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的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中学数学杜老师


家长不能心平气和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家长的心态和认识造成的。

一、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正确认识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顺序性

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到成人,有着特定的发展顺序,是不可能跳过某一发展阶段而进入另一发展阶段的。换句话说,孩子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尤其出现的必然性。

2.阶段性

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家长不应该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情况。孩子在小学时的情绪会相对稳定,但是到了中学时期,会步入“青春期”。这一阶段的特征,孩子就是会有情感上发展不稳定的特点,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不平衡性

孩子在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也就是说,孩子在某一阶段对某样东西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过了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就会下降。这并不是说孩子不努力造成的,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4.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各个部分具有互补关系,某方面机能受损时,可以通过另一方面弥补。孩子可能会存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薄弱的情况,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弥补的。家长要善于发挥孩子长处来弥补孩子短处。

5.个别差异性

个体只见的身心发展在不同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家长不应该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较,这样除了让家长对孩子更不满,和让孩子更自卑之外,毫无用处。家长可以去发现自家孩子身上闪光点,并鼓励其发扬光大。

二、过高的期望和理想化的完美孩子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通病。期望可以激励孩子,让孩子朝着目标方向努力,但是过高的期望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只会给孩子造成压力。给孩子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让孩子如何能够达到?而家长在无形之中,也给了自己禁锢,觉得孩子做不到,就是错的,是不努力,是有问题的。

如果孩子长久以往达不到家长过高的期望,家长会对孩子失望,孩子也会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导致不敢再去做,不但再去想。

给孩子设定一个个小目标,以此来激励孩子,让能让孩子朝着目标努力,从而获得大的成就。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三、压力与比较

现实生活给了家长太多的压力,而家长又自觉为孩子付出太多,所以会产生过多的要求,而孩子也间接地承受了这份压力。

人与人交往之间,难免会产生比较,别人家如何如何,自己家如何如何,而比较自然会产生优劣,进而引发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满。但是家常从未考虑过,两件事、两个人是否真的有可比性。

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放松心态,接受孩子的不足,并且了解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和指引,引导孩子往“正路”上走。一味地批评指责,只能让亲子之间的关系产生巨大的沟壑,而交流与理解,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孩子才愿意给家长一个正向的积极的反应。


是汉堡啊


我是朱老师!

家长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的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这里你所指的是孩子的各种叛逆行为和不听话的表现吧!这个不仅仅是孩子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很多时候,家长的做法也是需要反思的。

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孩子是从小长大的,他们年纪小,缺乏生活经验和阅历,也因为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旺盛好动等特征而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孩子的错误会惹恼了家长们,很多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孩子的个性缺乏了解,所以就不能接受孩子的错误和不听话。


家长总以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

很多家长朋友总是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给孩子制定了很多高难度的规矩,但是执行起来,孩子却做的很不好。为什么呢?这不完全是孩子的错。因为规矩本身难度大,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执行能力,因而,家长们会很不顺心,觉得孩子不听话。例如,家长要求一个5岁的孩子每天要连续阅读1个小时,所有的孩子都做不到。因为,5岁的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往往只有15分钟。


家长不能平等对待孩子

很多家长受传统观念影响,觉得大人在孩子面前具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在家长面前就应该乖乖听话,不能造次。所以,一旦孩子玩耍、打闹,提出要求时家长朋友会很生气,觉得孩子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所以,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朋友很容易生气。



朱老师说事儿


家长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的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个人答案:爱之深、责之切。

01 不能心平气和的原因

(1)太在乎

因为太在乎,所以我们希望孩子的行为都是规规矩矩,没有差错。每当孩子行为稍有偏颇,我们就担心他们会恶化,从而极力地阻止。因为用力过猛,孩子无法承受,产生排斥。此时,我们更加气愤,明明是自己带的娃,为什么不听话呢。

(2)都是别人家的娃惹的祸

我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但是,我们还是不断陷入对比的怪圈圈。从孩子出生,到孩子入学,再到孩子工作,最后结婚,没有一个阶段能阻挡我们对比。就算自己不想,也会不停地有人在耳旁吹风。

当我们想让孩子复制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学习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优点时,却忽略了孩子的差异性。

孩子可能天生对某方面不敏感,或者有学习障碍,导致他们不能短时间改变现状,家长需要多一点耐心,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3)屡教不改

孩子某种不良的习惯养成后,真的很难改变。我们会发现,我们尝试了不同人的成功经验,但是一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失灵了。这让我们觉得,孩子怎么就跟石化了一样,屡教不改。久而久之,我们一旦看到孩子的那种行为,仿佛自己心头的一根刺,气就不打一处来,气孩子,也气自己。

02 副作用

家长一声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对于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不了解自己,无法沟通。久而久之,对于家长的吼叫也就习惯了,自动免疫。

对于家长,每次吼完必后悔。担心孩子被吓到了,担心孩子对自己失望了,担心自己的形象就此毁掉了。即便如此,我们下次还会再犯。

03 如何做?

