十万大军硬是没敢上前来;与张飞凶悍的外表相比,偶像实力派的赵云也张口闭口常山赵子龙,整到现在,纵横都没搞明白常山在哪。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向,主要还是依靠《三国志》中的历史,而不是完全依靠《三国演义》,因此,出现偏差,请大家谅解。

其实,关羽是一个不太喜欢在阵前打招呼的,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成名是温酒斩华雄,实际上在历史上真正斩了华雄的人是孙坚,关羽的成名之战就是在解白马之围的时候,斩颜良。

在这次作战中,可能由于实现紧急,关羽并没有报上名号,《三国志》中记载关羽是:“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因为在这场战役中出色的表现,曹操表其为汉寿亭侯,在此后,关羽大多数时候都以此自居,那么关羽为何要以曹操表的爵位来自居呢?

关羽的“汉寿亭侯”爵位是如何得来的?

那么,关羽正常情况下是如何报号的呢?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前期一般是以“关某”或者“关云长”来称呼自己,等到斩了颜良之后,才自称为汉寿亭侯,有的时候会说是“汉寿亭侯关某”。

很多人肯定会说了,关羽是刘备的拜把子兄弟,曾经“降汉不降曹”,怎么会接受曹操的表的爵位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在三国时期,一个东汉政府承认的爵位称号还是比较值钱的,而且关羽得这个爵位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将关羽斩颜良的行为当作玩一样,实际是有点吹嘘的成分。

之所以会发生曹操派关羽去解白马之围,那是因为官渡之战期间,曹操主力与袁绍相持,这个时候袁绍派颜良从白马而来,一旦得逞对官渡之战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颜良是河北名将,素有威名,这个时候曹操手下大将徐晃不敢与颜良对抗,坚守不出。

连徐晃都干不过的人,曹操手下还有谁能打过,无奈之下,曹操启用刚刚俘获的关羽前来表现一番,关羽是冒着生命危险,给颜良来了一次“斩首行动”,其实也就是小股骑兵趁着颜良没有列阵完成而进行的一次快速冲杀,该着颜良当真没有两下子,一个回合就被带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自然是不可能报上名号的,其中危险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关羽此举给曹操带来巨大的好处,白马之役曹操如果失败,那整个官渡之战形势岌岌可危,曹操是一个很爱惜人才的人,对于关羽这样的人才自然想要拉拢,因此上表中央政府,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可以说,关羽得这个汉寿亭侯,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是刀剑添血,拿命搏出来的。

这里面有一点要注意,虽然这个称号是曹操表的,但是却是东汉中央颁发的,关羽和刘备一路人,是汉朝皇室宗亲的支持者,当时刘备的爵位也是刘协给表的“宜城亭侯”。

关羽这个汉寿亭侯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很多人说,汉朝遍地都是侯,关羽一个汉寿亭侯有什么了不起的,怎么说呢?中国古代很长,每一个时期的社会构成都不一样,在唐宋之后,可以通过科举这种方式改变底层与上层的秩序,但是在隋唐之前,尤其是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你的身份地位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如果不是乱世,像刘备、关羽、张飞那都是该卖鞋卖鞋,该卖肉卖肉,该卖枣的卖枣,正是因为乱世刘备打着皇室宗亲的旗号才得以有一番作为。

关羽从平民以军功得到侯爵,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汉朝时期侯爵也分好多等级,最高一级是县侯,其次是乡侯、再次是亭侯、最后是关内侯。

知识点:关羽的“汉寿亭侯”,不是“汉”“寿亭侯”(不是汉朝的寿亭侯),而是“汉寿”“亭侯”,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位,也就是说,关羽的侯爵是第三等的。

很多人肯定会说,第三等的有什么了不起,前文已经说了,刘备的侯爵也是亭侯,那还是196年刘协拜刘备为皇叔的时候,亲自封的,而关羽是在200年封的。

刘备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称呼都是“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亭侯是爵位,左将军是军衔,豫州牧是官职,古代通常都是爵位在前。

大概是因为刘备的爵位只是一个亭侯,所以在其称帝前,整个蜀汉集团都很少有封侯的,一直到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已死),才封张飞和马超为乡侯。

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咱就不说了,马超在之前其实级别跟刘备差不多,是反曹失败后,最后投靠了刘备,封乡侯也在情理之中。

有意思的是黄忠被封为关内侯,黄忠因为在夺取汉中的时候,斩了夏侯渊立了首功,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才赐其为关内侯,后将军,结果关羽得知后,来了一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关羽这种由来的自豪感,也是相当霸气的。

