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日国人到中国西南旅行的真相

二十世纪初,日国人到中国西南旅行的真相

明治元年(1867年)东京帝国大学政治专业毕业的村木正宪接到政府的命令,于明治33年(1900年)4月12日从新桥车站出发,以清国的邮政、电信、铁路、金融情况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当地调查,5月27日回到东京。

虽然调查只有一个半月时间,但他还是提交了极其详细的报告。他在当时提出一个既新又有趣的观点,不用头脑而是用身体去思考自己所接触过的中国。

他从新桥出发,经过门司、长崎,4月18日到达了上海的吴淞。他对上海港这样描述:光景宛然有游欧美的感觉。第二天便开始展开调查,首先访问在上海的外国邮局(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详细地调查邮政情况。另一方面对上海租界的政治,行政,财政情况展开详细记录,他所留下的记录可以称之为"上海百科全书"。

村木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探访上海的风月场所。他在观看了上海剧场桂仙茶园的头牌“女方小喜凤“的唱曲后写道“长相端丽,音吐秀丽,而心神恍惚迷恋”。甚至到后台向演员们请教他们所使用的琵琶等乐器。除此之外甚至还写到上海花柳界情况,从歌妓、娼妓,甚至街娼,对所见之景与物保有相当的好奇心和探求心。

4月20日,他从上海出发,沿长江而上,经南京,武昌,汉口。

当时在武昌百姓甚至在当地的日本人中流行的一个小游戏,游戏规则是手‘放在额头上表示“俄国”,捂着嘴巴表示“清朝官吏”,拳头表示“清朝百姓”,“俄国”比“清朝官吏”大,“清朝官吏”比“清朝百姓”大,“清朝百姓”比“俄国”大。

村木对这个小游戏有很深的兴趣,他认为甲午战争后,俄国不时地找日本的茬,装出同情战败者的样子,到头来从清王朝那里抢走了辽东半岛的重要港口。

在这个大背景下,老百姓们对俄国的贪婪无比的愤怒,抑制不住想要报仇的心情,只能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表达。想要报仇途径只有富国强兵,同时他对游戏规则表示了认同,即清朝的百姓力量比清朝的官吏强大。

随后他对1899年清朝的进出口,再出口以及船舶航运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又对全国铁路网的现状和将来计划进行了分析,特别提出了对云南省进行调查的相关项目。最后他在云南省的调查报告中对英法在东南亚和中国西南部的铁路建设进行了描述和战略分析。

俄国从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英法以缅甸和越南为据点从西南方向,欧洲列强在大陆展开的竞争。当时的日本对大西南不可能没有兴趣。

在村木正宪中国之旅7年后,日俄战争结束两年后的1907年秋冬之际,日本著名建筑家 伊东忠太(1867-1954,橿原神宮、平安神宮、明治神宮、朝鲜神宮、靖国神社神门、築地本願寺等均出自其手)沿着村木正宪所记载的西南铁路路线再次展开旅行调查。

伊东首先到达地方是贵阳,“我受到了贵阳武备学堂的高山少佐及学堂诸君的欢迎,我同胞之温情以慰旅途疲惫。此武备学堂于贵州省城南郊,共有六名日本教官于此。”在当时,各地地方政权争先开办武备学堂即士官学校,招聘日本军人开展强兵教育。

离开贵阳后,伊东继续向西南行进。“没想到遇到两位在此休息的日本人。惊讶之余,竟是两名高中生。互报姓名,一位叫野村礼让,打算报考英文专业,一位叫同茂野纯一,打算报考哲学专业”。“野村参加了京都西本愿寺的新住持大谷光瑞组织的印度探险队,没想到路途中老住持去世,大谷光瑞回国,他们定于缅甸中部的瓦城相见。听闻大谷光瑞住持的印度之旅计划后,我不禁感慨自己的旅行规模之小。”

但是在100多年前,伊东忠太以调查为目的的旅行绝对不是什么小规模旅行。

伊东在一个名叫吕南街的地方碰到了一位英国牧师,牧师告诉他在途中遇到了井户川大尉和5名高中生一行人。井户川大尉这样的军人来此地十有八九是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制作该地区详细地图。那5名高中生也绝不是什么高中生。

伊东认为那位英国牧师也不是单纯的牧师,描述道“他住在云南,现却从缅甸方向归来。今天是周末,却推迟旅行,一整日在看书。”

伊东继续向西南前进,没想到在黄连铺遇到了井户川大尉一行人。“井户川大尉于二月上旬,从重庆出发至泸州,访云南。从安宁州沿小路至景东,后又经小路至腾冲。道路越发艰险,到达下关后,顺路进入缅甸,现在则是返回重庆途中。”

在中国西南边境到缅甸北部,再到印度东部,无疑是列强们的势力角斗场。很明显的是日本也加入了游戏。

到了腾冲,伊东写道“清帝国西南门户要塞,此地有英国总领事馆。据英领事馆调查,一日往来骡二百五十余头,从缅甸进口棉布纱,出口雄黄,鸦片等。不过今已禁止鸦片。腾冲城墙六里,人口九千。”当时的日本人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所闻,感受到了一处地政学要地的重要性,此地是英法等国殖民该地区的重要据点。

“英国总领事热情招待,请我留宿馆内。领事年不过三十五六,精力绝伦,兼任云南总领事,无书记助手,只身一人。”“他得知我行程后为我办理了缅甸,印度等地的介绍文件(签证),并请医生为我检查了身体,为我的调查提供了帮助。”英国总领事对日本人的这番好意,恐怕是出于当时的英日同盟,两国友好关系。

最后他到达了缅甸北部,全程60余天。中途遇到两组英国人,三组法国人,两组日本人。“英法两国人完全是在自己势力范围内以普通事务或旅行为由的出行。而日本人的旅行则包含某种探险性质”。

无论是哪国人,可以肯定的是都是为了以后在中国境内利益之争做准备。后来英日同盟破裂,再后来这里将发生激烈而残酷的战斗。

在结束了西南之旅后,伊东忠太的中国之旅还未结束,这只是开始。在随后的几年中,他的足迹遍布蒙古,东北,西北,西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