坚持四不原则:不恐吓、不动手、不哭泣、不、不急于一时。

(1)不恐吓:任何时候,都不要说狠话“妈妈不要你了”。

(2)不动手:君子动口不动手,棍棒之下无孝子。

(3)不哭泣:坚持告诉孩子“哭解决不了问题”。

(4)不急于一时:不要每次孩子一犯错就逼迫他承认错误,搞得鸡飞狗跳,尝试一下“平静中断法”,父母和孩子都冷静后再沟通。

总结

我想,再理智的父母再面对孩子的时候,都无法做到每时每刻心无波澜。但是,当我们发现吼的作用越来越微弱,并且产生副作用时,我们就孩不断吸取失败的经验。只要做到本可能10次发火,减到5次发火,本该“火冒三丈”,努力压制到“一丈”,我们都是在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接受不完美的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您的关注。


兔丫丫说早教


自己做了父母就会明白为什么。前几年学了一段时间心理学,以为自己能很好处理孩子的问题,但亲身体验后就会发现有些东西像我们做父母根本无法冷静,比如后半夜发现孩子在用手机看网络小说,作业根本就没完成。作为父母既担心孩子身体,又担心马上到来的中考(孩子初三),又气又急,实在无法冷静。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事关自己关心的人、爱的人就再也无法冷静


斜风急雨混不怕


我现在也是一位妈妈,我想想说说我的想法。

我想,只要是爱孩子、责任感强的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希望孩子有不好的习惯,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更是想尽各种办法教育孩子,可能都效果不佳,总是恨铁不成钢。

我家宝宝现在才3岁,调皮捣蛋,只要在家玩,就会闹翻天,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对他大火,甚至打他,事后又很后悔。我觉得不够耐心,对他要求太高了,就像很多人说的,好脾气都是在外人面前才有,面对家人朋友,容易点爆情绪,因为对外人的态度,更多的是与我无关,无所谓,所以没有情绪,得罪了人可不好啊。



所以,我经常会反思,对家人,对孩子要宽容点,要换位思考。有时候可能是我对他的要求太严格,他毕竟才3岁啊,不要催孩子,他会慢慢地成长起来的,我要温柔点,耐心点,多抱抱孩子。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父母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我家孩子现在经常模仿我发脾气说话的样子。所以,要做到平心静气,要与孩子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不然,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只会期待过高,失望越大。

真心地祝愿每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位家长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地很好,一起成长,一起发现生活的美!


大森林1990


急于求成,望子成龙,文化水平和修养问题。还有:有的孩子任性、磨蹭等也让大人不堪忍受。人都是吃五谷杂粮的,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焦滤,希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梦溪笔谈1955


家长在教育孩子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实行股份制的话,那么家长最少投入百分之五十一,许多家长心急往往会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比较,通常会忽视自己孩子的优势。身教大于言传,家长为孩子创造出什么环境,孩子就会在这个环境中熏陶。这个环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要与孩子“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游戏”。



我是传麒


一是责任,二是压力,三是等不切,四是受到孩子的反作用力。

首先,家长有爱心才有责任心,有责任心才有压力,孩子的反作用力就好似炮仗中的纸,就象烧炮仗一样,压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大,爆发的力就越大。

如果家长和孩子能找到宣泄压力的办法,就没有"爆炸"了。


子雄7386


因为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年龄段去看待孩子的问题,如果把自己降到孩子同龄上,用孩子的眼光和思维逻辑去思考解决问题,那种大动肝火的脾气就会少发。我有时候狠狠的教训了自己的孩子后,一单冷静下来,就会觉得确实是把我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而且自以为他的思维逻辑可以远超出他年龄的范围,其实那都是家长自己想象出来的。


Mr.Right


或许就是最坏的脾气给了最亲的人吧。

首先,应该就是爱的反作用吧,太爱了,所以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孩子,结果,忘记了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孩子对你给的爱,并不会全盘接受,你觉得你的付出与想得到的收货相差太远,所以,无法让自己平心静气。

再者,就是现在的父母,都是独生一代为主,就算不是,也是最多两三个孩子,且物质条件都还可以,都是父母千般宠万般爱中长大的,总以为自己还是孩子却没想到自己已经有了孩子,有了孩子,忽然发现自己得到的爱竟然被小家伙抢走了太多,自己没有转变过来,相当于头胎对二胎的态度,当然也不能心平气和。

第三,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心平气和的对待自己,自己的原生家庭就不是心平气和,自己可能想着改变自己,或者自己根本就没想过自己有错,因为父母怎么对待自己自己就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只能忍受。

最后,自己是高知,也喜欢孩子,也想见证孩子点滴,但是,难免自己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也有缕缕犯错的时候,碰到一起,都不是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