刘备死后,刘禅封诸葛亮为乡侯,赵云和魏延为亭侯,可见关羽的汉寿亭侯在东汉政府没有彻底灭亡,刘备没有称帝前都是吊炸天的存在。

以关羽孤高的性格,自然到处秀自己的爵位称号了,毕竟是含金量高,而又得知不易的爵位。


史论纵横


关羽的自称当然是: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

《三国演义》可是尊刘贬曹的,刘备及刘备手下的文武大将都描写得生虎活虎,战无不胜,就连自称也显得与众不同及独树一格,而刘备手下五虎上将更是首屈一指的猛将,但刘备手下的大将都有非常分明、与众不同的性格。



赵云的性格是勇猛无敌、霸气十足,张飞的性格是暴燥刚烈、火气十足,关羽的性格是盛气凌人、傲气十足,如果只能有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赵云-霸,张飞-火,关羽-傲,就连他们对自已的称呼也是各不一样。

先说赵云。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当阳长坂之战中,赵云单骑救后主被曹军追杀,赵云武力惊人,独闯曹军大营,曹军无人可挡,曹操看到于是让曹洪去问赵云姓名,赵云应声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因此”常山赵子龙“就成为赵云的自称,在演义中赵云多次自称”常山赵子龙“,无非也就是地名+姓名而已,算不得什么特殊的,但是赵子龙在长坂一战,七进七出,不仅单骑救主,而且凭一人之力斩杀曹营五十多员大将,凭此一战,赵云扬名立万,曹军中听到常山赵子龙五个字,更是胆战惊心,在之后的战争中,只要赵云报出”吾乃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后,听过威名的敌军基本上不敢与赵云作战,赵云更是打出”常胜将军“的句号。

没错,赵云就是这么猛!



再说张飞。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虎牢关前,张飞第一次与吕布交战,张飞一来便 大吼: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反而是吕布一声不吭的与张飞交战,接着关羽、刘备都加入战团,这就是演义中著名的”三英战吕布“,这也是张飞第一次自称为”燕人张飞“。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张飞为了替刘备挡住追,一人一骑立于长坂桥上,曹军追兵都到了,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 人都到了桥头,但看见张飞一个立于桥上,怀疑是诸葛亮的计谋,都不不敢上前,这时张飞见曹军不敢上前,大吼: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仍然没人敢上前,曹军大队人马就这么看着张飞,张飞被看毛了,又吼了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 谁敢来决死战?张飞这一吼还把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杰给吼死了。

没错, 张飞就是这么牛!

最后说关羽。

按照赵云和张飞的逻辑,地名+姓名的规律,关羽的自称肯定就是: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但是在演义中,关羽偏偏不是这样自称的,关羽的自称是经常变化不定的。



《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州斩华雄前,关羽的自称是: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这个时候的关羽是刚刚出道,不像张飞那么暴,关羽刚开始还是比较谦虚的,自称为”小将“。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中,关羽过洛阳时,自称”吾汉寿亭侯关某,敢借过路“,后来又在过黄河渡口时自称为”汉寿亭侯关某也“。这个时候的关羽斩了华雄,又曾在曹操军中杀了颜良、文丑,名声打出来了,而且因功被封为汉寿亭候,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因此关羽心中也有些得意,因此自称为:汉寿亭候”,就是为了显示自已的爵位和功劳。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曹操在赤壁大败后,逃回北方,当时关羽受诸葛亮命令守在华容道,遇到曹操时,关羽是这么说的: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这个时候的关羽是在对曹操说话,而且关羽欠了曹操人情,因此在曹操面前,关羽还是很谦虚的,他用的自称是“关某”。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关羽想劝降庞德,便对庞德说: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这个时候关羽的自称就变成了自已的名字“关云长”,因为两军交战,关羽念在庞德勇猛,其兄长又在蜀汉为官,因此想劝降庞德,就直接自称自已的名字“关云长”,但后面一句庞德何不早来受死,则显示出关羽相当的傲气。



由此可见,关羽的自称有:小将、汉寿亭候、关某、关云长等,但是这些都不够霸气啊,个人觉得关羽如果自称是:“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这个称呼要霸气多了,不知各位有何意见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关羽有好几种自称。从关羽对自己不同称呼的变化,也能看出他的性格。

1.小将

关羽自称“小将”,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中。

回目: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



,被敌将华雄阻住挑战,连吃败仗。关羽自告奋勇,去战华雄,自称为“小将”,其实关羽当时只是一个马弓手,他不自称为“马弓手关某”,也能看出来关羽有很强的自尊心。

2.关云长

关羽称呼自己为“关云长”,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十九回中。

回目: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关羽率兵伏击吕布,拦住去路后,自称“关云长在此”。

