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吃货喜食羊肉和胡饼,不待见猪肉,有人拿吃猪肉来惩罚下属

由于受到了中南亚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唐朝的饮食比较多元化。在肉类饮食中,和鸡肉猪肉相比,羊肉占据的比重比较大。

虽然现在的汉族人吃肉以猪肉为主,但是在那个时代唐朝人普遍喜欢吃羊肉,偶尔也有人吃牛肉,不过更多人会抵制吃牛肉。在少数民族的影响下,除了羊肉以外,乳制品在唐代也有很大的市场,葡萄酒和蔗糖也开始逐渐普及。

唐朝的饮食同样还受到来自南方饮食的影响,喝茶变成了唐朝人的生活习惯,稻米也成为唐朝人的主食之一。另外,腌渍食品在平民的餐桌上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唐朝吃货喜食羊肉和胡饼,不待见猪肉,有人拿吃猪肉来惩罚下属

吃货的聚集

唐朝普通老百姓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七点到九点吃一顿,下午三点到五点吃一顿。和尚则是一天一顿,过午不食。在唐朝人最喜欢吃的食物中,其中有一种食物叫做胡饼。胡饼是来自胡人的一种面饼制作手艺,在汉代就出现了,以烤制为主,有用油和不用油之分。胡饼的个头很大,而且很容易存放。它的形状有点像馕,有的撒上芝麻,有的还带馅。不带馅的胡饼有人存几个月都不坏,而且耐饥,所以深受老百姓欢迎。

“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唐语林》)”。据记载,当时权贵之家还经常吃一种带羊肉馅的胡饼,那也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制作人用一斤羊肉,一层层塞到胡饼中,中间还夹胡椒和豆豉调味,加上一些动物油脂起酥,放到炉子里去烤,烤得半熟后拿出来吃。因为它是一层一层的,所以唐人称它为古楼子。

唐朝吃货喜食羊肉和胡饼,不待见猪肉,有人拿吃猪肉来惩罚下属

胡饼

除了胡饼,唐代还有一种舶来品叫饆饠。饆饠又叫毕罗,是唐代由西域传入的一种带馅的面点。这种面点当时在长安非常流行,据唐史记载,唐代街头经常可以看到饆饠店、饆饠寺等。饆饠是用油煎制而成的,呈卷状,两边开口,有点像如今老北京的褡裢火烧。饆饠的馅料以荤馅为主,比如羊肝饆饠、蟹黄饆饠等,但有时也会加入水果,比如樱桃饆饠。

受胡人影响,羊肉在唐代特别受青睐。据《唐六典》记载,政府当时要供给亲王府食材,其中每月荤腥类的供应是羊二十头、猪肉六十斤和鱼二十条。其中,每个月羊就要提供二十头,一头羊杀了之后,所出的净肉起码在四十斤左右,二十头就是八百斤,所以说羊肉在饮食中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

我们现代人普遍吃的是猪肉,觉得猪肉香。但是唐人却认为猪肉不是好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病风。杜牧曾经给某人写过墓志铭,里面提到猪肉能闭血脉,弱筋骨壮风气,甚至惹病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唐人的想法也不无道理,毕竟猪肉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经常食用会引起血脂升高,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

唐朝吃货喜食羊肉和胡饼,不待见猪肉,有人拿吃猪肉来惩罚下属

羊肉

史书《说郛》里有个笑话,五代时期有叫李宰仁的唐朝宗室官员,此人非常讨厌吃猪肉,而且办事逻辑性也不太好。有一次,他看见两个部下在打架,很恼火,于是他打算惩罚一下这两个人。因为本人最不喜欢的食物是猪肉,于是他命令人从厨房里拿来了一些饼和猪肉,让这两个部下当场吃下去。两人吃下去以后,他还威胁部下说,如果再犯,不但要吃饼和猪肉,还要在里面加上油给他们吃。

虽然这种做法很可笑,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能看出,唐朝人真的是对猪肉不大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