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爆炸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何我国人口在清朝会猛增3亿人?

静夜史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主要的原因是人口死亡率很高,包括食物不足、生病、自然灾害、被猛兽捕食等等原因,因此人类从起源以来直到1800年左右,全球人口才增长到10亿人口,花了将近300万年时间。

此后,随着人类粮食产量的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生产力发展迅速,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不断加快,全球人口的第二个10亿,花了约130年时间,此后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逐渐缩短为30年、16年、11年和10年,到了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进入了爆炸时期。

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继续提高,人口增长的速度应该会逐渐放缓,我们从不同地区来看,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比较低;而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经历了人口爆炸时期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会逐步回落。我国的清朝是在1616年至1912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世界人口快速增长时期是吻合的,主要原因还是粮食产量的提高。


地理沙龙


清时人口暴增,是偶然还是必然,还不好说,因为是一个发展过程。至于其原因,如下:


一,有很多观点都说是得益于明朝时期诸如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从食物上为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

二,得益于清朝时期的摊丁入亩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政策,让老百姓减轻了负担。尤其是摊丁入亩,让按人头纳税变成了按土地纳税,土地多的人诸如地主之类的人就得多负担了。

清朝时期人口暴增这个设定成不成立,也有很多异议,因为,这突然冒出来的人口,极大可能是过去为了躲避税赋隐藏起来的,俗称黑户,毕竟过去是按人头纳税。按田地纳税以后,人们也就无需为人头税忧虑,隐藏和虚报人口就毫无必要了。那么,我们过去所有王朝的人口普查数量都不可避免的有猫腻,实际人口比账面上的可能多得多。尤其是战乱时期,人口流动大,那些所谓人口大规模锐减,很有可能也不过是统计不到而已。


清朝人口肯定是增长了,至于有木有增长得如大家讨论的那么厉害,真不好说,也许,在清朝以前,就已经存在一个与其不是那么悬殊的人口基数了,只不过,黑户太多了而已。


吐蕃国护法国师鸠摩智


人口在清朝猛增3亿,主要有如下原因:

首先,是18世纪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大约一百年时间的“康乾盛世”的出现。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人口的繁衍创造了条件。

其次,改革税制,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从此,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愈益松弛化。与明代相比负担明显减轻。中国的百姓就是神奇,只要给他们自由,就能养活自己,就能繁衍后代,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老百姓不需要你指手画脚。

再次,16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国引进原产美洲大陆的玉米、马铃薯和红薯等高产农作物。这是继宋朝引进占城稻之后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为18世纪人口剧增提供了食物保障。

所以,清朝人口骤增不是偶然的。



二月风227


人随作为高等动物,其种群数量增加其实还是离不开一个因素:环境

第一、合适的环境自然可以孕育更多的物种,人类也自然愿意生育。历史上但凡我国国力鼎盛的朝代,一般人口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因为这个时候国泰民安,人们都丰衣足食,吃住不愁了自然会考虑生育问题。包括清朝也是这样,康乾盛世经历了134年,从建国时候的动乱到人民安居乐业,官府减轻赋税,其中主要的是康雍乾三帝便提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口号,并延续了明朝一条鞭法措施,实行摊丁入亩制度;使得老百姓不用再交人头税,所以在以人口作为主要劳力的情况下,自然人们愿意生育。

第二、除去自然环境外,生存环境才是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就以建国后为例,建国初期因为国力贫弱加上本身生产力不足,导致我国大多数地方在1978年以前温饱都是问题。在这之前别说人口增长了,人口保持不减少就是万幸。但是随着后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人口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图上所示1990年以前,我国人口基本保持在10‰以上。这个时候国家不得不通过计划生育来干预人口增速。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政策的干预,我国人口总数破20亿都是大概率。

人口爆发式增长既是偶然也必然,其实是一本经济账

之前看过一部中国通史,里面对于人口的观点很有意思: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生育子女的代价少于收益的时候,人们就会减少生育,反之亦然。几点愚见:
第一、古时候为什么重男轻女?(男孩可以更快带来价值)其实也是一本经济账,古时候都是以男耕女织为主的劳动模式,商品经济不发达,主要食物来源就是农作物,而农作物生产也是需要体力的,自然男生的优势要远远大于女生。古人为什么喜欢男孩?除去传宗接代外,其主要是10几岁就可以参加劳动带来收益有直接关系。而女孩不行,基本在习俗的影响下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就是赔本买卖。所以古时候人们重男轻女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为什么如今很多人愿意生育女孩?(女孩抚养成本相对低)一个道理,因为如今的男孩不仅仅要花同样的钱进行培养,关键长大后结婚、买房、买车等都是一笔大的开支。而女孩就相对简单的多,毕竟如今女孩陪嫁10万跟男孩花了10万娶个媳妇的概念不一样。大多数人都会讲女方大方,不会说男方好话。

第三、包括如今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要二胎或者一胎?都是经济账。因为生养子女的代价太大了,把子女养大成人,结婚成家花个几百万都是少的。但是有多少家庭能够做到这一点呢?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当支出超出自己承受能力太多的时候,人都会去考虑。说白了,人还是高级动物,克服生理欲望的能力足够。

综上,从这点来说人口出现爆发增长具备必然性,动物只有在生存环境合适的时候才会开始生育。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自然会考虑的更多,为什么欧美国家生育率低?因为他们大多人感觉生育子女得不偿失!!没有儒家文化影响的欧美人想问题比我们直接的多,考虑的也少得多。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房产等社会问题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我国人口数量的激增出现在康乾盛世的乾隆时期。