吕布是一方诸侯,地位很高,关羽此时的身份地位与之相差很大,自称头衔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就直接称自己为“关云长”。

3.汉寿亭侯关某

关羽称自己为“汉寿亭侯”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七回中。

回目: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在洛阳城外,关羽遇到韩福,自称为“汉寿亭侯”。

关羽前期已经获封为汉寿亭侯,还是很骄傲的,到了路上,就控制不住内心的自豪,遇到不熟悉的人,打出这面光辉灿烂的旗帜。

到了黄河渡口,遇到秦琪,关羽仍自称“汉寿亭侯”。

没想到秦琪这厮居然不尿关羽这一套,大大伤害关羽的自尊心,


关羽又拿“斩颜良、诛文丑”来展示,但秦琪却说,“你只斩得无名下将,敢与我战乎?”,关羽彻底被激怒了,扑上去撕碎了秦琪。

4.我

关羽自称“我”,是在《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二回中。

回目: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刘备败当阳,走夏口,曹操率兵在后穷追不舍。关羽来援,设下伏兵阻住曹操,大叫“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给他争取到的。当着别人的面可以炫耀,但当着曹操的面就不好意思再扯那些淡了。所以就自称“我”。

关羽北伐襄樊,庞德来挑战,关羽出阵,仍自称“关云长”。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四回中。

回目: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感觉上似乎是挺客气的。这一次我也搞不清楚关羽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


馋嘴肥猫铲史官


关羽关云长,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大神级的存在,这可能是罗贯中先生刻意描画这个圣人的一种手段吧!

从整个三国演义中关于人物的刻画来看,张飞是一个长相比较粗犷,行事手段比较幽默,为人耿直!同时呢,张飞也是一个喜欢咋咋呼呼的人,在三国演义中,

经常是还没有开打,先和别人对骂起来,先用自己的嘴炮先去胜了一筹,比如和吕布的战斗中,上来就骂吕布“三姓家奴”,搞得吕布很窝火!

由于大咖的实力比较强劲,遇到任何人都不犯怵,打架是一把好手,所以他咋咋呼呼的性格,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当阳桥上的一句“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既是张飞给自己来壮胆,同时也是给别人一种气势,这里面有一个很配合的角色叫夏侯杰,很没出息的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彻底配合张飞的演技,一声咆哮吓死一个人!

从作者对张飞的刻画呢?就是罗贯中老先生一辈子勤勤恳恳,是终究得不到认可,反而那些咋咋呼呼的人,反而加官进爵,写满了罗贯中先生对这种人的鄙视和对社会的无奈。

关羽的一生遭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进行了刻意的描述和深化,关羽这个人身上具备他一生没有施展的抱负和理想,由于罗贯中本人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年少的英雄梦依旧在他的内心当中,因此,他在写关羽的时候,给予了很大的理想状态,描写关羽所有战斗的时候,都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状态,一个猛然的突袭,直接将对手斩杀马下,斩颜良、诛文丑都是用的这种手段!

这样描述关羽的一个目的:是在一个“胜者为王”的时代,一切成败论英雄,都是一句,取得的战功和最终的结果决定。

关羽就是这样一个被后世人不断深化的一个人物,发展到罗贯中时期,关羽已经成为一个神一样的人物!让广大的老百姓和人民是敬重和敬仰,作者将笔墨写在关羽身上的时候,就倾注了自己太多的理想和报复,通过关羽的行为来实现自己的一丢丢小梦想。

综上所述,关羽的称呼从一开始就是设定好的,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马弓手开始,先斩杀华雄立威!十八路诸侯会盟是关羽的自称是:马弓手!一个小人物!

接着刻画关羽对有才人的尊重,对待三姓家奴吕布,张飞叫三姓家奴,而关羽叫“吕将军!”,此时的称呼是:关某,又是一个小人物的称呼。

再接着刻画关羽的忠诚!用的笔墨最多,其中的过五关斩六将、挂印封金、关羽都是一个有礼有节的人物,对待所有人都是客气有家!此时的称呼呢,也是在下关云长!

最后是刻画关羽的豪气!虎女安能嫁权子?还有一个就是“岂能与老兵同列!”,这是老年关羽功成名就之后的王霸志气!

以上是小人物的一个理解,你怎么认为呢?


