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代替机构信用,是信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个人信用,个人给他人背书信用。通过使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方式。

通过每个人的信用,交替的背书,构建无核心,无机构的,以人民为核心的信用体系。

张三看到李四会骑行自行车,自己做出判断李四会骑车。这条记录被记录下来。李四是否会骑车?通过记录查询,张三确认的李四会骑自行车。

技能,知识,能力,品德等等,通过细枝末节,或者通过模块化,比如:知识模块化为5-10分钟能够充分表述和验证的单元知识。这样,便于背书和验证。

这样构建起来的新型信用体系,就是无中心的信用体系。

比如:某华大学的王教授,今年55岁,他的信用背书22380条,给他背书的有门口的修鞋匠,他看到了王教授9岁时候,能够骑行自行车,卖菜的王阿姨,王教授在20几岁时,在菜市场买菜,王阿姨找钱,错找了50元,年轻的王教授(一个门卫小青年)把钱还给了王阿姨。某山村的退休老师张老师,现在已经89岁了,他是王教授的小学老师,当时背诵沁园春雪,是张老师提完的考核的,张老师给王教授背书的王教授的15篇文章的背诵以及理解。

王教授,通过自己的前8869条信用背书记录,申请到的某华大学的教师职位,几年后,凭借着前16807条背书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王教授的5000多名背书人的诚信记录超过95分。被提拔为正教授。提拔的过程,没有讨论,开会,没有填表,系统根据王教授的记录自动筛选出来的。

个人信用代替机构信用,是信用中国的发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