我国古代人口数量的增长

而清朝人口数量的激增其实无非两个原因,税收制度改革和高产作物的普及

首先是摊丁入亩税收制度的改革。

满清王朝以前,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作为国家经济主要来源的农业税,其征收的标准是人头税,就是按照人口多少进行征税,同时社会上那些贵族和士绅阶层还享有免税的特权,在这样的征税制度下,家庭里多一个人口就多一个上税的名额,也就意味着多上税,于是出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反而是国家纳税的主力军,因此在这样背景之下,一方面本身人口增长得不够快,另外一方面普通农民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瞒报自己家庭的实际人口数量,从而减少税额,让自己家庭多留一些粮食。

实行摊丁入亩的雍正皇帝

康熙皇帝时期,为了进一步稳定统治,提出了“滋养人丁,永不加赋”也就是人口即使增长,上税额度也不增加了,于是人口就出现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是很快的雍正皇帝继位后,发现国家开支巨大,入不敷出。于是雍正皇帝改革了税务制度,废除了执行了数千年的人头税标准,把按照人口多少改为按照土地面积也就是亩数多少,这样的话那些大地主们就成为交税大户,为了避免这些地主们依靠士绅和贵族特权逃税,雍正皇帝同时颁布了“士绅一体纳粮”废除这些特权阶层的免税特权,就这样人口数量不再是征税多少的参照,而拥有的土地才是,所以隐瞒人口就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到乾隆时期清政府的人口普查数据突然间暴涨。

其次是高产作物的普及

早在明末,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进行进一步殖民活动,而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大航海发现并殖民了美洲新大陆,然后将瘟疫和疾病带到那片新大陆后,将美洲的黄金、白银和马铃薯、红薯、玉米也带到欧洲,后来马铃薯、红薯、玉米随着殖民者来到东南亚,并传入中国,

高产作物红薯

满清入住中原以后,这些传入中国大陆的高产粮食逐渐得到普及,这些作物不仅适应性好,对于土地要求低,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远比我国的水稻、谷物、小麦等传统农作物高产得多,于是在农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后,有着勤俭持家优良传统,并且追求人丁兴旺的中国人,就在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情况下,出现人口数量的激增,甚至于有的学者对于满清康雍乾三朝的“康乾盛世”称之为“红薯盛世”。


大东北的小豆包


清朝人口的爆发性增长是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的增长。

清朝入关后,迅速的镇压了各路农民义军及残明势力,使国家又一次进入大一统的时期,与蒙古联姻拉拢,使中原王朝再无北方边患问题,国家外部环境趋于和平。内部在平定三藩后,也始终末出大的问题,虽有小乱,也能控制范围不致大面积波及。

至“康乾盛世”之时,从明天启帝开始的“小冰河”时代逐渐结束,天气重新恢复湿润温暖外加国家政局整体平稳再加上清初“滋生永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下,普通民众获得宝贵的休养生息时机,外部没有战争,则人口迅速增长。此外自明末传入本土的红薯玉米土豆农作物在多年的培育良种后也在“康乾盛世”的末期逐渐由南向北大规模栽种,粮食产量的提高,基本平和的政局,又进一步促进人口增长,直到清末达到四亿人口。哪怕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人口暂时下降后,在民初又迅速恢复到四亿五千万人口。


大河之南之红龙


政治稳定。清朝初年,特别是在顺、康、雍、乾四朝,政局稳定,没有出现大的战争动乱,周边地区稳定,利于国家发展。

经济发达。国家实行"摊丁入亩"。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2000多年的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的做法已经完全取消,这为人口繁衍提供了经济保障。 就是以前收税按人口数,现在按土地拥有量了。

农业基础。薯类和玉米虽然是在明朝转入我国,但是大量种植和发展,却是在清朝,同时由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英雄无觅


中国的人口暴增,确实有两个时期是很明显的。其一,是新中国建国后到二十世纪末这50来年。其二,就是清朝时期。

可以说人口的暴增和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关的。比如,新中国建国后就主张过,人多力量大。而我虽然不清楚清朝是否有鼓励生育的政策,但另一个政策却提高了民众的生育积极性,也就是摊丁入亩。农税,不再是人头税,而根据亩产来定。这样一来生育的多了,能耕作的劳动力增加了,但是税收却是根据亩产来的,也就是多劳多得的基础上,不管是保持现有田亩数量还是增加田亩数量,对农民和对国家都是有利的。那么人口的增加就是一个必然。

其二,粮食产量的增加会极大的提高人口数量。其实汉唐一直到明朝,中国固有的人口峰值都在1亿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农产品的数量可以支撑的人口就是这么多。而当明朝引进南美农作物,在明末清初逐步大面积种植之后,更多的粮食产量,也保证了更多的人口数量。而新中国建国之后也是这样,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尤其是化肥农药的量产普及,保证了现代化农业的产量可以支撑更高的人口。

也就是说,人口的暴增看的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


淡蓝色荣誉02


清朝康乾時期人口增長,其實增殖率並不高,跟歷史普通水平相當,但是特殊之處在於這段時間是連續的,沒有中斷。太平天國運動,人口衰減很顯著。

解放後六十年代的人口增長與此相仿,屬於工業化成果,跟歐洲工業化時期的人口增長是相同的性質。不過中國有特殊處,歐洲工業化人口增長有出口,向美洲殖民,然而中國沒有,被局限在國內,因此後果也是不同的,中國無法走歐洲式資本主義道路,此為原因之一。


TonyDeng


中国历朝历代人口总数都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现在世界人口已达七十多亿,而我国人口十三亿多,占世界人口百分比多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