小人物F


关羽在老家杀了人才逃出来的,不方便告诉大家自己是哪里人,所以打仗时大多闷声不响。杀颜良时,颜良本来想问他是谁,打哪儿来,估计关羽最忌问这个,对方还没开口,就是冲过去冷不丁一刀,将颜良斩于马下。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河洛国学馆


《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和赵云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为刘备的霸业舍生忘死,战功颇多。两军交战前,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而张飞霸气大喊“燕人张翼德”,那么,作为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他的口头禅是什么呢?

初出茅庐:小将

演义第五回中,面对来势汹汹的董卓部将华雄,十八路诸侯连吃败战,就连江东猛虎孙坚也败在他的手下。关羽看到众位大佬无计可施,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挑战华雄。他当时只是小小的马弓手,说白了,只是一个小兵,和冲锋陷阵的大将差的太远了。这时的关羽,初出茅庐,还是一个青年晚辈,在众位郡守面前,自称“小将”。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锋芒毕露:关云长

演义中第十九回,面对威名远在华雄之上的吕布,关羽毫不怯场,直呼“吕布”之名,自称“关云长”。这时的关羽经过平定黄巾军、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战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次遇到第一猛将吕布,并没与轻视、小看他,而是将其视为平生难遇的对手,与其交锋。因此,关羽自称“关云长”。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吕布走得人困马乏,忽又闪出一彪军拦住去路,为首一将,立马横刀,大喝:“吕布休走!关云长在此!”

功成名就:汉寿亭侯关某

演义中第二十七回,关羽千里走单骑期间,遇到关隘守将韩福、秦琪等人,他自称“汉寿亭侯关某”。这源于关羽在降曹期间,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了白马之围,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为了笼络关羽,彻底收服,亲自上表汉献帝刘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是关羽获得的汉王朝的正式爵位,虽然“亭侯”不高,也是响当当的爵位。对于自傲的关羽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耀。演义中中是这样描述的:

“且说曹操见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

锋芒内敛:我

演义中第四十二回,刘备兵败当阳,赵云血战长坂坡,张飞吼断长板桥,曹操大军仍紧追不舍。关键时刻,前往江夏借兵的关羽及时赶到,将曹操大军拦截。这时,关羽既没有自称“汉寿亭侯”,也没有自称“关某”,而是自称“我”。在古代,很少自称“我”的,太俗气,一般称个人的字。这时的关羽已经过了霸气侧漏的境界,锋芒内敛,因此自称“我”,。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忽山坡后鼓声响处,一队军马飞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时了!”当头那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原来是关云长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阪大战,特地从此路截出。

最常用自称:关某

整部演义中,关羽使用最多的自称乃是“关某”,简洁干脆。如第二十回,吕布殒命白门楼,曹操举剑欲杀张辽,关羽就是自称“关某”;第二十五回,关羽土山降曹,面见甘、糜两位夫人,自称“关某”;第二十六回,关羽向曹操请命围剿汝南黄巾余党刘辟、龚都,也是自称“关某等等。总之,“关某”是关羽的常用自称。他张口一个“关某”,闭口一个“关某”,已经成为习惯。“关某”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自称,就像“张某”、“李某”一样。这并没有什么太出奇之处。

其实,在演义中,关羽还有一个称谓“关公”,是旁人和作者罗贯中对他的称呼。这个称呼相当霸气,三国演义里,很少有人被作者称为“公”,关羽有此殊荣,可见作者对其推崇备至。

如果按照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那样自报家门,关羽应该自称“吾乃河东解良关云长是也”。然而,关羽并没有这样自称。或许,这与关羽早年曾是逃犯有关。试想,如果关羽自报家门,说自己是哪里人,官府都有备案,就可能知道他是朝廷要犯。


佳宁姐姐说历史


诚邀,如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这古人的姓名与字的关系。


其实古人除了姓名,一般还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据《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这时候同辈之间一般都是称其字了。随着儒学的兴盛,东汉之后的百姓姓名之后多少有个“字”,比如刘备就称“刘玄德”,刘表就称“刘景升”。

所以上阵的时候,张飞自称张翼德,赵云自称赵子龙。


至于关羽嘛,据说其先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所以按照规矩,关羽上阵应该大吼一声“运城关云长在此”!不过话说回来,以关羽的傲气以及长胡子,青龙偃月刀这种出众的特征,他不屑于自报家门,别人也不用他自报家门,反正都知道是他,何必多此一举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三国演义中张飞、赵云出战总向敌军报号,以长军威制造声势,其目的就是我乃蜀中名将,于我对阵你小心着。往往这种心理战术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敌方一般将领都惧怕英名,稍微胆怯就吃败仗。

关羽可不这样,一旦出战,马疾刀快,并非大战两三百,头明白人头就落地了。

斩颜良就是这样的战例!





白云3498


我来回答!

关羽出场默默不语,最多就是一句吾乃一介武夫!真是低调啊,大才之人不用言语都能看的出来!

下来我说说关羽经历吧!

关羽的经历是:

①大局倾倒之下打了败仗,但选择留待有用之身找寻兄长,没有选择一死了之——能屈能伸

②换别人,“①”可能只是个托辞,曹操一通高官厚禄就死心塌地跟着曹操了,关羽知道刘备下落后立刻脱离曹操——言必信行必果

③曹操待之甚厚,换别人可能白吃白喝不做事,以搏一个“忠”名,关羽立军功以报,却不贪恋财货——恩怨分明,不欠人情

④关羽重归刘备阵营后没有和曹操藕断丝连,曹操汉中战败后果断提兵攻曹,歼灭三万曹军,威震华夏——忠心耿耿,忠义双全但忠是忠,义是义,绝不因私废公

⑤走麦城后被俘,不降而死,证明当初降曹是为大节大义,而非苟且偷生。

而且,关羽这故事还有两个人成全,一个是曹操,关羽离去时没有袭杀关羽,而是成全一段佳话,一个是刘备,对关羽亲重有加,之后还让关羽独领一州,不予猜忌,可谓君臣典范,坦荡光明。岳飞对这还不定多羡慕(完颜构:阿嚏)。

综上,关羽方才担得起一个“义”字,“忠臣”不少,担得起“忠义双全”的不多,碰巧还有人愿意成全这一段佳话的,可能也就这一个。讲真,三国志这段写的平平,那是因为陈寿这厮惜墨如金,换司马迁来写绝对是个好故事。但这也才给后人无数发挥空间,这股子侠肝义胆,相对于单纯战功赫赫的卫霍、忠心耿耿的岳王爷、用兵如神的军事改革家戚继光,本就很有魅力,罗贯中在前人传说的基础上最终一锤定音,土山约三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过关斩将、土城相会、华容道义释曹操一气呵成。



影王说


赵云喊话的方式为籍贯(常山郡)+名字(赵子龙),如果关羽也学赵云这样喊话,应该自称为河东关云长。关羽这么喊倒不是不可以,不过却喊不出赵云的气势来,为何呢?

演义中的赵云出场时不到20岁,当时公孙瓒正在界桥大战袁绍,赵云前来相助公孙瓒,和袁绍大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谓一战成名。此后赵云在公孙瓒帐下,又同刘备救援徐州,大战曹操,在河北打出了名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赵云的老家常山郡属于冀州,本在袁绍的势力范围之内,但赵云却没有投奔袁绍,反而投奔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这肯定让袁绍军上下都知道赵云的威名。而袁绍又是四世三公出身,门生故吏遍天下,这一来二去,常山赵子龙的名声就传开了,所以赵云也乐于这样喊话。

关羽就不同了。关羽是并州河东郡人,以贩枣为生,后来到了幽州涿县做生意,在这里结识了刘备、张飞,从讨伐黄巾开始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而并州在三国演义中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就连并州出身的吕布、张辽、徐晃都不怎么提自己的老家,可见关羽也没必要这样自称。不过在正史中,关羽是因为在老家犯了案子逃难到了涿县,是个逃犯。如果关羽喊自己是河东关云长的话,肯定会想起自己在老家犯下的官司,这丑事就不要外扬了。

张飞喊话的方式是地区(燕人)+名字(张翼德),类似于我是东北XXX。张飞是幽州涿县人,古称燕地。这里自秦汉以来一直与北方的游牧民族相邻,民众习武成风,颇有胆略,打架不认怂,所以张飞用“燕人张翼德”喊话是合乎情理的。

而关羽所处的并州和幽州情况类似,也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并州人习武成风,三国时的许多猛将都出自并州。但就像上面说的,并州人和现在的山西人相似,似乎都有些内敛,不怎么愿意把自己的老家挂在嘴边,所以关羽也不这样喊。

那么关羽为何要用关某相称呢?这和关羽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演义中的关羽武勇过人又熟读春秋,和张飞、赵云这些纯粹的武人相比多了一些士大夫的气息,所以有一种内在的孤傲气质。他身份低微时,用过小将,也直报姓名关云长,却被众人耻笑。

不过当他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被封为汉寿亭侯之后,他已经为人熟知,所以便用“关某”二字相称。因为关某虽然只有短短两字,却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不仅契合他的身份和性格,更能与他的丹凤眼、卧蚕眉、青龙偃月刀衬托出背后冷冷的杀气,比之常山赵子龙和燕人张翼德更令人胆寒生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